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洪
(云南省普洱市人民醫院,云南普洱665000)
帶狀皰疹的中醫治療和護理
孫 洪
(云南省普洱市人民醫院,云南普洱665000)
通過對帶狀皰疹的中醫臨床辨證分型,采取針對性的治療和護理,讓患者減輕疼痛,縮短病程,達到早日康復的目的。
帶狀皰疹;治療;護理
帶狀皰疹(HZ)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感染引起的急性皰疹性皮膚病,其特征為簇集性水皰沿身體一側周圍神經,呈帶狀分布,伴有顯著的神經痛及局部淋巴結腫大,愈合后極少復發。帶狀皰疹相當于中醫的“纏腰火丹”,“蛇串瘡”。如《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決白話解》纏腰火丹記載:“此癥俗稱蛇串瘡,有干濕不同,紅黃之異,皆如累累珠形。干者色如赤,形如云片,上起風粟,作癢發熱;濕者色黃白,水皰大小不等,作爛流水,較干者多痛。”又如《外科啟方》蜘蛛瘡記載:“此瘡生于皮膚間與水窠相似,淡紅且痛,5~7個成堆,亦能散開。”[1]亦有人稱之為“纏腰龍”者。本病多發于春秋季節,成人多見。中醫認為本病多因素志不遂,肝郁氣滯,郁久化熱或因飲食不節、脾失健運、濕熱搏結,素感毒邪而發病。本病有自限性,治療原則為止痛、抗病毒、消炎、縮短病程、預防感染。
1.1 肝膽實熱型:局部皮損鮮紅、水腫,皰壁緊張,灼熱刺痛。自覺口苦咽干,口渴,煩躁易怒,食欲不佳,大便干或不爽,小便短赤、舌質紅,苔薄黃或黃厚,脈弦滑微數。
1.2 脾濕肺熱型:局部皮損顏色較淡,水皰多,皰壁松馳,疼痛略輕,口不渴或渴不欲飲,不思飲食,食后腹脹,大便粘而不爽,小便色黃,女性白帶增多,舌質淡紅體胖,苔白厚或白膩,脈沉緩或滑。
1.3 氣滯血瘀型:皮疹消退后局部仍疼痛不止,舌質暗,苔白,脈弦細。
2.1.1 抗病毒治療:盡早使用阿昔洛偉500 mg靜脈滴注1次/d。
2.1.2 止痛藥:可口服布洛芬膠囊或吲哚美辛片,也可以肌肉注射雙氯氨酚酸利多卡因針95 mg。必要時還可行神經阻滯和封閉。
2.2.1 爐甘石洗劑外涂,3次/d。
2.2.2 眼部皰疹可用3%的阿昔洛偉眼藥水滴眼,3~4次/d。
2.2.3 物理治療可用紅光、激光局部照射,2次/d,消炎止痛,縮短病程。
2.2.4 針刺療法減輕疼痛。可針刺肺、腎上腺、內分泌、枕等穴位。
2.3.1 肝膽實熱型:清熱利濕,解毒止痛。方可用龍膽瀉肝湯加減。
2.3.2 脾濕肺熱型:健脾利濕,解毒止痛。方可用除濕胃苓湯加減。
2.3.3 氣滯血瘀型: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兼清除余毒。方可用活血散瘀湯加減。
3.1 日常護理
3.1.1 病室靜謐清爽。《素問·生氣能天論》說:“起居如驚,神氣以浮。”如果環境噪擾,不能保證病人充分休息,神氣將不浮越,不利于疾病的治療,甚至病情加重。[2]保持病房清潔,減少飛塵,通風良好,溫濕度適宜,室溫宜偏涼。清潔安靜,空氣流通,床單整潔干燥,衣被柔軟,以免刺激皮膚,衣被有污染及時更換,防止交叉感染。
3.1.2 起居順應天時:人與天地相通,順應自然,根據病情、氣候變化,對衣著起居適當調整。
3.1.3 勞逸適合病情:適當臥床休息,并根據病情、病人的興趣和可能,鼓勵病人參加一些增加舒適感受的活動,還可以促進氣血的運行,增強抗御病邪的能力,在生活上協助病人滿足需要,使病人心情舒暢。
3.2 心理護理
3.2.1 解除思想顧慮:主動向病人介紹環境,和病人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消除病人的陌生感和緊張感,耐心向病人講解本病有關知識,注意事項,有針對性地開導,鼓勵病人增加治療信心,消除心理緊張和顧慮,實行人性化護理,讓病人愉快地配合治療及護理。
3.2.2 避免情志刺激:精心護理,以親切、耐心、體貼的服務,使病人心情舒暢、情緒安定。并做好生活起居護理,使其情緒穩定、睡眠充足,避免生氣、暴怒。
3.2.3 培養樂觀情緒:向患者說明培養良好的心境、樂觀的人生觀、樹立其信心,并保持其樂觀、積極、向上的情緒,有利于機體戰勝疾病。
3.2.4 運用以情勝情:適宜的情感,可以疏泄氣機,調合氣血。應結合病人的具體情況,有的放矢,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3.3 飲食護理
3.3.1 食應衛生:飲食清潔衛生,保證良好的情緒和食欲。
3.3.2 食應有節:飲食應有節制、有規律。
3.3.3 調和五味:合理搭配,平衡膳食。
3.3.4 飲食宜忌:飲食應多樣化,宜清淡,多吃水果蔬菜,鼓勵病人進食營養豐富的食物,以增強抗病能力。多進具清熱、利濕、解毒的食品,如冬瓜、絲瓜、苦瓜、綠豆、赤小豆等以清熱解毒。忌食辛辣、魚腥等動風發物及肥甘厚味等動火之食。
3.4 物理治療:激光照射消炎止痛,縮短病程。耳穴壓豆治療止痛,取穴相應區強反應點,如肺、腎上腺、內分泌、枕等穴位。針刺治療取穴:環跳、風節、陽陵泉、豐隆、絕骨等。避免摩擦和搔抓,修剪指甲。講解感染發生的危險因素,指導病人掌握預防感染的措施。局部水皰不宜挑破,可用無菌注射器抽皰液,但不除去皰皮,以防繼發感染。
帶狀皰疹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在無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多數為兒童)初次感染此病毒后,臨床上表現為水痘或呈隱性感染,以后此病毒進入皮膚的感覺神經末梢,且沿著脊髓后根或三叉神經節的神經纖維向中心移動,持久地潛伏于脊髓后根神經節的神經元中。在各種誘發刺激的作用下,可使之再活動并生長繁殖,使受侵犯的神經節發病及壞死,產生神經痛。同時再活動的病毒可沿著周圍神經纖維而移動至皮膚,在皮膚上產生帶狀皰疹所特有的節段性水皰疹。通過有中醫特色的護理,既能減輕病人疼痛,以最佳的心理狀態積極配合治療護理,增強治愈疾病的信心和勇氣,又能針對患者不同體質,采取個性化護理,提高治療效果,縮短病程,早日康復。
[1]劉輔仁.實用皮膚科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06-210.
[2]劉革新.中醫護理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
[3]尤黎明.內科護理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
R473.5
B 學科分類代碼:32071
1001-8131(2012)04-0303-01
2012-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