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師范大學 體育學院,安徽 淮北 235000)
對城市居民參與體育舞蹈培訓機構鍛煉的社會調查
陳文冬
(淮北師范大學 體育學院,安徽 淮北 235000)
運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訪談法,對居民參與體育舞蹈培訓機構鍛煉的現狀進行調查研究。提出:應加大宣傳力度,提高人們對體育舞蹈運動的認識;提高男性參與度;加強教練員業務能力;規范體育舞蹈培訓機構的經營。為體育舞蹈培訓機構的發展提供有效決策和依據。
城市居民;體育舞蹈;培訓機構
上個世紀80年代初,體育舞蹈這項娛樂健身活動進入我國,作為一種新興、外來的運動項目,憑借著集娛樂、健身、運動、藝術、高尚等多項優勢,經過20年的蓬勃發展已經風靡全國,并且建立了深厚的群眾基礎。[1]體育舞蹈作為一種大眾性體育娛樂的項目,它通過充分展現身體姿態造型和人體運動軌跡與隊形來增進練習者的身心健康和情感交流,具有明顯的鍛煉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
1.研究對象。
本文以城市居民參與體育舞蹈培訓機構鍛煉的現狀為研究對象,選取安徽省淮北市體育舞蹈培訓機構進行調查。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檢索CNKI數據庫并查閱國內相關領域的書籍、報刊等資料等,為本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2)問卷調查法。
對體育舞蹈培訓機構的舞蹈教練和消費者發放問卷,共發放問卷150份。其中:消費者問卷120份,回收110份,回收率為91.7%;舞蹈教練問卷30份,回收30份,回收率為100%。
(3)專家訪談法。
對經營管理者、體育局以及相關人員,進行與本研究有關的內容咨詢和訪問。
(4)數理統計法。
對調查所得的數據分別進行了常規統計學處理。
1.參與者對體育舞蹈內容、特點的了解現狀。
表1 參與者對體育舞蹈內容、特點的
表1顯示,參與者中有 72.8%以上的城市居民對體育舞蹈缺乏認識。雖然近年來體育舞蹈在城市的開展很好也很受歡迎,但是體育舞蹈的普及程度還有所欠缺。需要大力度進行宣傳,使大多數參與體育舞蹈的城市居民知道并了解體育舞蹈的內容、特點,并且能夠根據自身狀況和條件,選擇適合的舞蹈風格和舞種。同時進行媒體宣傳、輿論指引等有效方式,使體育舞蹈的發展更加全面化、普及化、深入化。
2.性別與年齡結構。
根據調查發現,參加體育舞蹈的人群中,男女人數及比例分別是男性(14,12.7%)、女性(96,87.3%)。女性居民遠遠大于男性,首先印證了女性在接受新生事物和展示自我活動中比男性表現出更高的積極性;[2]其次,男性主觀認為體育舞蹈是女性參與的運動項目;第三,在體育舞蹈的編排特點上,也存在著以女性特點為主,較少男性動作的客觀事實,這也導致了男性參與鍛煉的人數較少。
表2 參與者年齡結構調查(N=110)
表2顯示,參與體育舞蹈鍛煉者中,19-26歲參與鍛煉的人數最少,占9%;13-18歲的人群基本為中學生,占10.9%,參加鍛煉原因主要是放松心情,緩解壓力;12歲以下人群占13.6%,其鍛煉目的是塑造良好的身體形態;27-35歲僅13.6%的人進行體育舞蹈鍛煉;36-45歲和45-55歲兩個組別(40%),調查可以看出,這兩個年齡段的人群已經對健康狀況比較關注,健身意識越來越強;有13.6%的老年人群(55歲以上)進行體育舞蹈的鍛煉,其目的主要是為了充實生活、保持身體健康與精力旺盛。
3.職業狀況。
表3 參與者職業狀況調查(N=110)
表3顯示,參與者的職業種類較多,參與人數由高到低依次為學生、離退休人員、工人、個體、教師、醫生、干部。參與體育舞蹈鍛煉的人群不僅僅和年齡層次有關,其職業也在一定程度上對其鍛煉的意識、活動與時間、精力有關。由于學生人群的特殊性,其可支配時間較為充裕,并且通過體育舞蹈的練習來調節學習的壓力。離退休人群受家庭牽絆較少,個人生活和子女的狀況都在有規律進行著,因此這一類人群占據了體育舞蹈鍛煉的較大比重。隨著全民健身的普及,工人、干部、教師、醫生等人群都踴躍參加體育舞蹈的鍛煉,他們的經濟收入比較穩定,工作環境相對安逸,因而對參與體育舞蹈活動具有較高的熱情。個體人群其自我完善的意識較強,因此也有一定數量的人參與體育舞蹈的鍛煉。
4.鍛煉動機。
動機源于需要,“需要反映人們對某種目標的渴求和欲望,它是人類一切活動的內因”。[3]表4顯示,強健體魄
表4 參與動機調查(N=110)
排在眾多鍛煉動機首要的位置(52.7%), 說明城市居民在面對日益增長的物質文明生活之時也要求個體對身體的健康保障,身體健康已經成為人們的首要選擇,在另一個層面上反映了我國全面健身開展的效果還是很好的。更多時尚女性、“困難”人士為了改善形體、培養氣質,以及減輕體重等身體要求也紛紛加入到體育舞蹈的鍛煉當中來。伴隨著忙碌緊張的生活、工作、學習,更多的人群懷著結交朋友(8.2%)、調節心情(8.2%)、愛好舞蹈(7.2%)的目的來進行體育舞蹈鍛煉,他們希望通過體育舞蹈來增加自己同外界的交往,增加相互間的交流和溝通,同時也有一部分人群是喜歡健身愛好跳舞。
5.鍛煉時間。
通過走訪及問卷調查(表5)發現,在鍛煉時間上,一半的居民都是保持在一小時以內,鍛煉時間少于30分鐘和在90分鐘以內的人數相差不多,極少的人群鍛煉時間超過90分鐘。在訪談過程中發現居民在鍛煉次數和時間上都進行著科學的安排和統籌。每周3-4次的鍛煉對于大眾群體來說是一個比較合適的次數,同時每一次60分鐘以內的舞蹈練習能夠增強參與者的糖酵解供能和有氧氧化功能能力,不僅僅活躍了身心而且還增強機體有氧代謝能力,在長期的堅持過程中,能夠使得機體保持健康的體魄和愉快的心情。
