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天津市寶坻區中醫醫院,天津 301800)
產后出血的觀察及護理
王穎
(天津市寶坻區中醫醫院,天津 301800)
目的 通過對產后出血產婦臨床癥狀的觀察,探討其護理對策。方法對住院70例產后出血產婦的臨床資料進行觀察分析,總結預防和護理方法。結果本組70例產后出血經治療及護理,均治愈,無并發癥,無后遺癥。結論做好產后出血的預防、監測、急救、護理工作,可降低產婦死亡率。
產后出血;觀察;護理
胎兒娩出后24 h內產婦陰道出血量超過500 mL者,稱為產后出血[1]。產后出血是分娩期的嚴重并發癥,是孕產婦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臨床上對產后出血的預防、早期診治及護理顯得尤為重要。我院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共發生產后出血70例,嚴密觀察病情變化,采取有效及時的護理措施,取得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我院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共發生產后出血70例,年齡25~36歲,平均年齡28.3歲;初產婦45例,經產婦25例,全部為陰道分娩。孕周37~41周,平均38周。出血原因:子宮收縮乏力47例,胎盤因素13例,軟產道損傷10例。
1.2 結果:本組70例產后出血均治愈,無并發癥,無后遺癥。
2.1 健康宣教:對孕產婦進行有關產前保健、高危妊娠因素以及住院分娩重要性的健康宣教,向其講解孕期保健知識,主要包括自我識別正常或異常胎動,掌握產檢時間、預產期計算等相關知識。注意保證營養供給,保證休息時間。加強孕產婦心理護理,保證心情愉悅,減少緊張、恐懼、不安等不良心理情緒,有助于降低產后出血發生率。
2.2 產前檢查:加強孕期保健,重點篩選和監護妊高癥、羊水過多、前置胎盤、貧血和有產后出血史等高危因素孕婦,做好各項化驗檢查、注意有無出血傾向。對有可能出現產后出血的患者,應提前讓其住院待產。
2.3 產時監測:第一產程要嚴密觀察胎心、宮縮變化情況,了解產程進展,及時發現產程延緩和停滯等情況。鼓勵產婦注意休息和營養,以便保證分娩時有足夠的精力和體力。對于需要剖宮產或者手術助產的患者,提前做好術前和預防產后出血的準備,對于用催產素的產婦要專人守護、密切觀察[2]。第二產程科學指導產婦正確使用腹壓,注意胎心變化,科學接生,做好會陰保護,防止軟產道損傷,盡量避免第二產程延長,胎兒娩出后立即監測產婦出血情況,常規應用縮宮素。第三產程正確處理胎盤娩出征象和測量出血量,不可過早牽拉臍帶或按摩擠壓子宮,正確協助胎盤娩出,仔細檢查胎盤胎膜是否完整,胎盤娩出后認真檢查軟產道有無裂傷,若有及時縫合。
2.4 產后護理:產后出血80%發生于產后2 h內。因此,產后2 h內[3],產婦分娩后應繼續留在產房,護理人員密切觀察神志、面色、呼吸、心率、血壓等生命體征及全身情況,檢查宮縮和陰道出血情況,正確測量出血量并認真記錄。如產后2 h內陰道出血量超過200 mL應積極查找病因并給予相應對癥處理。囑產婦產后2 h內及時排空膀胱,避免影響子宮收縮,督促產婦早期哺乳,刺激子宮收縮,減少陰道出血量。
2.5 產后出血的急救與護理:產婦產后2 h內若出現口渴、惡心、嘔吐、打呵欠、呼吸急促、煩躁不安、血壓下降、面色蒼白、脈搏細弱等休克征兆時,護理人員應立即通知主管醫生,并積極對癥處理.對于出現產后出血時,要給予以下措施:①快速建立靜脈通道,補充血容量。立即建立兩條以上靜脈通道,選擇16~18號靜脈留置針。密切觀察產婦生命體征的變化,根據其病情正確掌握輸液速度,避免輸液過多、過快而發生急性肺水腫。②立即查明出血原因,及時、有效地止血。對出血為陣發性,色澤暗紅,子宮大而軟,輪廓不清,壓迫時有大量血塊排出為宮縮乏力性出血,即按摩子宮同時應用宮縮劑,以加強子宮收縮。必要時配合醫生采取宮腔紗條填塞等止血措施[4]。對子宮收縮良好,而陰道持續流出鮮紅色血為軟產道損傷出血,應立即縫合,對胎盤因素的出血,若胎盤已剝離應立即取出,若胎盤粘連可行徒手剝離胎盤后取出,如剝離困難疑有植入性胎盤可能,則多采用手術切除子宮。③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有效的給氧,采取鼻導管,流量4~6 L/min,密切觀察吸氧效果。④體位護理。給予保暖、平臥,必要時頭低腳高位,有利于下肢靜脈回流。⑤做好心理護理,絕大多數產婦對出血都有恐懼心理,在做好搶救工作的同時做好解釋工作,對患者耐心、細心、熱情,解除緊張心理,保持鎮靜,更好地配合醫生進行診治。
產后出血是產科極其嚴重的并發癥之一,一旦發生,來勢兇猛,嚴重影響產婦的健康甚至生命,因此,預防產后出血非常重要。做好產前檢查、監測工作,尤其是對高危妊娠孕婦的監測;同時健康教育非常重要,有助于孕婦控制和減輕不良心理情緒,降低產后出血率;嚴密觀察產程,特別是第三產程及產后2 h,為預防產后出血的關鍵。及時發現導致產后出血的危險因素,給予恰當的預防處理,并嚴格掌握催產素的使用指征[5],對減少產后出血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產后出血搶救的成功與否在于及時發現與處理,要求護理人員必須以高度的責任心[6]、耐心、細致的做好病情觀察,準確收集和測量產后出血量至少2 h,特別要警惕產婦大出血休克的一些癥狀,發現后立即給予快速建立靜脈通道,補充血容量,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保持呼吸道通暢,密切觀察產婦病情變化等措施,預防并發癥的發生,保障產婦的生命安全。
綜上所述,做好產后出血預防工作,可降低產后出血的發生率,減少對產婦的傷害,提高產科護理工作質量。
[1]陳曉菲,張小芳,虞慧君.護理干預對助產質量及產后出血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9C):40-41.
[2]李雪,肖小敏,郭婷婷.經陰道分娩產后出血高危因素分析[J].廣東醫學,2010,31(8),982-983.
[3]劉美英.產后出血的原因、治療和預防[J].中華現代臨床護理學雜志,2009,4(9):548-549.
[4]何惠貞,周小玲.產后出血的預防和護理[J].中國婦幼保健,2005,20(9):2191-2192.
[5]章立英.產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4C):36-37.
[6]劉海燕.172例產后出血原因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19):2666-2667.
R473.71
B學科分類代碼32071
1001-8131(2012)04-0336-01
2012-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