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顯華
(信陽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
略論鄧小平對外開放理論的創新貢獻及意義
雷顯華
(信陽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
對外開放理論是鄧小平理論的一個重要方面,包含著非常豐富的內容。鄧小平提出了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開創了我國政策性的開放模式,構建了內容豐富和形式多樣的開放格局,給予了科學的指導,提高了對外開放的水平。
鄧小平;對外開放;創新
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從農村到城市、從經濟領域到其他各個領域,全面改革的進程勢不可當地展開了;從沿海到沿江沿邊,從東部到中西部,對外開放的大門毅然決然地打開了?!?中國對外開放的成功實施與巨大發展,不僅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在新時代的繼承與發展,更是鄧小平理論的偉大創新,是鄧小平理論對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大貢獻。今天,我們要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擴大對外開放,深刻學習鄧小平的對外開放思想,對于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大工業首次開創了世界歷史。它使每個文明國家的相互依賴性增加,這主要源于大工業結束了過去那種自然形成的彼此孤立的狀態。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資本主義全球市場的形成,所有國家和地區的生產活動及消費活動也都轉化為全球性的了,以往那種各個國家和地區相互間很少往來的狀態, 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賴所代替了。尤其是自20世紀60—70年代以來,這種民族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的過程中,在廣度和深度上都有了質的飛躍。在以信息化為基礎的新技術革命推動下,為應對新技術革命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各國政府先后打開國門,充分利用全球市場所具有的資金、信息、資源、管理和技術,廣泛地進行經濟交流與合作。鄧小平站在時代的高度指出:“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世界各國不開放,不加強國際交流都很難發展。任何一個國家要發展,孤立起來,閉關自守是不可能的?!薄笆澜绺鲊慕洕l展都要搞改革開放,西方國家在資金和技術上就是相互交融的。”[1]
鄧小平的這些論斷,準確地把握了當代世界民族歷史日益轉變為世界歷史的必然趨勢,指出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實行對外開放是各國加快現代化建設的普遍規律。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對外開放是他們經濟發展的極其重要的因素。任何國家的發展都離不開開放,搞閉關自守都是不可能的 ,開放不僅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不僅會促進我國的現代化建設,而且中國的開放也會有利于國際經濟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鄧小平的這種把中國的發展與世界的發展融為一體的對外開放理論,順應了當代世界民族歷史日益轉變為世界歷史的必然趨勢。
區域經濟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一個重大問題。但在改革開放初期,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和閉關鎖國的思想占上風,我們缺乏建立開放性經濟的體制基礎和法制條件,所以,黨和國家制定的重大政策就成為實現由封閉型經濟向開放型經濟轉變的主要手段。改革開放前,我國經濟發展戰略主要強調沿海與內地、東部與西部的均衡和公平發展,實施的是全國各地區共同發展的平衡發展戰略。這種均衡發展的模式是由當時的國內條件所決定的,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促進了中國經濟的發展,但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不太注重經濟效益;經濟發展速度不快等。這些均導致了中國和世界其他發達國家的經濟差距不斷加大。因而,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提出我們要通過不斷地總結區域經濟平衡發展模式的經驗、教訓,在實施增長極理論和梯度推移理論的基礎上,在對外開放中逐漸形成了逐步推進的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戰略。“增長極”理論在我國的改革開放中有著現實的成功應用。例如,在長江三角洲地區,已經形成了以上海為中心城市,杭州、蘇州、無錫、常州等為受輻射地區的“增長極”;在珠江三角洲區域則是以香港為中心,帶動周邊城市深圳、廣州、南海、東莞等地區共同發展的“增長極”。鄧小平把梯度推移理論也成功地運用到我國的改革實踐中,他提出由于國內各地區在資金、技術、資源等方面的差異,經濟發展應優先考慮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在東部沿海地區的發展具備相當規模以后,然后再向內地及中西部地區漸次推動,把東部沿海地帶的資金、技術、人才等優勢資源向中西部地帶推進,直到兩個地區的發展水平相等。同時實現思想觀念、思維方式、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傳播,從而進一步提高經濟資源配置的效率,最終達到共同發展、共同富裕的目的。在我國成功實施增長極和梯度推移理論以來,東部沿海地帶逐步獲得了國家資金投放和政策上的優勢,率先形成了政策性開放的新格局,加速了我國經濟的發展速度。總之,我國開始于上個世紀70年代末的的對外開放主要是通過黨和國家制定的重大政策來推動的漸進式開放模式,這種開放可以稱之為“政策性開放”。[2]鄧小平開創的這種“政策性開放”模式,通過實施漸進式的對外開放戰略,采取先試驗,取得成功經驗后再推廣的辦法,不僅充分考慮到國內經濟發展的需要和經濟社會的承受能力,而且是對區域經濟發展理論的創新運用,走出了一條成功的漸進式的有中國特色的對外開放之路。
鄧小平同志的開放思想博大精深,不僅有深刻的理論闡述,更有很強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他闡明的我國對外開放的內容、形式、途徑、方法和措施,對于今天更好地貫徹我國的開放政策,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和促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指明了方向。
