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藝術活動中的精神功能
精神生活對于人的發展具有特殊的意義,它的發展與不斷完善能促進人的全面提高,隨著現代社會的進步和精神生活質量的逐漸提高。高等院校藝術文化生活是在豐富文化生活和提高文化素質的重要載體,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以網絡為主的一種多元化信息渠道使校園文化生活中的內容正發生著變化,對青年大學生的成長和學習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主要表現為一些粗俗的低級趣味文化現象充斥著校園文化的空間,我們在面對校園文化建設中出現的新問題與新情況,必須樹立全新的教育觀和思維理念。在高校素質教育中要把藝術教育的重要性表現出來,開設藝術課程和豐富校園文化藝術活動,用一種高雅、健康的藝術活動占領校園的文化空間,提高現代學生的審美情趣,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與和諧發展,使學生性情得到進一步的陶冶、思想得到凈化、品格得到提高,從而有效地幫助學生自覺抵御社會上低級、墮落、與現代精神文明中格格不入的審美情趣,樹立起正確的審美觀念與審美理想,為實現新時期高校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目標服務。
我們把擴展生命空間作為人類藝術活動的重要指向,與人類在精神層面的需求相契合,是整個人類文明史的演進過程中不同時代或群體對于精神需求的表層理解。正是如此,才使歷史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在人類的發展過程中無論發生多么強烈的對立和曲折,也終究還是要指向一個我們共同的文化命題。這也是潛在著我們永恒共性的精神需求,就是實現從個體到整體的理性態勢的極大空間自由,是整個生命體的充分張揚。
二、藝術活動中的審美體驗
高等院校藝術教育要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基本目標,以深化課程教材改革為其核心,不斷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大力改革高校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使廣大學生在學習藝術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樹立一種終身學習的愿望,培養新時代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綜合文化素養,開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在時代背景下的全面和諧發展。
關于人與自然之間相融相通的體驗,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體現得很突出,如“天人合一、物道自然”,是這方面的生命主題。藝術活動的精靈在從容灑脫的情勢中自由靈動,社會的原始力量造成對人的生命或生存的挑戰,即精神上的壓抑或心理撞擊等等,這樣則必然會激起人的抗拒性生命潛力,當這種潛在的精神抗拒尚不能變成行動,或者當我們的理想在現實中難以達到預期目的時,便生成更為強烈的具有一定指向性的精神動力,因而對藝術的需求也會更加強烈。通常情況下自然環境的險惡與嚴酷等,容易造成人的精神壓抑,乃至生命的束縛和威懾,在這樣的情勢下人與自然便自然生成。對于主體生命力的張揚和自由境界的追求,總是體現為異乎尋常的精神沖動,而當客觀條件對于人追求生命力和自由的實踐形成嚴格限制時,唯有文藝憑借其特殊的媒介和方式,在藝術活動審美理想的指導下,可以隨意的沖破現實時空的限制,創造出人在自由狀態下的審美境界。
人與自然的親近融合,易于在和諧中構成物象的“詩情畫意”,展示人類對外在世界的情感意味,因此往往使人的身心態勢在自然的物象中達到一種順向擴展。而在我們的人與自然、社會的相拒相對狀態下,藝術境界的有機形成,往往是文藝家在生存環境中獲得生命的完美體驗之后,又從外部世界走向內心世界從而獲直接地超越,最終站在一個更高的起點,將現實中的物象轉化為藝術情境中的美感。在這樣的藝術活動創造過程中,個體的價值和人性的崇高理想可以得到充分體現。同時在一定現實環境中,包括藝術的創作者和欣賞者在內的多數人之間,很容易存在著性質相同的生活體驗或相同的生命力的律動,易于產生強烈的共鳴,讓審美者受到作品的刺激或感召,朝著理想的意境伸展開來。
三、藝術活動的重要性
高校應加大對學校文化藝術設施建設的投入,為學校開展學生藝術活動提供必要的條件。還要充分利用校外教育場地,并爭取社會各界和家長的支持,積極開展有關藝術教育方面的比賽、演出、展覽等活動,為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同時增強課程的綜合性和實用性,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正確處理文化理論課程與藝術技法課程、教育實踐課程與藝術實踐課程之間的關系,將德育和美育滲透到文化和專業教學中,加強對學生思想品德、審美能力、文化素養和教育教學能力的培養。
藝術教育高揚自由作為藝術創作和藝術欣賞, 是一種發乎性情的生命需要。創作狀態中,主體精神高揚到自由自覺的層次,他在對象中寄托了自身的自由愿望,體驗到自身對于必然的超越。作為欣賞者,他進入到審美境界之中,審美主體身心充分解放,神自由馳騁,接受過程充滿了愉悅感和自由感。激發審美主體以積極的態度去把握生活,把握人生,形成達觀向上的人生態度,一心追求生命的價值,實現自己的自由本質,從而達到凈化靈魂、陶冶情操,使自己的精神得以升華的目的。作為審美教育的藝術教育,最為關注的是受教育者對人生潛能、目標感、成就感等終極意義的認識,啟發審美主體對自身存在價值和生命意義的思考,把審美主體的生命熱情調動到極致,自覺追求生命的自由,追求更高的人生理想和人生價值。
文藝活動的節目具有綜合性、多樣性等特點,它的內容和形式,要集思廣益、主題鮮明、內容健康、符合時代特征,又要能反映大多數青年學生對文化的需求。在文藝活動的組織形式上,提倡人人都是參與者,要求正確對待臺上表演和臺下組織的關系,從而實現文藝活動中多數和少數的統一。我們藝術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上,必須考慮到學校教育及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面向學生并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自主性原則,鼓勵廣大學生積極參與,大膽表現和創造的基礎上,盡可能滿足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提高的愿望。藝術教育能夠營造出高雅的藝術氛圍,通過藝術理論知識的傳播,優秀作品的推廣,特別是對優秀藝術作品的鑒賞和傳播,在校園內倡導高雅文化,提高大學生的審美鑒賞力,開展各種普及型高雅文化藝術活動,逐步使更多的學生了解和接受高雅文化,整個高校校園洋溢著美的氣息,從而提高校園文化的格調和品位。
藝術活動是我國現代高等院校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與藝術課教學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又與學科教學完全不一樣的獨特教育價值。校園藝術文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上豐富多彩、“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讓現代高校的校園藝術文化富有生機,充分發揮師生員工的個性才能,把校園藝術活動辦出自己的特色,形成一種特有的文化優勢。有意識地培養出社會主義價值觀為核心的高校藝術活動,使之成為高校中最受青睞的一朵耀眼奇葩。
(作者簡介:文超武,百色學院藝術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