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強
(泰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江蘇 泰州 225300)
從820例咨詢個案看泰州市青少年心理問題現狀
王 強
(泰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江蘇 泰州 225300)
本研究對泰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心理咨詢中心近兩年的咨詢案例進行整理和歸類,抽取出820例11~18歲青少年的心理咨詢案例記錄并運用內容分析法進行分析。結果顯示:泰州市青少年心理問題按頻數的大小依次為人際關系問題、情緒問題、性心理問題、學業問題、行為問題。文中指出泰州市青少年的心理問題以發展性問題為主,學校和家庭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關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泰州市;青少年;心理問題;內容分析法
當前社會,青少年面對的壓力更加復雜,威脅其身心健康的因素越來越多,不少青少年出現種種不適應,導致其心理行為問題普遍存在。本文對泰州師專心理咨詢中心近兩年的咨詢案例記錄進行整理,分析了當前泰州市青少年心理問題所呈現的特點,提出了處理青少年心理問題的思路。
研究對象是泰州市尋求心理咨詢的青少年(11、12歲—17、18歲)。
方法之一是內容分析法。選取的時間段是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11月30日。選取的材料是泰州市百姓陽光屋(泰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心理咨詢中心)所做咨詢案例中針對青少年的820例咨詢案例記錄。其中面談咨詢532例(64.88% ),電話咨詢288例(35.12% )。對咨詢記錄中進行分析的項目包括:1.來訪者一般資料:人口學資料、生活狀況、社會交往等。2.目前精神(包括認知、情緒、行為特點)、身體和社會功能情況。3.最需要幫助的問題類別。4.初步印象和診斷,主要確定來訪者是否屬于心理咨詢的范疇。如果屬于心理咨詢的范疇,那么具體屬于一般心理問題、嚴重心理問題、還是神經性的心理問題。
方法之二是對上述資料用SPSS 1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1.一般資料。
年齡最小的11歲,最大18歲。其中, 11~14歲509例,占62.07%;15~18歲,311例,占37.93%。男298例,占36.34%;女522例,占63.66%。小學生151例,占18.41%;初中生397例,占48.41%;高中生或中專生272例,占33.17%。
2.求助問題的性質。
人的心理狀態分為正常和異常兩類。正常狀態又可分為健康狀態和不健康狀態。不健康狀態可分為一般心理問題、嚴重心理問題、神經癥性心理問題。從表1的統計結果可以看出,泰州市青少年心理問題的前兩位為一般心理問題和嚴重心理問題,總共占89.39%,精神疾病僅占0.73%。
表1 求助問題的類型
3.兩個年齡組心理問題的類型。
從表2可以看出,在心理不健康狀態的類型里,人際關系問題所占比例最高,合計38.90%,其次是情緒問題,然后依次為性心理問題、學習問題和行為問題。從年齡分布來看,11-14歲這個年齡段問題比例最高,占心理問題總數的63.74%,而到15-18歲這個年齡段,心理問題比例為36.26%。
表2 心理問題的類型(761例)
4.求助中的特殊情形。
精神疾病類6例,占0.73%,其中精神分裂癥2例,心境障礙4例。神經癥類計53例,占6.46%,在咨詢記錄中,神經癥多以強迫、焦慮、抑郁、恐怖、神經衰弱等出現。其中強迫癥共23例,以強迫思維、強迫意向為典型,社交恐怖癥15例,焦慮癥10例。另外,神經癥性的心理問題計28例,由于其沖突的性質是變形的,往往得不到別人的理解,時間久了會向神經癥轉化。神經癥性的心理問題和神經癥兩類相加合計81例,占總數的9.87%,這在青少年群體中已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1.發展性心理問題。
泰州市青少年的心理問題以發展性問題為主,和青少年成長密切相關,屬于成長的煩惱。
從心理問題發生的年齡組來看,在心理問題的年齡分組中,11~14歲計509例,占62.07%;15~18歲計311例,占37.93%。從年級段來看,小學計151例,占18.41%;初中計397例,占48.41%;高中或中專計272例,占33.17%。這些數據符合青少年的年齡特征。青少年階段約從11、12歲開始到17、18歲結束,歷時6年左右的時間。這個階段也是從兒童向成人過渡的一個階段,是一個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階段。處于這個階段的青少年要完成很多社會化的任務,比如謀求獲得獨立,確定自我,獲得性別角色,適應性成熟等,必然要經歷很多心理上的矛盾,尤其在青春期(從11、12到14、15歲),青少年身體各個方面迅速發育并逐漸達到成熟,而心理的發展相對于生理發展而言還處于滯后階段,導致了生理和心理發展的不平衡性,使他們面臨一系列的心理危機。所以從統計中可以看出11-14歲是個心理問題的高發期。而到了青年初期,從14、15歲到17、18歲,經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劇變,他們在生理上和心理上趨于成熟和穩定,所以很多心理問題得到緩解。
從青少年求助問題的性質來看,一般心理問題和嚴重心理問題占的比例較高,這說明導致泰州市青少年心理狀態沒有病理性變化,內心沖突是常形的,不是變形的,他們的心理問題和所面臨的現實壓力有關系。另外,從心理問題的類型來看,無論是居前列的人際關系問題、情緒問題、性心理問題,還是學習、行為問題等,也都和青少年的成長有關,是他們成長過程中一定時期心理沖突的反映。
