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秀蓮
(雞西大學,黑龍江 雞西 158100)
普通話發音中常見問題分析
孫秀蓮
(雞西大學,黑龍江 雞西 158100)
在普通話學習中,掌握基礎、學會方法非常重要。發音中常見的問題無非還是在聲母、韻母和聲調上,看到問題所在,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多讀、多聽、細品就一定會有所成效。
普通話;發音;問題;分析;聲母;韻母;聲調
普通話作為現代漢民族共同語,是消除方言隔閡,溝通各方言區人們交往的最好的交際工具,因此推廣普通話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早在1956年國務院就向全國發布了《關于推廣普通話的指示》,《指示》明確提出并規定:“漢語統一的基礎已經存在了,這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作為規范的普通話。”1982年憲法明確規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2001年我國第一部關于語言文字的專門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頒布,進一步確定了普通話和規范漢字作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經過五十多年的推廣,普通話已經深入人心。筆者多年從事普通話的推廣與普及工作,在教學和測試中發現普通話發音中容易出現的問題無非是聲母、韻母和聲調三大方面,本文試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普通話聲母共21個,它們都是輔音,是通過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加以區別的,有些方言區在發音時存在某些問題,集中體現在舌尖前聲母z、c、s與舌尖后聲母zh、ch、sh、r,舌尖中音n和l兩組聲母上。
1.舌尖前聲母z、c、s與舌尖后聲母zh、ch、sh、r的發音。
(1)舌尖前聲母z、c、s被讀錯現象。
舌尖前聲母z、c、s(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平舌音),正確的發音部位是舌尖和上齒背,舌面要放平。聲母z發音時舌尖抵住上齒背,阻塞氣流,軟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然后舌尖稍稍離開上齒背,使氣流擠出來,聲帶不顫動;聲母c發音情形同z大致相同,區別在于舌尖離開上齒背時有一股較強氣流沖出來;聲母s發音時舌尖和上齒背輕輕接觸,軟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使氣流從舌尖和上齒背之間摩擦而出,聲帶不顫動。
舌尖前聲母z、c、s被讀錯的現象有兩種:一種是舌尖放在了兩齒中間,這時發出的是尖音,有時舌尖擠出來,還給人一種大舌頭的感覺;另一種是舌尖的位置超過了上齒背接近上齒齦,發出的音似翹舌非翹舌。
(2)舌尖后聲母zh、ch、sh、r被讀錯現象。
舌尖后聲母zh、ch、sh、r(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翹舌音),發音部位是舌尖和硬腭構成阻礙,發zh時舌尖翹起接觸前硬腭,阻塞氣流,軟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然后舌尖稍稍離開前硬腭,讓氣流擠出來,聲帶不顫動;發ch時舌尖活動同zh大致相同,區別在舌尖稍離前硬腭時有一股較強的氣流沖出;發sh時舌尖翹起和前硬腭輕輕接觸,軟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氣流從舌尖和前硬腭之間摩擦而出,聲帶不顫動;聲母r發音情況與sh大致相同,區別在發sh時聲帶不顫動,發r時聲帶顫動。
讀錯情況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舌尖根本沒有翹起,也就是完全讀成了平舌z、c、s的讀音。二是舌尖雖有翹起,但翹起的程度不夠,即根本沒有接觸到前硬腭,所說的似翹非翹就是這樣。三是舌尖也有翹起,但翹起的程度太過,即已經超過前硬腭,舌頭卷起過大。
(3)舌尖前聲母z、c、s和舌尖后聲母zh、ch、sh混淆情況。
有的人這兩組讀音都會發,但是就總是弄混淆,比如總理zǒnglǐ偏就讀成zhǒnglǐ,種子zhǒngzǐ偏就讀成zǒngzǐ,這一類情況居多。這種情況反映在大部分方言區中,尤其是交錯使用時,更是分不清,讀不準,往往翹舌讀成了平舌,平舌讀成了翹舌,改正方法只能是多聽、多練、細品味。
2.舌尖中音n和l的發音問題。
有些方言區,特別是西南地區、福建、湖南和江淮一帶,對舌尖中音n和l分辨不清,有的把n和l都讀成l;有的把n和l都讀成n;有的n和l混淆不清。
讀準這兩個聲母,關鍵在于區分發音方法,n和l都是舌尖中音,舌尖和上齒齦構成阻礙。發n時,舌尖抵住上齒齦,阻塞氣流,軟腭下垂,開放鼻腔通道,使氣流從鼻腔流出,聲帶顫動;發l時舌尖抵住上齒齦,舌兩邊留出空隙,軟腭上升,堵住鼻腔通道,使氣流從舌兩邊出來,聲帶顫動。只有抓住發音部位相同但一個是口腔發音一個是鼻腔發音這個關鍵點,反復加強練習,才能使這兩個音發得準確。
普通話有39個韻母,其中韻母最容易讀錯的有兩大類。
