● 周宏強
試論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途徑
● 周宏強
加強高職院校文化建設,必須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發揮先進校園文化的功能,為高職院校實現培養高素質技能型應用人才的目標提供堅實的文化底蘊和思想基礎。本文對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現狀進行分析,并探討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途徑。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是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學生成長成才,對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必須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引領。
高職院校作為我國高校新興的一種辦學類型,由于歷史短暫,缺少歷史文化積淀,加之激烈的生存競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知識傳授與文化脫節、能力培養與人文修養背離,淹沒了文化建設應有的位置。
由于高職院校建立時間相對本科院校較晚,雖然都有各自的辦學理念,但往往帶有一般性、模仿性,缺乏個性和適用性。還存在著追求學科型教育,忙著“升格”為本科院校;過分追求“專升本”的升學率等現象。校園文化建設還存在定位不準,偏離方向,不能真正體現為“高職”教育。
高職院校學生來源比較復雜,文化基礎參差不齊,貧困生多,就業壓力大,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偏重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養,輕視道德、心理、藝術、創新等人文素養教育的現象,造成一部分學生是非辨別能力、思想認知水平、心理承受能力、社會公德意識、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合作精神等相對較差,缺乏一定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校園文化建設缺乏必要的人文環境。
現階段各種錯誤文化思潮和庸俗思想文化對當代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產生不斷的沖擊和影響,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各種信息海量涌入,錯誤、愚昧甚至反動的東西參雜期間,致使不少學生不同程度地出現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價值趨向扭曲、誠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艱苦奮斗精神淡化、心理素質欠佳、團隊協作精神較差等消極現象。
由于高職院校生源減少,學校招生就業的壓力加大,學校往往重視校園環境硬件建設,容易忽視一些需要扎實“內功”、見效慢的事情,配套的人才引進與競爭機制不夠到位。校園文化建設中缺少品德高尚、學有所長的引導者、管理者,影響校園文化建設的實施。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就是用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中最本質的東西引導和統領多樣化的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思潮、文化活動、文化現象,指導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航標,是事業的基石。加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的中心。一是要堅持不懈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引導青年。始終堅持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將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有效結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全過程,積極推進思想政治工作進課堂、進社團、進宿舍、進網絡。二是積極開展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開展“民族精神代代傳”等主題系列活動,引導和幫助學生樹立牢固的專業思想和振興中華的理想信念,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品質、文明行為和基本道德規范。積極倡導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榮辱觀。三是要大力推行《學生素質拓展證書》。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通過思想政治與道德素養、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科技學術與創新創業、文體藝術與身心發展、社團活動與社會工作、技能培訓等“六大模塊”,構建起開展素質教育的基本框架,形成高職學生自覺參與素質教育的積極導向。
大學精神文化是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靈魂,反映了一所高職院校獨特、鮮明的個性和辦學理念,體現著高職院校的價值取向和價值觀念。一是要提煉和實踐學院精神。在師生中廣泛開展讀院史、唱院歌、戴院徽、升院旗等主題教育活動,把校本文化與傳統文化以及企業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培育大學文化精神。在全院形成人人以學院發展為榮,人人為學院建設出力,人人對學院發展負責,萬眾一心謀發展的氛圍。二是要堅持先進的辦學理念。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辦學路子”的辦學指導思想和“一切為了學生成才就業”的辦學方針。遵循“注重內涵發展、強化品牌特色”的基本發展理念,加強對學院辦學思路、辦學理念的宣傳教育,使其成為師生員工的工作、學習、生活的指南和行為自覺。三是要樹立人文關懷和職教特色良好的教風學風。引導廣大教師積極探索教學規律,研究教學藝術,改進教學方法,高質量地上好每一堂課,教人幸福地學習、工作和生活。要不斷加強教師思想品德和學術道德教育,建立和完善師德管理和考評等制度。大力開展 “德育名師”、“教學名師”等評選活動,形成示范帶動效應,樹立以德治教、尊師重教的良好風氣。培育愛學、勤學、精學、終身學習之風,努力形成“學而時習,知行合一”的良好學風。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只有真正滲透、貫穿到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活動過程之中,才能有效地發揮引領作用,使高職院校師生在參與活動中堅定信仰,樹立理想信念,熏陶思想情感,充實精神生活,升華道德境界。一是要發揮學生社團作用,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功能的實踐性。本著突出學術科技型、加強志愿服務型、優化文體藝術型、鼓勵興趣愛好型的思路,調整學生社團布局結構。實施社團建設“五個工程”,即每個社團有一位指導老師,有一個掛靠部門、有一個合作企業、有一項特色活動,有一定經費保障。舉辦大學生社團文化節,大力推進學生社團特色活動建設。每個社團堅持“月月有計劃,周周有主題,題題有重點,時時合形勢”的思路開展工作,做到活而不亂,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活躍局面。二是要舉辦學術科技活動,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實施就業創業教育培訓工程,開展“創業之星”評選表彰活動和大學生職業素質拓展節等活動。引導和鼓勵高年級學生參與教師科研課題,設立學生學術科研資助和創新創業基金,著力培養學生較強的科研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三是要開展文體藝術活動,豐富學生業余生活。實施品牌活動帶動工程,弘揚主旋律,突出高品位,以活動為載體,努力營造文明、高雅、多元、動感的和諧校園文化氛圍。四是深化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奉獻精神。堅持項目化運作、專業化實踐、基地化發展、制度化保障、社會化推進的工作思路,逐步擴大社會實踐規模,加強實踐基地建設,努力創造社會實踐優秀成果。扎實推進大學生暑期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創新思路,突出實效,創立品牌。
高職院校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的基礎,包括校園文化環境、設施和媒體等。合理的校園布局、建筑風格、綠化美化以及環境中蘊涵的人文氣息,是靜態的育人載體,對陶冶師生情操、啟迪智慧、催人奮進、積淀高雅的校園文化,起著“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的效果。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校園物質文化建設中要突出地域、專業、職業、歷史文化等特點,力爭建設低碳、生態、新能源、新信息和人文修養濃、職業教育強的示范高職校園。
總之,高職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要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努力建設和諧、平安、文明的校園文化,為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做貢獻。
[1]夏鸝,楊必林.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及對策.中國職教研究,2010,(5).
[2]李峰.高校和諧校園文化構建思路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07,(4).
[3]覃鐵珊,朱百里.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校園文化建設[J].思想政治研究,2010,(6).
[4]段志堅.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J].韶關學院學報,2001.
[5]劉云山.切實加強高校黨的建設,努力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校園[N].人民日報.
周宏強/山東理工職業學院
(責任編輯:何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