表5 城市居民參與體育舞蹈的鍛煉時間調查(N=110)
6.教練員情況。
(1)文化程度結構。
表6 體育舞蹈教練文化程度調查(N=30)
從表6可知目前淮北體育舞蹈教師隊伍中研究生和本科生,只占總數的10%和26.6%,這表明體育舞蹈教練員的學歷還有待提高。目前國際大環境對教練員的文化素質要求在不斷提高,與此同時我國體育舞蹈項目正不斷和世界接軌,今后對體育舞蹈教練員的文化素質要求將會不斷提高。具有較高文化底蘊的體育舞蹈教師不僅能夠提升自身業務水平,同時也會實質有效的對參與者進行指導與評判。
(2)技術等級結構。
表7 體育舞蹈教練技術等級調查(N=30)
就目前形勢來看,教練員隊伍水平差距較大,高水平教練比例偏低。國際體育舞蹈聯合會的報告指出,高水平的體育舞蹈教師最佳年齡段在36~45歲之間,應該具有運動經歷,教齡在10年左右。[4]從統計數字看,國家級教練員很少,大多數教練員職稱為二級,比例高達40%,比例嚴重失調,形成了市場需求大與高水平教練數量少之間的矛盾。為了能夠使體育舞蹈開展的規模形式的更加擴大化,應加強對教練員業務水平的培訓。
1.結論。
體育舞蹈項目在經營管理、發展形式、推廣活動等方面都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伴隨著體育舞蹈項目的順利進行,但快速的發展使體育舞蹈項目留下了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 (1) 居民對體育舞蹈的內容、特點還不甚了解。參與者僅僅學習某單一舞種,對其他體育舞蹈舞種了解較少,認識上受到局限。(2)參與者男女比例失調,男性居民較少。(3)較少的可支配時間導致了居民參與次數和時間的大大降低。(4)高水平教練員較少,教練員在等級、業務能力等方面有待加強。
2.建議。
針對以上問題,建議體育舞蹈培訓機構應在以下幾方面改進工作,來促體育舞蹈項目健康、有序的發展:(1) 多舉辦一些體育舞蹈比賽,通過比賽,使人們對體育舞蹈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認識,從而帶動更多的城市居民參與到鍛煉中來。(2)多編排一些男性舞蹈動作,提高男性居民參與體育舞蹈的興趣,這樣能夠提高整體人群數量,同時也可以提高女性參與者鍛煉的積極性。(3) 建立完善的教練員培訓體系,邀請高水平教練員講學或派出一些年輕的教練員外出短期培訓,大力度培養高水平年輕教練員,為培訓機構的長期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1]李鳳梅.體育舞蹈在西安市發展現狀與對策的探究[J].內江科技,2011(3):162.
[2]周叢改. 武漢市社區開展大眾健身操活動的影響因素及其對策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06,5.
[3]許莉. 安徽省體育舞蹈開展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06,5.
[4]劉慶庚,段 亮.山東省體育舞蹈項目現狀分析[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1(1):79.
ClassNo.:G883DocumentMark:A
(責任編輯:蔡雪嵐)
InvestigationontheCitizens’ParticipationinSportsDanceintheTrainingOrganizations
Chen Wendong
With the literature , the interviews and the questionnaires approach , the paper probes in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itizens’ participation in activities of sports dance in training organizations. Consider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based on the laws of the sports dance development , the paper put forward som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of coach , to standardize the operation the training institution.The aims of the study is to provide the training institutes with some sugges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ose institutes.
citizens; sports dance; training organizations
陳文冬,碩士,講師,淮北師范大學。
安徽省體育社會科學重點研究項目“安徽省體育舞蹈培訓機構運營管理現狀與對策研究”系列成果論文之一(編號:ASS2011116)
1672-6758(2012)07-0153-2
G88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