由于青少年的心理問題大都是發展性的問題,而不是病理性問題,這就對我們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學校、家長改變觀念,把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放在教育的首位,加強青少年的人際交往指導,引導他們合理宣泄情緒,積極開展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指導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幫助他們學會調控自己的行為,學會以社會認可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2.人際關系問題。
從統計中看出,人際關系問題在心理問題中占38.90%,成為困擾青少年心理的首要問題。
青少年的人際關系主要有同輩關系和代際關系兩種,后者包括與父母、老師等成人的關系。青少年時期對同輩關系、對友誼的重視程度在人的一生中是最突出的。他們樂于與同齡人交往,希望得到他們的尊重、理解和接納。友誼能提供心理安全感,自我支持和自我認同,滿足歸屬感和發展青少年的社會能力。但由于青少年認知不夠成熟,往往不知道如何保持和確立自己在同伴中的地位。一旦沒有被同輩群體接受、肯定、喜歡,往往會產生很多問題行為。從對咨詢記錄的統計中發現,相當一部分青少年之所以上網成癮、加入不良團體,很多程度上是在學校生活中與同學、伙伴的人際關系不佳,沒有朋友,只好在網絡世界中、在不良團體中尋求友誼與支持。尤其是當他們迷戀上網之后,則可能結交一大幫的網友,大家一起打游戲,有共同的話題,在這個小團體內反而找到了心理歸屬感。在代際關系的發展上,青少年隨著自我意識的發展,他們有自己的見解和社會交往,還渴望得到家長、老師的承認,他們要求和成人建立一種朋友式的新型關系,迫切要求老師和家長尊重和理解自己,如果家長還把他們當作小孩而加以監護,無視他們的興趣、愛好,他們可能會抱怨,甚至會抗拒。
從人際關系問題的年齡分組看,11-14歲占心理問題總數的25.36%,是15-18歲的1.8倍。 這個年齡中的青少年人際交往呈現如下特點:1.對與同齡人的交往上擔心害怕。他們擔心會遭到同齡人負面的評價,害怕遭到拒絕,即使交往也不敢或不愿袒露自己的內心世界,時間長了孤獨感會成倍增加,從而進一步封閉自己,然后是越來越孤獨,形成惡性循環。2.對和老師的交往存在著理想化特點,他們對于自己喜歡的老師和不喜歡的老師態度呈現兩極化趨勢。對于喜歡的老師所教科目會努力學習;對于喜歡的老師所提出的各種要求,會十分認真地執行;對喜歡老師提出的各種意見,會全部吸收。而對于自己不喜歡的老師,則持全面否定和拒絕態度。3.對和父母的交往上存在反抗現象。尤其在父母強逼其接受某些觀點,一味地置于支配地位時,他們感到自己的自主性被忽視,會產生反抗。另外在咨詢案例中也發現,如果父母只顧青少年的學業成績,而對于他們和同齡人進行的其它活動加以限制或禁止,這也會引起青少年的反感和反抗。
心理學家丁瓚說過:“人類的心理適應,最主要是對人際關系適應,所以人類的心理病態,主要是由于人際關系的失調而來。”青少年階段是一段半幼稚和半成熟、獨立性和依賴性錯綜復雜、充滿著矛盾的時期。他們不知道如何保持或確立自己在同伴之中應有的地位,不知道如何處理與父母、老師的關系,因此出現了人際關系方面的問題。對此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高度重視。父母和老師要充分理解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和愿望,尊重他們的“成人感”“獨立意向”的發展。如果成人能重視他們的思想和行為,平等對待他們,就可以成為他們的朋友和師長,就能更好地引導他們,幫助他們度過這一個充滿矛盾的人生階段。尤其是父母,要積極鼓勵孩子平等地交換意見,而不是將自己的觀點和行為準則強加給他們。否則,青少年能感受到的來自父母或家庭中被理解與接納的時候也會越來越少,雙方的心理距離就會越來越遠,也就更不愿接受父母的積極影響。當然,青少年也要在與父母、老師、同伴的交往中學會溝通,善于理解別人也善于讓別人理解自己,青少年與父母、老師、同學的關系就會得到良好的發展。
3.情緒問題。
從統計中看出,情緒問題在心理問題中占23.52%,成為困擾青少年心理的第二大問題。
從咨詢案例中發現,青少年的情緒問題除了與成人的反抗情緒外,常見的情緒困擾還有煩惱、孤獨、壓抑。另外在神經癥性的心理問題和神經癥中,青少年表現出恐怖、焦慮、抑郁、易激惹等情緒障礙,而在精神疾病類6例中有4例是心境障礙,即以躁狂和抑郁為表現的情緒障礙。可見青少年消極的心境比較明顯。
對引發青少年情緒問題的案例進行分析,發現有以下幾個誘因:1.對身體相貌的不滿意。表現為把自己容貌上的微小瑕疵看得過分嚴重,并因無法改變容貌而產生長期的煩惱、自卑的情緒。2.社交煩惱。不知道如何在公眾面前展示自己,總感覺到自己被別人審視、評價;總覺得別人會洞察自己的弱點和問題,常常在人際交往中處于高度緊張狀態;對同學的長處感到怨恨,總是警惕同學超過自己,經常有意無意給同學設置障礙;經常無中生有地懷疑別人,總是把同學的善意曲解為惡意,一旦和同學的關系發生變化,就懷疑同學對自己有了看法。3.學習壓力。學習動機降低,興趣下降,學習時心情煩躁;擔心同學嘲笑,害怕家長嘮叨和責罵,憂慮自己的前途;考試時心猿意馬,靜不下心答題,以至于很容易的題目也經常出錯,事后又后悔莫及。