1.單韻母o誤讀成e。
大部分方言區都沒有圓唇單韻母o,把普通話中的單韻母o讀成了e。讀準圓唇單韻母o的要點是雙唇前伸,攏圓,而且要發音結束后唇再回位。如果邊發音唇邊回位,就把這個單韻母讀成復韻母“oe”了,有的干脆直接就讀成了e。另外,還須知道聲母b、p、m、f,除了“么(me)”之外不與e相拼。也就是沒有be、pe、me(么除外)、fe的拼音。
2.前鼻音韻母和后鼻音韻母混淆。
有的方言區在讀鼻韻母音節時,前后鼻韻母分不清。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能區分音節是前鼻音韻母還是后鼻音韻母,但讀不準;一種是干脆不能區分前、后鼻音韻母。讀前鼻音韻母時舌位靠后,而讀后鼻音韻母時舌位靠前。前后鼻音韻母混淆主要表現在in與inɡ、en與enɡ、ün與onɡ之間。區分二者的方法是,注意復韻母發音時的歸音要在n和nɡ上。讀音時注意一看舌的位置:發前鼻音韻母時,最后舌尖抵住的是上齒齦,歸到n這個音上;發后鼻音韻母時,最后舌尖抵在下齒背,舌有向后縮的趨勢,歸到nɡ上;二看口腔開合度:發前鼻音韻母時,口腔最后是閉合的;發后鼻音韻母時,口腔微開。
普通話有四個聲調:陰平、陽平、上聲、去聲。聲調在普通話語音里很重要,它有區別意義的作用,同一拼音加上不同的聲調,意義就有所不同。如:mā媽、má麻、mǎ馬、mà罵。聲調的作用也是漢語普通話與英語之間的重要差異之一。英國Wellcome Trust慈善研究組織的科學家,使用大腦掃描儀進行分析,發現人們使用大腦的不同區域來理解詞匯和聲調,說英語的人聽英語時,僅大腦左半球很活躍,而說漢語普通話的人同時使用左腦和右腦,而右腦通常是用來理解音樂的音調和演說的,可見普通話的四個聲調的高低正像一支樂曲的曲譜一樣富有節奏,既是變化的也是固定的,我們一定要讀對、讀準。要說讀對,只要認字不難,要說讀準可就未必了。
要想讀準聲調,首先我們得要清楚四個聲調的調值,普通話的四個聲調的調值是由五度標調法標出的,即用1、2、3、4、5這五個數字從低到高排列,四個聲調的調值分別是陰平(55度)、陽平(35度)、上聲(214度)、去聲(51度),拿陰平為例,55度不能讀成五十五度,要讀成55度,因為它標示出讀音時的起因和收音的高度和走勢。具體體現在四個聲調的發音上:發陰平音時,聲帶繃到最緊,始終沒有明顯變化,保持在一個高度,即從5起到5收,音流走向為→。發陽平音時,聲帶從不松不緊的3開始,逐漸繃緊,到最緊為止,即從3起到5收,聲音是由不高不低升至最高,音流走向為↗。發上聲音時,聲帶從稍微有些緊張開始,立刻松弛下來,稍稍延長,然后迅速繃緊,但沒有繃到最緊,即從2起先降到1再升至4收,上聲的音長在普通話四個聲調中最長,音流走向為↘↗。發去聲音時,聲帶從緊張開始到完全松弛為止,聲音由高到低,戛然而止,即從5起直接降到1收,音長在普通話四個聲調中是最短的,音流走向為↘。
通過教學和測試發現陰平和上聲這兩個音讀不準的居多。主要表現在發陰平音時,不能始終保持在一個高度上,往往是從5起到3或4就收,聽感上是讀音越來越弱,呈下沉趨勢,讀音明顯不到位;發上聲音主要表現在從2起但下降到1后升不到4的位上,讀成211、212或213了,音長也不夠。
以上是普通話讀音中常見錯誤,若想糾正,一要掌握正確的語音知識,二要加強練習,三要多聽細品,久而久之,才能見成效。
[1]趙潔婷.普通話訓練與測試指導[M].時代文藝出版社,2003.
[2]李文霞,蔡蕾.普通話測試與培訓教程[M].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
[3]沈昌明.普通話水平測試培訓教程[M].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8.
[4]胡習之.普通話學習與水平測試教程[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5]郭曉鳳,張立云.現代漢語基礎與技能訓練[M].哈爾濱地圖出版社,2006.
[6]吳玉萍.淺析建水漢語方言語音對學習普通話語音的影響及對策[D].云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5.
ClassNo.:H102DocumentMark:A
(責任編輯:宋瑞斌)
AnalysisofProblemsinLearningMandarinPronunciation
Sun Xiulian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Mandarin learners to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accurate pronunciation of Mandarin . The problems in the pronunciation of Mandarin lies in the consonant ,vowel and tones. The key to the success in learning Mandarin well is read and listen a lot and study it carefully.
Mandarin; pronunciation; problems; analysis; consonant; vowel;tones
孫秀蓮,副教授,雞西大學師范學院。
1672-6758(2012)07-0129-2
H10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