一方面,對外開放的內容豐富,加強了內外部的交流與合作。鄧小平認為,世界上每一個民族和國家,盡管因為發展有先有后、實力有大有小、性質相互有別,但各有各的長處和優勢,都有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所在之處。全球范圍內的所有國家和地區,只要他們愿意和我們互通有無,我國都應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積極發展同它們的經濟貿易關系,所以社會主義開放應該是全方位的、寬領域的,無論是在開放的范圍上,還是在開放的深度上都應該是前所未有的。 這種全方位的開放既向發達國家開放,也向發展中國家開放;既向資本主義國家開放,也向社會主義國家開放。正是基于這樣的原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經與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開展了貿易往來。另一方面,對外開放的形式多樣,同樣密切了內外部的交流與合作。我國的對外開放是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但最主要的是發展對外經濟關系。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在積極主張發展各種對外聯系中,強調了社會主義開放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總結并提出了發展對外貿易、利用外資、引進技術和創辦經濟特區等多種開放的形式與方法。鄧小平的這一思想對我國積極主動地發展多渠道、多層次、多樣化的對外關系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要求正確對待和借鑒現代文明的成果。縱觀世界近現代歷史,所有落后國家跳躍式發展,迅速趕上和超過先進國家,都是同吸收和借鑒國外先進技術、優秀成果分不開的。改革開放以來,對于如何對待現代文明成果,鄧小平做出了重要論述。第一,要把吸收和借鑒現代文明成果作為我們發展的起點。為了早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縮小我國同發達國家的差距,鄧小平反復強調學習借鑒現代文明成果的重要性。他說:“認識落后,才能去改變落后。學習先進,才有可能趕超先進”,[3]必須清楚地看到,我們的科技水平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還很大,所以,我國要想獲得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較的優勢,就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大生產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第二,吸收和借鑒現代文明成果必須要堅持社會主義方向。鄧小平指出:“我們執行對外開放的政策,學習國外的技術,利用外資,是為了搞好社會主義建設,而不是離開社會主義道路?!盵4]也就是說我們的對外開放政策不應導致資本主義,因為“無論怎樣開放,公有制經濟始終還是主體?!?/p>
其次,要求正確處理對外開放與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關系。 鄧小平在提出實行對外開放的同時,多次強調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他在十二大開幕詞中指出,處理我國的事情一定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運用中國人民自己的實力來辦,不能一味地依賴外來力量。不論在任何時候,獨立自主、自力更生都應該是而且也必須是我們堅持的立足點,這一點任何時候都不能變。尤其是在今天這樣一個技術創新層出不窮的重要時期,我們更要把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作為我國的基本戰略。當然,堅持獨立自足,并不意味著就要閉關自守;主張自力更生,也不表明要盲目排外。因為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與對外開放自始自終都是相輔相成的。一方面,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實行對外開放的基礎。這是因為,我們要想在全球范圍內獲得較高的信譽以便擁有越來越多的合作伙伴,從而進一步擴大我國對外開放的廣度及深度,必須依賴于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能力的不斷增強;另一方面,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能力的提高也離不開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這是因為,隨著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的不斷擴大,我們可以更多更好地利用國際資金、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進而取得更多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果,我國的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能力自然也會跟著提高。
總之,無論是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還是堅持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兩者始終是相互統一的,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更好更快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誠如鄧小平同志所說的那樣,像中國這樣大的一個國家進行社會建設,僅僅依靠自己的力量,可能行不通。當然,主要還要依靠自己,這是自力更生。但是,在堅持自力更生的基礎上,還需要對外開放,吸收外國的資金和技術來幫助我們。
[1] [3] [4]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83,91, 195.
[2]梁小萌.從政策開放到規則開放——加入WTO后中國對外開放模式的轉變[J].探求,2001(6).
ClassNo.:A849.1DocumentMark:A
(責任編輯:鄭英玲)
InnovativeSignificanceofDengXiaoping’sOpeninguptotheOutsideWorldTheory
Lei Xianhua
The theory of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spectsof DengXiaoping Theory which contains a great many wisdoms. DengXiaoping made the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as a fundamental policy for China, which provid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economy and society with a scientific basic principle. The level of opening up has been deepened continuouslyin China.
DengXiaoping; opening-up to the outside world;innovation
雷顯華,碩士,講師,信陽職業技術學院。
1672-6758(2012)07-0058-2
A849.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