為什么青少年是情緒問題的高發期?除了上述誘因外,青少年自己的心理發展特點才是根本原因。青少年處于身心各方面迅速發展的時期,在社會各種關系和因素的作用下,他們的心理出現多種矛盾,表現在情緒和情感上,主要是各式各樣的需要日益增長,而他們對這些需要高期待的主觀狀態與社會客觀現實之間有矛盾。不斷增長的個體需要有時會得到社會認可或得到滿足,有時會受到社會的否定或難以實現,這就成為他們產生復雜的、搖擺不定的強烈情緒和情感的主要來源和根據。另外,從青少年的認知特點看,他們的思維具有片面性和表面性。盡管青少年開始能夠有意識地調節、支配、鍛煉自己的思維,但是由于知識經驗不足、辯證思維尚未發展起來等原因,他們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還不夠成熟,看問題容易片面化和表面化,常常表現為只看到局部而看不到整體,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些,這就導致了青少年的情緒具有善變性與固執性共存的特點。
人的心理健康不僅受其認知的支配,更受其情緒的直接影響。積極的情緒能提高活動水平,消極的情緒則會降低活動水平。青少年的情緒不穩定,會因為一點兒挫折而一蹶不振,而且負性情緒往往要持續很長時間。因此,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對青少年的情緒問題及早發現,盡早調整,這對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另外由于青少年的情感不都是外露的,而開始帶有文飾的、內隱的、曲折的性質,在情緒表露上出現了隱蔽性,將喜怒哀樂各種情緒都盡可能地隱藏于心中,尤其是對于一些消極性情緒,隱藏得更是嚴密。這就更需要學校和家庭經常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訓練,對學生的情緒問題進行疏導,使其擁有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健全的心理能力。
4.性心理問題。
從統計中看出,性心理問題在心理問題中占19.45%,成為困擾青少年心理的第三大問題。
青少年階段,隨著性激素的分泌增多,性器官的發育速度加快,性機能的發育開始走向成熟。身體發育提前和性心理成熟相對滯后的矛盾給青少年帶來了許多性心理問題。
對引發青少年性心理問題的咨詢案例進行分析,發現有以下幾個類型:1.對性生理成熟有不正確的認識。性的發育成熟過程及性道德觀念的形成,使得青少年出現了與性有關的心理體驗及性行為活動等,由于缺乏這方面的教育和引導,有相當一部分青少年產生害怕、恐懼、緊張等不良心理反應,如對自慰所產生的恐慌、愧疚心理。2.對異性的敏感。有時是一廂情愿式的愛戀,經常誤認為被對方愛上,又由于不敢公開去驗證,而產生一種強烈的沖擊感和壓抑感。3.對老師的愛戀。尤其對年長而又有一定威望的異性的崇拜、傾慕,感情難以控制,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這種愛戀有時是外顯的,有時是隱蔽的,僅僅藏于自己心靈深處,不敢表達,陷入無窮無盡的苦悶中。
面對青少年的性心理問題,學校和家庭應及早對青少年進行性生理、性心理方面教育,端正青少年對性生理發育的認識,以消除不正常心理反應,保護他(她)們的身心健康。學校應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加強男女之間的正常交往,減少性的神秘感及不正常的性心理反應。
[1]林崇德.發展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傅安球.實用心理異常診斷矯治手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3]郭念鋒.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4]金盛華,宋振韶.當代青少年同輩交往的影響機制及其引導[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5).
ClassNo.:B844.2DocumentMark:A
(責任編輯:宋瑞斌)
Researchoncurrentpsychologicalproblemof820clientsinadolescenceinTaizhou
Wang Qiang
Based on clinical cases from a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center in recent two years,this article analyzes 820 cases of teenagers using the method of content analysis. The result shows that problems affect adolescence in Taizhou are as follow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mood problems, sexual problems, learning problems and so on.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the main problem of adolescence in Taizhou is developmental. one .The school and the family should attach more importance to psychological training in adolescence.
Taizhou city;adolescence;psychological problem;method of content analysis
王強,碩士,講師,泰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研究方向:心理咨詢。
2010年泰州市社會發展計劃項目“泰州市‘90后’心理問題的調查及心理干預策略研究”課題成果
1672-6758(2012)07-0133-3
B844.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