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陽 邱貴鳳
妊娠期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in pregnancy,APIP)臨床較少見,多發于妊娠晚期,具有發病急、并發癥多、病死率高等特點,是妊娠合并外科急腹癥病死率首位因素[1]。APIP臨床表現無明顯特異性,主要癥狀為上腹痛、惡心、嘔吐、發熱等,且上腹痛常被子宮收縮痛掩蓋,在臨床上往往容易誤診。我科2009年收治1例APIP,此病的特殊性使患者在住院治療期間心理負擔過重,常常處于情緒緊張、恐懼、焦慮不安的精神狀態,對疾病的治療及恢復產生較大影響。對此,我科根據患者出現的心理問題,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干預策略,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抗壓環境,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能力、適應能力,消除不良情緒,取得滿意效果,現將心理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該APIP患者,年齡29歲,初產婦。于2009年4月1日22:00急診入院,門診主訴“停經36+6周,下腹陣痛9 h”,患者無明顯誘因出現陣發性下腹痛,伴惡心、嘔吐,嘔吐物為胃內容物,吐后腹痛無明顯減輕,無陰道出血、流液,查尿淀粉酶1125.6 U/L,因乳糜血未能查出血淀粉酶,考慮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急診收入婦產科,入院后查體上腹部明顯壓痛,急查血淀粉酶191 U/L、血脂肪酶 693 U/L、血鈣 1.98 mmol/L,產科檢查:宮高35 cm,腹圍96 cm,胎心140次/min,宮縮不規則,已銜接,頭位,給予持續胃腸減壓,禁食水,補充血容量及能量;抗感染、抑胰酶、維持水、電解質平衡,下午行CT檢查提示重型壞死性胰腺炎的可能性大,患者因重型壞死性胰腺炎于2009年4月2日17:30急診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宮下段剖宮產術,新生兒轉入兒科,患者術后轉入ICU,腹部敷料干燥,無滲出,左、右腹部接引流管通暢,固定在位,引流出米湯樣液體。在局麻下行右側股靜脈穿刺置管術行床旁高通量血液凈化治療,2009年4月6日行空腸營養,置入鼻空腸管,置管過程順利,4月8日CT回報見胰腺滲出較前減少,于4月10日轉肝膽外科,4月21日出院,隨訪狀態良好。
2.1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住院初期,患者心理壓力極大,情緒不穩定,有抵觸情緒,針對這一特點,我們積極主動地與患者建立相互信賴的關系[2],從生活上多關心,從病情上多解釋,從而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時及時與患者溝通,耐心傾聽患者訴說自己內心的感受,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
2.2 提高患者的認知 患者病情危重,隨時有可能出現壞死性胰腺炎、休克甚至死亡,重癥胰腺炎患者死亡率高,輕度胰腺炎可能發展為重癥,危及生命。本倒患者孕36+6周,先兆早產,剖宮產可能加重急性胰腺炎病情,危及患者生命,治療急性胰腺炎同時盡量爭取自然分娩。患者對此心情煩躁,情緒低落。對此我們采用音樂療法[3]或與其聊天來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向其介紹以往患者在治療上取得的療效,鼓勵其正確面對現實,讓患者知道消極的情緒會影響整個治療,也會導致病情加重及造成早產。
2.3 協助患者啟動更多社會支持 此次剖宮產可能加重急性胰腺炎病情,危及患者生命,此時患者心理壓力很大,擔心新生兒安危的同時也會擔心自己的病情,常常會有焦慮等不良情緒。對此我們充分利用社會支持[4]系統的幫助。首先,我們了解家屬的想法,改變家屬消極的情緒,不讓消極的情緒影響患者,指導家屬在治療和護理上密切配合關心體貼患者。在情緒和情感產生過程中認知起著關鍵作用[5],讓患者定期完成心理作業,即讓患者寫出現在及未來擔心的問題,自己將采用的應對方法,對其擬采用的正確方法給予肯定,改變不良認知。指導患者認識情緒障礙的過程,積極抵制不良信念。
2.4 采用松弛訓練法樹立正確的心態 指導患者在情緒低沉時,有意識地控制或調節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動,進行自我心理鍛煉。采用音樂療法促進良好的睡眠。因切口疼痛及疾病壓力和生活中的矛盾所造成的焦慮、抑郁、思慮過多從而影響睡眠,對此我們通過仔細的觀察,有效的溝通,找出患者所思所慮,有效穩定患者的情緒,使其精神放松。
2.5 指導患者進行自我心理護理 指導患者進行自我心理護理,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當心情激憤、悲觀厭世時,告誡自己這一切都是暫時的,相信一定能夠戰勝疾病。
研究表明,孕產婦的心理和情緒狀態對胎兒的發育、孕期疾病的發生發展和疾病的嚴重程度、轉歸等都有明顯的影響[6]。妊娠期罹患胰腺炎對患者是一種強烈的應激源,患者的精神心理應激能影響機體內部的平衡、適應力和健康。對本例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具體措施為基本知識宣教、心理疏導、社會支持及身心松弛法,通過以上心理護理后患者的恐懼、焦慮、抑郁程度顯著降低。這提示心理護理干預有利于減輕APIP患者的不良情緒,促進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在臨床治療中疾病的痊愈不僅需要有良好的搶救治療方案,還必須有良好的心理狀態和堅強的意志。
隨著醫學護理模式的轉變和人們對精神需求的提高,護理人員必須認識到護理已經不僅僅是一項技術操作,心理護理在某種程度上能起到比藥物更好的效果。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及其產生原因,并針對相應的心理表現和原因進行心理護理,使其解除顧慮,更好地配合治療,這也是在疾病整個治療過程中藥物不可替代的一種治療方法。
[1]秦 敏,朱麗萍,周冰華,等.上海市1989至1998年妊娠合并外科急腹癥死亡病例分析[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0,35(12):712-714.
[2]李樹貞主編.現代護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9:40-46.
[3]滿 力,高明全.音樂療法在護理工作中應用的現狀[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3):205 -206.
[4]高夢微主編.社會支持在護理領域的應用[M].沈陽:白山出版社,2005:512-513.
[5]劉曉虹主編.護理心理學[M].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1998:316.
[6]于 津,朱麗萍.孕產婦心理的評估、影響因素及干預對策[J].中國婦幼保健,2009,24(16):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