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寶華,李穎,孫大煒
(武警黑龍江省總隊醫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76)
動脈直穿血液透析的幾點體會
孫寶華,李穎,孫大煒
(武警黑龍江省總隊醫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76)
建立可靠、快速的血管通路是急、慢性腎功能衰竭、急性藥物及毒物中毒等患者及時進行血液透析治療和血液灌流的根本保障。對于一些急性腎衰,內瘺尚未成熟前,患者病情突然加重急需血透以及內瘺因故閉塞,而新的內瘺又未建立時往往需要建立臨時性血管通路。
動脈穿刺是相對精細的操作,即便是很有經驗的護師,每次直穿都要像第一次穿刺那樣認真,否則成功率會大幅度下降。患者要有穩定的心理素質,不要過于緊張,而造成血管收縮,同時也要知道任何穿刺者都不能保證一次成功,即便失敗也很正常。
足背動脈、橈動脈和脛后動脈皮下脂肪少且表淺,不易發生血栓、感染、破裂、出血等并發癥[1]。壓迫后有利于止血及有效包扎。操作人員應熟練掌握正確的穿刺技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復穿刺而損傷血管。穿刺點應選擇動脈搏動較明顯處盡量靠遠端,在認真定位前不要輕易下針。
進針的角度很重要,一般在25度左右,過深易穿透,過平也不易穿到。進針的速度是決定能否穿刺成功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由于外周動脈的血管很細,所以應緩慢間斷進針,以免將動脈穿透。如在一個進針點連續幾次都穿不到動脈,可將針尖退出皮外,向左或右略偏移一點,但仍要沿著動脈的走向穿刺,往往就能成功。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只在原進針點調整進針的角度,往往會和動脈形成一定的夾角,容易將動脈穿透。
首先做靜脈回路的穿刺,快速推注生理鹽水10 mL以確認靜脈穿刺的成功。選擇足背動脈或橈動脈做穿刺點,穿刺前應摸清動脈血管的位置走向,根據搏動的強弱來判斷血管的深淺。如天冷或血管搏動不明顯時,應先熱敷穿刺部位,待血管擴張后再行動脈穿刺。穿刺時在腕關節下墊一沙袋,以保證穿刺時穿刺部位的皮膚及血管能充分的繃緊。將穿刺針與血路管道連接,檢查穿刺針上的夾子是否打開。穿刺針與皮膚呈25度角進皮,逐漸向前下方進針[2],另一人隨時準備開血泵,一見動脈血流出立即開啟血泵,血流量在50 mL左右,固定針后再連接靜脈回路血流,一般可達200 mL。拔針時應有足夠的壓力按壓針眼,以免血液滲出形成血腫,下次穿刺造成困難。
①立即可用。②并發癥少。③可反復使用。④不限制活動。⑤減少患者經濟負擔。
穿刺時較疼痛,反復穿刺后易使血管壁受損周圍組織粘連形成硬結,給下次穿刺造成困難。我們采用透析次日起用洗療妥涂抹后再進行熱敷或理療的方法收到很好的療效。
穿刺前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讓患者對透析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在心理上有所準備,并控制好血壓等情況。躁動不安的患者靜脈回路最好選用留置針,以免刺破血管或脫出血管形成血腫。固定穿刺側肢體以保證充足的血流量,如需做內瘺手術應避開手術側肢體。
總之,動脈穿刺雖然是一項很小的操作,但非常重要,技術要求也很細膩,需要理論與實踐很好的結合并不斷的總結,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穿刺技巧。
[1]李柏玲.尺動脈直穿建立臨時性血管通路[J].醫學文選,2000(1):123.
[2]馬愛莉.利多卡因聯合山莨菪堿濕熱敷減輕血液透析動脈直穿疼痛[J].護理學雜志,2010(13):34-35.
R586.1
B學科分類代碼32024
1001-8131(2012)04-0292-01
2012-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