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霄楠
(哈爾濱紅十字中心血站,黑龍江 哈爾濱 150010)
淺談獻血者心理反應對無償獻血的影響及應對措施
李霄楠
(哈爾濱紅十字中心血站,黑龍江 哈爾濱 150010)
我國采取無償獻血制度以后,經濟和責任等不再成為獻血的促進手段,而獻血者個人的心理反應就成為影響獻血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獻血者對無償獻血的認識與理解,對于采血機構服務質量的滿意程度,以及獻血者本身獻血后的被認同等都成為獻血者心理的主要影響因素。應對獻血者心理的影響因素作出盡可能全面的調查、分析并提出應對措施,促進無償獻血事業的發展。
無償獻血;心理;影響
無償獻血是獻血者將自己的血液無償奉獻給社會,并且獻血者不向采血單位收取任何的回報的一項公益事業。無償獻血是無私奉獻、救死扶傷的高尚行為,也是獻血事業發展的主要方向。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無償獻血的質量明顯比有償獻血質量高,對通過血液傳播的疾病有很好的遏制,更進一步的保護了獻血者的身體健康,所以國際紅十字會一直呼吁世界各國“醫療用血采用無償獻血”的原則[1]。
自1998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頒布以來,我國的獻血制度經過了從義務獻血到無償獻血的轉變,經濟和責任等不再成為獻血的促進手段,而獻血者個人的心理反應逐漸成為目前影響獻血行為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影響獻血者心理反應的因素主要包括。
1.1 獻血者對無償獻血制度的認識:主要來源于社會媒體及網絡傳播,公民對自1998年開始實行的無償獻血制度所帶來的優惠政策知曉率比較低,對獻血是無償的,而臨床輸血卻收費不理解,尤其近年來網絡和媒體對無償獻血事業有較多負面報道如郭美美事件,使公民對無償獻血的公益性質產生懷疑,質疑自己奉獻的愛心已經成為他人謀取暴利的工具,嚴重損傷了獻血者的獻血積極性。
1.2 對獻血常識的理解:獻血者受教育層次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對獻血知識的正確理解,目前由于我們對獻血宣傳途徑較少,對獻血的健康知識普及度較低,而且有些地方獻血過程中因為衛生措施不嚴謹造成獻血事故,更加導致了人們對獻血和健康的誤解,很多人認為獻血會影響身體狀況甚至帶來疾病,如貧血及由血液傳播引起肝炎、梅毒、艾滋等疾病,加強獻血相關健康知識的宣傳和普及,增加宣傳的途徑,改進宣傳方式,如增加車體廣告及出租車LED字幕屏的宣傳形式;在宣傳材料方面減少專業術語性文字,降低宣傳材料的說教色彩,增加形象生動的圖文信息,降低理解難度,使宣傳內容淺顯易懂。使不同受教育層次人群更多更容易地了解獻血常識和血液生理知識,使獻血者真正認識并相信適量獻血對身體無害而且有利于健康長壽的科學理論。
2.1 對獻血環境的陌生感:在我國主要采用流動采血車作為獻血的主要場所,車體的自身結構制約了空間的大小,這就要求我們在環境上進化優化配置,盡可能做到整潔、舒適、安全。另外,提高人員的服務質量,增加人性化服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降低獻血者對環境的陌生感。
2.2 在抽血時由于對靜脈刺穿的恐懼,獻血者在獻血前會有焦慮以及強迫等心理癥狀,由于懼針、懼血而產生較為強烈的緊張、焦慮、恐懼等很多負面情緒,使大腦皮層運動中樞舒血管神經興奮,末梢釋放乙酰膽堿,與其血管平滑肌上的神經受體結合,使血管擴張,引起外周阻力降低,動脈血壓突然下降,這些生理變化不適于獻血,也是主要的獻血反應[2],影響了血液采集和血液質量,嚴重者出現各種心理障礙,影響了獻血者的身心健康,不利于重復獻血,阻礙了無償獻血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針對這些心理因素采血工作人員應該在獻血前對其進行心理疏導,盡量為獻血者提供舒適的環境,采血時以精湛的技術完成抽血過程,緩解因為懼針、懼血帶來的心理壓力,提高獻血的質量。由于部分人員在獻血后會出現輕微暈厥,而且獻血者在采血車這個狹小空間中極易受到其他獻血者反應的影響,也會出現類似的體征。此時獻血者往往會懷疑自己的健康狀況,質疑獻血可能會引起的不良反應,精神高度緊張,給獻血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引起獻血者的心理焦慮,影響獻血者的工作和生活,也降低了獻血者再次獻血的信心,所以為了降低因為獻血帶來的心理壓力和負面影響,采血工作人員應為獻血者提供良好的心理咨詢服務,打消他們的心理顧慮及恐懼心理,從而保證血液質量和獻血者的身心健康,使獻血工作能夠繼續得到支持,為獻血者提供一個良好的可持續發展的獻血途徑。
很多獻血者本身獻血目的主要是出于人道主義和利他主義,其次為享受獻血的優惠政策和免費檢查身體和血型。在整個獻血過程中希望自己的善舉同樣能得到采血工作人員的認可,所以在整個采血過程中工作人員可根據獻血者獻血心理,把人道主義和利他精神作為一種針對大多數人的有意義的宣傳和呼吁,增強獻血者的榮譽感,對其奉獻的精神給予肯定與鼓勵,提高獻血者的成就感會起到很好效果。另外,我們還可以在獻血招募和服務工作中針對潛藏在人道主義背后自私的因素,盡可能的去滿足這種成就感被認同的需求,比如在一定范圍內公布獻血者的姓名,給予獻血者相應的佩戴標識,組織獻血者集體活動以促進認識,以及采取其他合適的方式讓獻血者得到更多的社會關注和認可。一方面滿足了獻血者的榮譽感和自豪感,能夠更好的保留這部分獻血者,另一方面也能夠吸引更多的獻血者以他們為榜樣,加入到獻血隊伍當中來。
獻血者的心理反應對獻血質量、無償獻血的宣傳和獻血者的重復獻血率有直接影響,我們應該結合獻血者的精神和利益需求,加強獻血的宣傳,盡可從心理和經濟上回報獻血者。但是目前我們對獻血的宣傳和獻血人數相比有較大差距,獻血知識的普及力度遠遠不夠,獻血的心理護理條件也較缺乏,為了提高獻血質量和重復獻血,我們應該在已有宣傳的前提下,加強獻血健康知識的普及和教育,提高醫護工作者的工作經驗和技術,為獻血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獻血條件和心理輔導,促進獻血的科學可持續發展。
[1]解冬梅.淺論無償獻血者健康獻血心理的培養[J].中國醫藥研究,2005(4):341-342.
[2]鄧群英,賀許華.初次獻血者心理觀察及護理[J].中華醫護雜志,2006,3(3):261-262.
R395.9
B學科分類代碼19099
1001-8131(2012)04-0286-01
2012-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