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樂天,和曉峰,劉 兵
(云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疼痛科 云南 昆明 650021)
以往對于膝關節骨性關節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研究,主要從分子生物學的角度探索骨骼退變的原因,側重于從骨力學的變化觀察對KOA的影響,關注局部病變的癥狀治療,缺乏從宏觀的角度分析導致退變原因和產生癥狀的規律。本文通過回顧性臨床研究,探討KOA常見癥狀的起因與發病規律,為臨床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提供依據。
回顧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7月我院疼痛科住院的KOA患者1 123例,其中男性327例,女性796例;年齡56~85歲,平均(73.2±8.5)歲;病程3月~25年,平均(4.6±1.2)年;左膝234例,右膝275例,雙膝614例。
參照并符合1995年美國風濕病協會KOA診斷標準[1]:以關節疼痛為主訴,疼痛時間>3個月,晨僵<30 min,影像學檢查有骨贅形成。
在1 123例患者中,37例接受椎管內神經根脈沖射頻+臭氧+選擇性神經根阻滯聯合治療;42例接受非聯合的選擇性脊神經阻滯治療;324例接受側隱窩神經阻滯治療;987個膝關節接受銀質針治療;876例接受臭氧靶點注射治療;265例接受玻璃酸鈉關節腔內注射治療;92例接受關節腔內沖洗治療;235例接受針刀治療;975例接受消炎鎮痛液膝周靶點注射治療。
應用視覺模擬疼痛評分法(VAS)對治療前后進行療效評價,并將所得到的VAS評價值進行加權處理。VAS加權值=(治療前VAS-治療后VAS)/治療前VAS。優:VAS加權值≥75%;良:VAS加權值50%~75%;可:VAS加權值25%~50%;差:VAS加權值≤25%。
篩選出出院時VAS加權值≥75%,且引起KOA主要臨床癥狀的局部病灶位置被治療結果確認的患者,觀察病灶的分布,每一病灶的臨床表現,常見臨床癥狀的對應病灶位置。
采用S P S S 10.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分析。數據以(±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123例患者中符合觀察指標條件的患者1 012例,占90.12%;81.54%的交感神經癥狀與膝后內側病灶有關,膝后內側病灶對交感神經的影響顯著高于膝前側和外側的病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73.42%的病灶位于膝周的肌肉與骨骼附著部位,顯著高于非肌肉骨骼附著部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92.13%的患者疼痛指點部位(指點試驗)與實際病灶不在同一位置;除骨贅因素外,伸膝受限主要病灶在屈肌,屈膝受限主要病灶在伸肌;92.62%的關節積液與滑膜鄰近組織及關節腔相通的滑囊病灶有關;椎管內存在根性卡壓的患者245例,占觀察人數的24.21%。病灶與常見臨床癥狀的對應關系,見表1~2。

表1 常見病灶的主要癥狀與體征、患病人數及患病率(例,%)

表2 常見臨床癥狀的病灶位置、患病人數及患病率(例,%)
KOA是慢性、變性關節疾病,由于涉及多個系統,可表現出感覺、運動、循環和骨力學等多個方面的癥狀,其癥狀是由一到多個病灶所引起的綜合性臨床表現[2]。骨骼系統通過關節相連,每塊骨骼的營養物質供應,代謝產物的排出以及新骨的生成和舊骨的凋亡都是通過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來完成的,當通往骨骼的物質和信息通道出現障礙時,骨骼必然出現代謝功能紊亂而導致退變。因此,抑制骨骼退變的前提是保障神經和血管暢通。
骨骼的神經主要分布在骨膜,滑膜組織對炎性刺激反應敏感,炎性刺激源可以來自關節腔內,也可以來自腔外與滑膜鄰近的組織,滑膜鄰近組織炎癥的長期存在是滑膜炎經久不愈的重要原因。
總之,KOA是一個綜合征,了解其發病規律及病灶與癥狀的對應關系,制定有針對性的綜合治療方案,是合理治療KOA的有效途徑。
[1]Ho YL,Wang CQ,Tang JS.Jing Yao Tong Zazhi.2005,26(3):235-237.
[2]馬哲,馮浩,梁佳慧.中西醫結合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2011,6(8):970-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