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軍,張雪軍,王嶺東,李騰飛,李力佳
(1淶源縣醫院,河北 淶源 074300;2 保定市第一中心醫院,河北 保定 071000)
自發性小腦出血(spontaneous cerebellum hemorrhage,SCH)占腦出血的10%~15%。其主要原因為高血壓、動脈硬化。小腦出血病情多兇險,正確選擇治療方法與患者預后密切相關。幕下腦出血大于10 mL,伴有腦干壓迫或腦積水者[1-3],應積極進行手術治療。傳統治療方法為后顱窩減壓加血腫清除術,手術創傷大且療效不滿意。定向硬通道技術以療效佳、創傷小、治療安全為其特點,近年來逐步被神經外科醫師及患者接受。2006年5月~2011年11月我院采用此方法治療自發性小腦出血31例,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2006年5月~2011年11月,我院收治自發性小腦出血并行定向硬通道治療的患者31例。男性23例,女性8例;年齡36~79歲,平均年齡51歲。均有2~15年高血壓病史,入院時間平均為發病后10 h。
所有患者均為突發眩暈、頭痛、嘔吐為首發癥狀,伴有不同程度意識障礙。31例均為急性發病,活動狀態下發病24例,占全組77.4%,其中大便費力9例,飲酒后7例;靜態發病7例,占全組22.6%。按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評分):GCS<8分者18例,占全組58%;8~12分13例,占全組42%。血壓范圍:收縮壓150~210 mmHg;舒張壓110~130 mmHg。15例伴有一側肢體癱瘓,20例伴有錐體束征。
所有患者均經顱腦CT檢查確診。31例中血腫位于一側小腦半球者23例,其中左半球13例,右半球10例,8例為小腦蚓部出血。出血量按多田氏計算法8~10 mL 11例,10~15 mL 18例,15~20 mL 2例,血腫破入第四腦室8例。
全組患者均使用YL-1型血腫粉碎穿刺針,行定向硬通道血腫清除術。術前均行CT掃描定位,確定進針方向及進針深度,進針點一般選擇血腫側上項線下2 cm,進針方向一般朝向頭皮百匯穴標志點。手術于局麻下進行,體位為頭屈側臥,血腫側在上。穿刺血腫成功后,首先抽吸出部分液態血腫及小血液凝塊,起到減壓作用,生理鹽水5 mL反復沖洗。然后向血腫腔內注射血腫液化劑(尿激酶4萬u+12500 u肝素),閉管4 h后開放,每日2~3次。一般2~3 d可將血腫大部分分解排除。術后常規復查CT 2~3次,1周內拔管。血腫破入第四腦室產生梗阻性腦積水者,同時行側腦室外引流術以降低顱內壓,排除逆行血腫,解除梗阻性腦積水。術后常規給予脫水,抗腦血管痙攣,抑酸,腦細胞保護等治療。
31例患者按格拉斯哥預后評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預后評分,良好27例,占全組87.1%,輕殘2例,占全組6.5%,中殘1例,占全組3.2%,死亡1例,占全組3.2%;31例患者100%達到血腫大部分清除,3例發生術中再出血,占全組9.6%,給予術中止血處理,療效滿意;1例因肺部感染,應激性潰瘍等并發癥死亡。
SCH是高血壓腦出血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占高血壓腦出血的10%左右。出血原因主要為高血壓、動脈硬化,出血部位為小腦半球齒狀核區及小腦蚓部。破裂出血的血管主要為小腦上動脈的分支動脈—齒狀動脈。由于小腦的特殊解剖關系,導致小腦出血后直接壓迫腦干,而致繼發腦干損傷。同時出血容易破入第四腦室及中腦導水管,致梗阻性腦積水,嚴重時,在短期內形成腦疝,更加重腦干損傷。
SCH的臨床表現,常以頭痛、嘔吐、眩暈等非特異性癥狀為主,意識障礙出現較晚。早期較輕的臨床表現和潛在的致命性后果之間的不一致性是SCH的主要臨床特征。
由于出血靠近腦干,而且在出現不可逆轉惡化之前,多無明顯先兆,為了防止上述情況發生,手術是唯一有效的治療手段。除非臨床癥狀輕微,出血量少(<10 mL)者[4]。
CT是診斷SCH最迅速、最準確的檢查手段,術前及時進行頭顱CT檢查和早期的動態CT檢查,是避免漏診、誤診的關鍵。
幕下腦出血大于10 mL,伴有腦干壓迫或腦積水者[1-3]。
如患者病情相對穩定,手術最好在出血后12 h進行,因為此時手術再出血的風險較低,如果患者在觀察過程中意識惡化或有繼發腦干損傷前兆,則應盡快及時手術,以免發生不可逆腦損害。由于各種原因入院較晚的患者,只要手術指征明確,手術時間并非禁忌癥,在任何時候均可實行手術[5]。
SCH經典的手術方式為后顱窩減壓+血腫清除術。該手術的優點為直視下止血,清除血腫及去骨瓣減壓。但該術式也有下列缺點,如:術中體位擺放要求高,分離顱頸后部肌肉困難,出血多,后顱窩減壓手術創傷大,患者需承擔巨大經濟負擔等。
定向硬通道微創血腫清除術是近年來開展越來越多的一種手術方式,而且非常適合于基層醫院開展。該手術優點為:(1)手術創傷小,只需局部麻醉,床旁即可手術;(2)手術適應征寬,對高齡患者亦可手術,本組患者中最高年齡為79歲;(3)對于存在嚴重基礎疾病,不能耐受開顱手術的患者,完全可以采用該手術方式;(4)該手術對于神經外科醫生來說沒有難度,CT掃描定位后很容易進行,非常適合基層醫院開展;(5)該手術創傷小,費用低廉,為患者減輕了大量的經濟負擔;(6)治療效果非常滿意,值得向廣大基層神經外科醫生推廣。
術中再出血是微創手術中的一個難點,解決方式:(1)立止血1 Ku血腫腔內注射,閉管30 min,再開放;(2)腎上腺素0.5 mg+冰生理鹽水5 mL,血腫腔內反復沖洗。
本組病例中有3例發生術中再出血。經上述方法均很好的解決。
本手術具有創傷小、費用低、并發癥少、手術指征寬等特點。臨床上有手術指征的患者應盡快完成術前準備,積極進行手術,以獲得相對好的預后。并在整個臨床治療過程中,加強醫患溝通,避免引發不必要的醫療糾紛。
綜上所述,在我院31例SCH的患者行定向硬通道技術治療觀察中,得出結論:定向硬通道技術是治療SCH的一種微創、安全、有效的方法。
[1]游 潮,劉 鳴,李 浩.高血壓腦出血診治中的若干問題[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11,8(4):169-171.
[2]李 浩,張 帆,劉文科,等.高血壓腦出血手術適應證分析及治療探討[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11,27(3):240-243.
[3]趙繼宗,周定標,周良輔,等.2464例高血壓腦出血外科治療多中心單盲研究.中華醫學雜志,2005,83(32):2 238-2 242.
[4]王忠誠.王忠誠神經外科學[M].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867.
[5]游 潮,李 浩.進一步重視和規范高血壓腦出血的外科治療[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11,27(8):757-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