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板浦高級中學(222241) 李敏祥
由一道“新聞地理”類高考題引發的再思考
江蘇省板浦高級中學(222241) 李敏祥
(201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課程標準卷)
日本某汽車公司在中國建有多個整車生產廠和零件生產廠。2011年3月11日東日本大地震及隨后的海嘯、核輻射災難。該公司在災區的工廠停產。受其影響,該公司在中國整車生產廠也被迫減產。據此完成1~2題。
(1) 該公司在中國建零部件生產廠,主要目的是
A.避免自然災害對本土汽車生產的影響
B.為其中國整車廠配套,降低整車生產成本
C.利用中國廉價勞動力,為其日本整車廠服務
D.建立其全球整車生產的零部件工業基地
(2)中國整車生產廠被迫減產是由于該公司在災區有
A.研發中心 B. 一般零部件廠
C.核心零部件廠 D. 整車廠
第一小題考查工業分散的目的。日本汽車公司在中國建零部件生產廠,主要是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增加效益。日本該公司在中國建有整車生產廠,在中國建零部件生產廠,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第二小題考查工業聯系。日本汽車公司在災區的工廠停產,影響了中國的整車生產,說明日本公司主要進行零部件生產。受企業的國家保護,核心零部件廠的技術要求較高,是技術導向型工業,該工業一般布局在本國,而一般零部件廠技術要求較低,多布局在勞動力豐富的地區,比如中國。
參考答案(1)B (2)C
1.三個“注意點”
(1)“ 新聞地理”題材應當具有典型性
所用“ 新聞地理”題材在內容上、形式上能代表自然與社會經濟發展的一類現象、一類事物,同時注意突出體現反映人地關系及國家建設新成就等社會熱點問題、焦點問題。
(2)“ 新聞地理”資料要具備專業性。
使用的“ 新聞地理”題材要體現地理學科的特點,說明教學內容與教學觀點,與所講內容緊密結合,若能與相應的區域地圖一起使用效果更佳。例如2011年中國發射天宮一號飛行器,這是朝著在2020年左右建成空間站邁出的第一步。
(3)“ 新聞地理”題材的選用講究科學性
要避免使用有錯誤的觀點、信息。“ 新聞地理”題材中,包括個人的觀點、最新的科學技術、社會經濟發展信息等,作為教師應該憑著自己專業的敏感性和判斷的客觀性,選擇適當的題材,不能照本宣科或一味追求新穎有趣而脫離地理教育大綱和學生地理學習的要求。
2.三個“度”
(1)使用數量適度
同一個現象或事物,可以重復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即一個文化事物可以有多個演繹形式。對于同一個“ 新聞地理”知識點,要選擇那些典型性的,大家認同的,具有強烈教育性的“ 新聞地理”題材。不能過于隨意,或濫竽充數,要數量不要質量。
(2)題材的使用要選準角度
(3)所體現的知識內容要有深度
即該知識所涉及的空間范圍大,學生缺乏相關的知識和經驗,或教材內容單調、枯燥、抽象,學生理解有難度。使用“新聞地理”有助于化解難點,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有利于改善教學效果。地理知識中,自然地理知識這一塊是比較抽象的,如果能夠結合多媒體教學,將“ 新聞地理”題材轉為我們常見的動畫或圖解,那么要了解這些問題就會變得十分簡單。
3.三個“原則”
(1)從眾原則
所謂從眾原則,就是說選用的“ 新聞地理”材料要符合大眾的口味,不能太偏。選用的例子能夠被絕大多數同學接受理解才行。
(2)從近原則
從近原則,就是講選用的“ 新聞地理”事例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區域。選用身邊發生的事情,容易使學生有種親切感,真實感,便于教學和說明。
基于上述應力平衡方程,有研究表明,在排水條件下,給定土塞的管壁內摩阻力與徑向有效應力之比時,土塞的端阻力隨著土塞相對深度(土塞長度與管樁外徑比值)以指數形式增加;而在不排水條件下,增加的軸向有效應力主要由孔隙水承擔,有效應力幾乎沒有增加,故可利用的摩阻力變化很小。
(3)從新原則
從新原則是說,選擇的“ 新聞地理”事例材料必須是盡量的新。新的事例,給人以新鮮感和親和力,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其注意力。由于教材一旦編訂,就相對固定,難以提起學生的興趣,所以選擇事例要盡量的新。例如倫敦奧組委宣布2012年第30屆夏季奧運會將于2012年7月27日晚20時12分(倫敦當地時間)開幕,2016年奧運會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
4.三個“有效”
(1)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教師在課堂上結合相關“ 新聞地理”材料來講解各種地理理論知識,不僅可以賦予教材新的生命力,使理論內容更形象化,而且可以大大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效果。
(2)有效提高課堂復習效果
隨著中學地理課程改革的開展,高考復習方法也要不斷更新,其中對“ 新聞地理”匯編成專題以此展開復習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它不僅符合現在高考的越來越強調理論聯系實際和關注現實問題的趨勢,使復習更有針對性,而且可以幫助學生綜合運用復習知識,學以致用,使得復習更上一個層次。
近年來,無論是高考地理還是綜合考中,都越來越多出現以“ 新聞地理”為背景的考題,如去年海南高考地理卷中綜合分析題第25題的題目就是“ 新聞地理”。
(3) 有效提高學生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利用課本知識去分析某一國際重大“ 新聞地理”,或教師指導學生,讓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來分析解剖相關的國際時事,并得出正確結論,這樣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很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