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宗剛
(北京市昌平區婦幼保健院,北京 102200)
齲病屬于臨床常見病,尤其兒童自我保護意識不強、甜食進食量大、刷牙及口腔保健方法不當等,造成齲病的發生較多,再加上治療不及時,嚴重影響未來牙齒的生長發育和應用,影響兒童成長[1]。目前齲病被WHO認定為重點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2],受到廣泛重視。為研究北京市昌平區3~5歲兒童人群口腔健康狀況和口腔疾病的患病趨勢變化,為將來制定昌平區口腔疾病防治工作方案提供科學依據,我院于2011年3~7月間對全區幼兒園3~5歲兒童進行口腔體檢普查工作,現就調查情況報道如下。
調查對象均為北京市昌平區幼兒園在園兒童,共計35個幼兒園3~5歲兒童7200例。調研采用隨機抽選方法,即分別將3~5歲男、女兒童搭配成6個組,進行區分記錄,當組內受試兒童達到1200例后,對該年齡段該性別的兒童不再進行調查。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兒童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齲齒情況等。
選取我院具有3年以上口腔科工作經驗的專業醫生組成調查小組深入各幼兒園進行調查,參與調查的醫生共5名,且經過北京牙防所技術指導組進行一級培訓或二級培訓,通過標準一致性檢驗,各醫生的卡伯(Kappa)值均在0.8以上。調查操作方法按照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方案中的齲齒診斷標準:兒童某顆牙齒出現窩溝點隙或者是光滑面上出現明顯的齲洞、釉質下破壞、且可探及到洞壁或洞底,視為該牙齒患有齲病[3]。主要選擇自然光源進行檢查,光線不足等特殊情況下結合照明燈,檢查工具采用口腔科5號探針以及平光口鏡。
記錄不同年齡段、不同性別兒童的齲齒情況、齲齒患病率、齲失補牙情況、充填情況等,并進行比較分析。
調研數據采用SPSS 11.0軟件數據包建立數據庫,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不同年齡段受試兒童齲齒及修補情況,4歲兒童男童患齲率明顯低于女童,3歲和5歲兒童男童充填率明顯低于女童,數據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他指標男女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1。

表1 不同性別受試兒童齲病情況比較
不同年齡段兒童的齲齒患病情況及失補情況,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患齲率、齲失補總牙數、齲均牙數、充填率均隨之增加,各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2。

表2 不同年齡段受試兒童齲病及先補情況比較
齲齒屬于兒童時期極為常見的口腔疾病,由于兒童牙齒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乳牙的生理間隙如果比較明顯,極易使日常進食的食物殘渣因滯留而造成牙菌斑的聚積[4]。兒童牙釉質和牙本質相對較薄,抗酸性能力差,礦化程度低,再加上兒童喜愛進食偏甜類、和易發酵產酸類食品,使齲齒的發生可能性更高。由于兒童日常的口腔習慣尚未養成,刷牙等日??谇槐=〉闹匾哉J知度不高,再加上一些家長關注度低,未定期帶領孩子進行口腔檢查,不僅造成齲齒發生,還進一步對兒童的牙體硬組織產生崩解作用,從而破壞牙體的整體性,造成牙體嚴重損壞,咀嚼能力降低,進而影響消化功能,甚至一些兒童口腔內并發蜂窩組織炎、根尖周炎等疾病,產生疼痛,嚴重影響兒童的生活學習和身心健康。還有,齲齒隨著嚴重程度的增加,還可能對兒童的面部形象、發音等造成極大影響,對兒童的未來生活以及身體的整體生長發育產生阻礙,也可能由于感染等誘發全身性的疾病,影響生活質量。
張繼偉的研究認為,兒童成長到3歲即可出現齲齒問題,而且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齲齒的發病也逐漸升高,其對3~6歲兒童的齲齒調查結果顯示總齲病率達41.83%[5]。本組研究中3歲兒童患齲率為57.38%,4歲患齲率69.00%,5歲患齲率76.71%,兒童患齲率隨年齡增長而增高的發展趨勢與張繼偉的研究結果一致;本組受試兒童平均患齲率為67.69%(4 874/7 200),明顯高于張繼偉的調研結果;根據WHO對5~6歲兒童無齲率應達到90%的提法[6],本組數據遠遠不及,說明北京市昌平區兒童的齲齒情況堪憂,需要對各幼兒園兒童及家長進行相關的口腔保健宣傳,提高對兒童口腔保健的認識,培養定期進行口腔檢查的意識,改善目前的不良情況。
兒童入學前接受的教育內容相對廣泛,自我保健意識也相對提升,再加上3歲為兒童齲齒出現的主要初始階段,把握好源頭的牙齒保健,對于改善患齲率具有重要的意義,因而本組研究選取3~5歲學齡前兒童作為調研對象[7-8]。在對不同性別的兒童進行比較調研時我們發現,4歲兒童男童患齲率明顯低于女童,3歲和5歲兒童男童充填率明顯低于女童,提示女童可能成為學齡前齲齒更為危險的人群。由于并非各年齡段兒童均存在一致的差異性,該數據并不能完全呈現女童齲齒發病高于男童的特點,需要更多的樣本分析來進行研究與確認。對于補牙數和填充情況的研究顯示,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齲均與填充率也隨之增加,這可能是由于兒童年齡的增長,齲齒越來越嚴重,甚至出現疼痛和感染,促使家長重視,使相關的治療與填充情況轉好;當然,研究中由于齲齒樣本數的增加,齲均和填充率的增加也可能受到患齲樣本數增加的影響,是今后研究中值得注意的一點。
綜上所述,2011年北京市昌平區學齡前兒童的齲病發生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應進一步加強乳牙齲病的宣傳和預防工作,提高兒童家長對乳牙齲病的重視程度。
[1]陽 嬋,鄒紅梅,鄒 靜.初診兒童牙科不合作行為分析[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11,29(5):501-503.
[2]李 萍.十堰市城鄉兒童乳牙齲病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中醫藥資訊,2011,3(13):358-360.
[3]胡曉玲.積極開展社區健康教育.預防兒童乳牙齲病[J].中外婦兒健康,2011,19(3)135-137.
[4]朱群英,李旺濤,翁麗芬.健康教育與干預對學齡前兒童齲病防治的研究[J].當代醫學,2011,17(26):159-162.
[5]張繼偉.德陽市851例學齡前兒童齲患調查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1,20(20):121-123.
[6]鐘麗紅,戴俊峰,王海燕,等.某市3~4歲兒童齲病流行情況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1,9(33):79-80.
[7]田萍蘭.太原市1005名5歲兒童齲病調查分析[J].中國健康月刊,2011,30(12):409-412.
[8]左志遠,陳 浩.學齡前兒童乳牙齲病調查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1,9(18):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