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淑華 佟月華 葛安樂
考試心理控制能力與考試焦慮調查分析*
● 宿淑華 佟月華 葛安樂
以1016名中小學生為被試,以《考試心理控制能力》、《考試焦慮》問卷為工具,探討中小學生考試心理控制能力、考試焦慮的現狀。結果表明:(1)部分中小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考試焦慮;大部分學生缺乏考試心理控制能力。(2)考試焦慮與考試心理控制能力在性別、學段方面存在顯著差異。(3)不同考試心理控制能力學生的考試焦慮存在顯著差異。
考試焦慮;心理控制能力;中小學生
中小學生由于考試或測驗而產生的焦慮稱之為考試焦慮[1]。考試焦慮是一種負性的情緒體驗,是當前中小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之一,對中小學生的學習成績、考試成績與心理健康水平產生一定影響。考試焦慮與學習效率之間存在倒“U”型關系,即隨焦慮程度的增加,學習效率也隨著加快,超過一定的焦慮程度時,學習效率就會隨著焦慮程度的增加而隨之降低。過度的考試焦慮會導致中小學生出現情緒緊張、記憶提取困難、注意力不集中、思維混亂等癥狀,致使中小學生在考試中不能正常發揮自己的水平,甚至影響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2-3]。
考試心理控制能力是指平時對心理素質的訓練及對考試的準備情況。如果平時在思想上重視心理素質的訓練,在考試的準備過程中有較好的心態,注意放松心情,調節心理,就有可能發揮出最佳水平,取得較好的成績。前人對考試心理控制能力的研究較少,有關考試心理控制能力對考試焦慮的影響的研究就更少了。因此本研究主要考察中小學生考試心理控制能力與考試焦慮的現狀及不同考試心理控制能力者的考試焦慮是否存在差異,從而為開展考試焦慮干預及中小學校的考試心理輔導提供理論依據。
從濟南、泰安、濟寧三地的小學、初中、高中學校隨機整班抽取學生1200名,共發放問卷1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016份。其中小學生693人(男367人,女326人),初中生191人(男87人,女104人),高中生132人(男81人,女51人)。
1.考試焦慮測驗問卷 由鄭日昌等編譯而成,用于對考試焦慮程度的評價。該問卷包括33個項目,每個項目有四個選項,選項相應賦值為 0、1、2、3,把各項目得分相加為考試焦慮總分。根據總分可把被試的考試焦慮程度分為四種:鎮定(總分為0-24分)、輕度焦慮 (總分為25-49分)、中度焦慮 (總分為50-74分)和重度焦慮(總分為75-99分)。該問卷被廣泛應用,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
2.考試心理控制能力測驗問卷 取自宋專茂和陳偉編著的《心理健康測量》,該問卷包括10個項目,每個項目有三個選項,選項相應賦值為1、0、-1,把所有項目的得分累計起來,即可得到總分。若總分<4分者,表明他們平時在思想上不重視心理素質的訓練,考試前的心理準備不夠充分,導致其在考試過程中缺乏有效的心理控制能力。
以班為單位進行測驗,主試是各班班主任,在正式測驗前由心理系教師統一對主試進行培訓。測驗數據采用SPSS16.0進行統計分析。
1.中小學生考試心理控制能力與考試焦慮總體情況
對中小學生的考試焦慮、考試心理控制能力進行頻次分析,結果發現:部分中小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問題,輕度考試焦慮者達54.9%,中度焦慮者達12.9%,重度焦慮者為1.4%。考試心理控制能力缺乏者為658人,占總人數的64.8%;考試心理控制良好者為358人,占總人數的35.2%。
2.不同性別學生考試焦慮、考試心理控制能力的差異分析
對男女生的考試焦慮、考試心理控制能力進行T檢驗,結果表明,男女生在考試焦慮、考試心理控制能力上存在顯著差異。進一步的分析表明:男生的考試焦慮顯著低于女生,而男生的考試心理控制能力顯著高于女生,見表1。

表l不同性別學生考試焦慮、考試心理控制能力的平均數與標準差
3.不同學段學生考試焦慮、考試心理控制能力的差異分析
