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雯,劉仁哲,趙彥玲
(武警黑龍江省總隊醫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76)
7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診治體會
楊雯,劉仁哲,趙彥玲
(武警黑龍江省總隊醫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76)
目的 探討上消化道出血的診治措施。方法對7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一般治療、補充血容量、進行止血處理、心理護理、營養護理、健康教育等。結果61例病情好轉出院,有效率為80.26%。結論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實施綜合治療、整體護理及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上消化道出血;診治;綜合治療
上消化道出血是臨床常見病,常因發病較急而又診斷不清危及患者生命,上消化道出血指出血點位于屈氏韌帶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及十二指腸等部位的出血。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病因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胃潰瘍、急性黏膜病變,占55%~74%;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占5%~14%;賁門黏膜撕裂(Mallory-Weiss)綜合征,占2%~7%;血管病變,占2%~3%;腫瘤,占2%~5%。研究資料顯示,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約占年均總住院人數的0.1%,其病死率接近10%。
目前,對上消化道出血的診治措施主要有一般治療、補充血容量、止血處理、心理護理、營養護理、健康教育等。我院自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對7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診治,并比較診療前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發現61例患者明顯好轉,15例因配合情況欠佳,改善效果不明顯,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76例診治對象因“嘔血和(或)黑便”入院,并于24~96 h經胃鏡檢查明確出血原因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其中男性54例,女性22例;年齡15~85歲,平均年齡51.08歲。出血原因:十二指腸球部潰瘍19例,胃潰瘍20例,復合潰瘍13例,糜爛性胃炎10例,胃癌2例,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靜脈曲張10例,肝硬化胃底靜脈曲張并消化性潰瘍而出血來自潰瘍3例。
1.2 一般處理:主要是止血和原發病的治療。當患者處于休克狀態或胃脹、惡心的情況下應禁食;對非大量出血的患者應盡早進食,給與冷流質飲食,合理應用止血藥,如氨甲環酸、血凝酶、安絡血等;同時給予質子泵抑制劑、胃黏膜保護劑及生長抑素類似物持續泵入;對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者部分采用三腔二囊管壓迫止血;休克者給予補充血容量、輸血等抗休克措施。經保守治療24 h后仍出血不止或血壓正常又再次大出血,既往曾有多次嚴重出血者,血壓不穩定者,急轉外科手術治療。
1.3 心理護理:上消化道出血病程急,易反復發作,患者常有焦慮、易怒、煩躁和憂郁等情緒,醫護人員提供耐心細致的服務,及時了解患者心理狀態,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消除不良情緒,樹立康復的信心和恒心。我院護理部結合其心理特點,進行音樂治療,根據患者喜好,選取相應樂曲,讓患者通過聽音樂,分散注意力,進行自由聯想和放松。
1.4 營養護理: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失血較多,體質虛弱;又因消化道疾病使病人進食減少,因此,此類病人營養不良十分常見,這可使消化功能減弱、機體免疫力降低,因此應注意增加營養攝入,改善機體營養狀態,故我院給予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高熱量流質飲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適量飲水,以增加血容量。
1.5 健康教育:告訴病人及家屬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應避免煙塵吸入,要堅持不懈有效地進行康復鍛煉,加強體育鍛煉,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練氣功等。囑病人做到飲食有規律、勞逸結合,氣候驟變時注意保暖、預防感冒,避免辛辣食物以及與傳染病人的接觸。
2.1 臨床表現:7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嘔血或黑便、上腹部壓痛、中度及重度出血者在短期內出現急性周圍循環衰竭的表現,有不同程度的眩暈、暈厥、乏力、冷汗、心率加快、面色蒼白和血壓下降。
2.2 診治預后:7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61例病情好轉出院,好轉率為80.26%。
3.1 出血原因:嘔血和柏油樣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現,常見的出血病因有:①潰瘍病,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見原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以男性青年人較多見,出血誘因多與飲酒、勞累、情緒緊張、飲食不當、藥物刺激等有關。這與國內外文獻報道的上消化道出血主要原因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相符[1];②胃癌,多為中年以上,發病率有日漸增多趨勢,且通常為年輕人。由胃癌引起的消化道出血的病例也日漸增多;③肝硬化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多為食管胃底靜脈破裂出血;④非甾體類抗炎藥,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引起的潰瘍并由此發生的出血增多;⑤各種胃炎[2]。
3.2 治療:主要采取內科保守治療,保守治療無效者可考慮急診手術。輕度出血者,臥床休息,暫禁食,配合止血藥、抗酸藥,補充生理鹽水和葡萄糖液即可。中度以上出血者應先輸低分子右旋糖酐以維持有效膠體滲透壓,適當補充生理鹽水和葡萄糖液,應用止血、抗酸藥,必要時適當輸血。對于休克患者,應積極進行抗休克治療,但輸液、輸血不宜過量,防止再出血。此外,抑制胃酸的分泌對控制和預防胃、十二指腸球部出血有很大意義,PPI的應用對控制消化性潰瘍出血非常有效,以泮托拉唑為代表,每次40 mg,靜脈注射,每12 h 1次,連用3 d,嚴重者可持續靜脈點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經積極治療絕大部分可治愈,但仍有10%~20%的患者需要轉外科手術治療或內鏡下治療。對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可通過內鏡對曲張靜脈處注射硬化劑止血或行曲張靜脈套扎治療。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手術指證為:①內科積極治療后24 h出血不止或年齡50歲以上伴有動脈粥樣硬化;②出血難以停止,且機體耐受性差,短期內輸血1200 mL以上,休克不能糾正者;③以往曾有多次嚴重出血,而間隔較短時間后又再次出血;④合并潰瘍穿孔,幽門梗阻或癌變。
[1]胡小紅,邵嬋軍.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0,12(34):159-160.
[2]付培權.急性胃炎的臨床表現、診斷及鑒別診斷[J].中國社區醫師,2011,2(2):134.
R573.2
B學科分類代碼32024
1001-8131(2012)04-0277-01
2012-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