對不同學段學生的考試焦慮、考試心理控制能力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發現(見表2):不同學段學生的考試焦慮、考試心理控制能力存在顯著差異。事后多重比較發現:高中生的考試焦慮顯著高于初中、小學學生,初中生的考試焦慮顯著高于小學生;高中生的考試心理控制能力顯著高于初中、小學學生,初中生的考試心理控制能力與小學生不存在顯著著異。

表2 不同學段學生考試焦慮、考試心理控制能力的平均數與標準差
根據考試心理控制能力的總分,總分小于4分的為缺乏心理控制能力(簡稱為低考試心理控制力),總分大于4分的為具有有效考試心理控制能力(簡稱為高考試心理控制力)。對不同考試心理控制能力者的考試焦慮進行T檢驗(見表3),結果表明低考試心理控制力學生的考試焦慮要顯著高于高考試心理控制力的學生。

表3 不同考試心理控制能力學生的考試焦慮平均數與標準差
1.中小學生考試焦慮、考試心理控制能力基本情況分析
中小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考試焦慮,輕度以上焦慮者占總人數的54.9%;中度以上焦慮者占總人數的12.9%;重度焦慮者微乎其微,只占總人數的1.4%。這與何梅[4]等人的研究結果不同。在何梅的研究中,小學、初中和高中學生的重度考試焦慮分別為14.2%、32.1%和26.7%,重度考試焦慮的檢出率高于本研究。我們推測原因可能與山東省的基礎教育改革有關。近幾年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如素質教育、新課程改革[5]、學習方式[6]的改革等都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及技巧,可能遇到考試焦慮會低一些。
大部分中小學生的考試心理控制能力較差,這與以往研究相一致[7]。其原因可能是同學們平時不注意心理素質的訓練,在考試前的心理準備不夠充分,在考試過程中缺乏有效的心理控制能力。
男女生在考試焦慮、考試心理控制能力上存在顯著差異。女生的考試焦慮顯著高于男生,這與以往的一些研究結果一致[8-9]。考試焦慮之所以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這可能與社會要求、家庭教養方式與女生自身的生理與心理特點有關。由于社會生存競爭的壓力對女生來說更為嚴重,使女生在學習方面有更大的壓力與焦慮情緒;在家庭教養中,相對于男孩,父母對女孩可能會有更多關注與保護,對女孩教養的更為細致與周到,這會使女孩在面臨考試這一負性刺激時,沒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進而出現緊張、焦慮等情緒反應;女孩受生理與心理兩方面的影響,相較于男孩,女孩心理敏感、情感細膩、愛面子,情緒易波動,更易受考試的影響,所以焦慮水平更高。男生的考試心理控制能力顯著高于女生。而在沈沖等人的研究中發現[7],初一男生的考試心理控制能力高于女生,而初三男生的考試心理控制能力卻低于女生。這說明男女生的考試心理控制能力是否存在差異是很復雜的,可能受男女生的生理與心理特點、心理素質的高低等因素的影響。
不同學段學生的考試焦慮、考試心理控制能力存在顯著差異。具體表現為高中生的考試焦慮顯著高于初中、小學學生,初中生的考試焦慮顯著高于小學生,出現隨年級增長考試焦慮越高的趨勢,這與以往研究結果一致[9]。究其原因,小學生學習壓力小,沒有升學、擇校的問題。同時隨著山東省素質教育的實施,學校不再向學生公布他們的原始考試成績,只以A、B、C、D、E五種等級的形式公布,這勢必會減少小學生對考試的焦慮。到了中學,學生要面臨升學壓力,如初中生要面臨會考,面臨重點高中與普通高中擇校的問題,而高中生要面臨考大學、選擇專業等與自己發展有關的問題,這時考試成績將決定他們的選擇及決定他們在競爭中是否勝出,因此中學生的考試焦慮水平更高。同時研究表明高中生的考試心理控制能力顯著高于初中、小學學生,而初中生與小學生的考試心理控制能力不存在顯著性差異。這表明隨著年級增加,由于參加了多次考試,考試的適應性漸漸提高,并逐漸掌握了一定的應試技巧,開始注重對考試心理素質的訓練,所以心理控制能力逐漸提高。
2.不同考試心理控制能力學生的考試焦慮差異分析
不同考試心理控制能力學生的考試焦慮存在顯著差異,低考試心理控制力學生的考試焦慮要顯著高于高考試心理控制力的學生。缺少心理控制能力,說明學生在思想上不重視心理素質的訓練,在考試前的心理準備不夠充分,在考試過程中缺乏有效的心理控制能力,所以考試過程中他們更易產生焦慮情緒,因此他們的考試焦慮得分高。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認識到有部分中小學生存在考試焦慮,特別是初三、高中學生,有64.8%的中小學生考試心理控制能力不良,這會影響他們的學習、生活。中小學的教育工作者們要關注這個問題,幫助中小學生減輕考試焦慮,提高其考試心理控制能力。為此我們特做如下教育建議:
1.中小學校要加強對學生考試焦慮的輔導
中小學要結合各校的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方式對學生的考試焦慮進行輔導。在輔導時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讓學生建構合理的考試認知,明確考試的目的與意義。考試焦慮受個體的認識評價能力的影響,如果把考試看得過重的話,那么學生肯定會產生考試焦慮。如果把考試看作是對自己某一部分知識掌握情況的考察,而不是對自己能力的考察,那么學生的焦慮程度會低一些。二是生理方面的調節,老師教會學生在考試及考前都要養成適合自己的生活習慣、作息規律、合理分配時間的習慣,保證在考試時發揮出最佳水平。三是教會學生進行行為訓練,達到調整考試心態的目的,如放松訓練、自信心訓練和系統脫敏法等。
2.針對不同學生進行不同的考試焦慮輔導
各學校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不同的輔導,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個體輔導與團體輔導的問題。對于中度、重度考試焦慮的學生要進行個體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必要時需要轉介,要配合藥物治療。對于團體輔導,主要是以班級為單位,可以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課、心理活動課或滲透到各門學科進行考試焦慮的輔導。二是要關注對新生與畢業生的考試焦慮輔導。前者由于不適應可能會產生一定程度的考試焦慮,而后者因升學會產生焦慮。
3.注意學生考試心理控制能力的培養
學生考試心理控制能力的高低會影響其考試焦慮,因此學校應該重視學生考試心理控制能力的培訓,如考前對考生開展學習心理輔導、考試技巧指導、考前心理調節等提高其考試心理素質的工作。
研究的主要結論如下:
(1)部分中小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考試焦慮;大部分學生缺乏考試心理控制能力。
(2)考試焦慮與考試心理控制能力在性別、學段方面存在顯著差異。
(3)不同考試心理控制能力學生的考試焦慮存在顯著差異。
[1]張承芬,韓仁生.心理學導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318.
[2]李轉清,何相好,馬建東等.中考生297名考試前焦慮抑郁情緒調查[J].中圍臨床康復,2004,(18).
[3]王才康.考試焦慮量表在大學生中的測試報告[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1,(2).
[4]何梅,黃高貴,曹蓉,倪金昌.419名中小學生考試焦慮的調查分析[J].調查研究,2006,(28).
[5]王坦,宋寶和.推進高中新課改與高考改革相結合的探討[J].中國高等教育,2007,(2).
[6]劉吉林,王坦.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二)[J].人民教育,2004,(2).
[7]沈沖,王琛琛,唐晶晶等.356名中學生考試心理狀況及其對學習成績的影響[J].中國校醫2009,(4).
[8]劉小先,朱守宏.高中生人格特征和考試焦慮的相關研究[J].中國校醫,2009,(4).
[9]張潮,渠玉紅.高中生自尊、學業自我概念及考試焦慮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1).
山東省教育科學規劃“基礎教育和高中段學生考試心理學研究”(2008ZK0047);山東省教育科學規劃“高中生考試焦慮與影響因素模型構建”(2008ZK0019);山東省教育科學規劃十一五重點課題“山東省高中學生課業負擔現狀及減負對策研究”(2010GZ016)。
宿淑華 佟月華/濟南大學教育與心理科學學院 葛安樂/泰安市招生委員會辦公室
(責任編輯:孫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