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梅, 楊 月, 盧秋玲, 范常艷
(承德醫學院附屬醫院, 河北 承德 067000)
時間護理就是根據人體生物節律以及疾病發生、發展和轉歸的規律性和相關性,選擇最佳時間或最危險的時間,對患者實施最有效的觀察和護理[1]。時間護理學的發展和應用,賦予護理工作者嶄新的護理理念,更具有時代特征,使我們的優質護理服務開展得更好,現將具體措施敘述如下。
護理安全是護理管理的重點,是護理質量的重要標志,護理安全產生高質量的護理效果。
1.1 時間護理在值班、交接班中的應用:常見的輪班制中,一般將24 h分為3個班次,每班8 h,每星期各班輪換1次。這種排班方法很容易導致人體的生物鐘紊亂,發生差錯、事故,還有可能給護士的身體帶來很多不適。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采取彈性排班的方法,既不固定每名護士的班次,每天根據工作的需要與護士的自身體力、情緒、智力的不同分配具體的工作與班次。另外將大小夜班的交接時間將原來的夜間2:00調整為1:00,因為此時人體處于輕微睡眠狀態,很容易醒來,全部精力能被很快調動起來,立刻投入到工作當中。
1.2 時間護理在患者治療中的應用:通常為了患者能更早地得到治療,我們把為患者輸液、打針、手術、做檢查的時間定為每天早晨8點鐘,現在我們將其調整為9點鐘,因為此時人體氣血活躍,大腦皮質興奮,痛閾降低,能減少治療和檢查為患者帶來的不適,體現人性化護理服務。
1.3 時間護理在生命體征測量中的應用:體溫、血壓的高低,呼吸、脈搏的快慢在晝夜內都呈規律性的波動。例如:體溫,1d之中有最高值和最低值,凌晨4時至6時最低,下午14時至20時最高,24h體溫波動在1℃以內。臨床護士為了工作的方便把下午14時的體溫測量提前到12:00執行,再填入14時的體溫欄中,這種做法有可能忽略某些低熱患者的診斷和治療。血壓也是如此,在生理情況下,人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在清晨時最低,在傍晚前的一段時間達到高峰,高血壓的患者,有時收縮壓的峰值雖然基本不變,但舒張壓的峰值卻會發生偏移,多數會提前到上午出現,因此,如果不全面了解血壓的晝夜變化規律,就無法為準確的診斷提供依據。
1.4 時間護理在給藥中的應用:在長期的護理工作中,我們為病人發藥時,多是按照醫囑采用均分法給藥,而沒有按照藥物的藥效學、藥動學及人體的生物節律性給藥。例如,癌細胞在上午生長繁衍速度最快,抗癌藥一般以上午10時左右服藥為宜,能更有效地控制癌細胞生長;增強藥效,或提高藥物的生物利用度。他丁類藥物在睡前服用療效更好,因肝臟合成膽固醇主要在夜間進行,而他丁類藥物可抑制膽固醇在體內生成所以晚餐前或睡前服用效果更好。空腹服用利福平類抗結核藥物,可提高藥物的吸收率,防止藥物被大量氧化,提高治療效果。硝酸酯類宜在早晨醒來或起床后立即服用,對ST段具有有利影響。胃酸分泌從中午開始升高至22時達峰值。故疾病急性期,早晚各一次服藥,緩解后,每晚服藥。人的痛覺以上午最遲鈍,午夜至凌晨為最敏感,故阿片類鎮痛藥以臨睡前服用效果最佳。所以在護理工作中,根據不同的藥物,選擇最佳給藥方法及時間,才能更好發揮藥效,為患者服務,更好地實現以“病人為中心”的優質護理。
1.5 時間護理在病情觀察中的應用:支氣管哮喘多發生于夜間和清晨,尤其是凌晨3:00,由于夜間睡眠時交感神經抑制,而副交感神經興奮。另外,氣道收縮也是夜間發生哮喘的機理之一。夜間纖毛運動減弱,氣道內粘液清除速度變慢,使更多的過敏源及粘液在氣道內積聚,也會加重氣道阻塞。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多發生在上午6-12點,研究證實,在上午6-9點正常人血小板聚集性顯著增強。與此同時,測得體內血漿腎上腺素和支甲腎上腺素的濃度在上午6-9點之間也突然升高。針對這些情況,在護理工作中要充分掌握疾病發生發展的這種節律性變化,以便于此時間段內加強病情觀察,及時給予干預措施,降低哮喘、心肌梗死等各種疾病的發生率。
1.6 時間護理在心理護理中的應用:生物學家研究指出,人體每天上午9時至11時、下午16時至17時、傍晚19時至21時為精神活性提高的時間區,表現為精神欣快、喜歡與人接近、樂意回答和提出問題。因此,護士應抓住傍晚19時至21時醫護操作少、病區環境安靜時開展心理護理[2]。
根據中醫“治未病”的思想,采用時間護理的方法,在對于疾病的預防與已病防變方面就顯出了巨大的優勢。
針對腫瘤高發年齡段已從56歲提前到40歲,而且低齡化趨勢日益明顯的情況。在預防方面,主要是在腫瘤尚未發生之前,針對可能導致腫瘤各種原因,如遺傳因素、免疫因素、慢性疾病等內因,有毒致癌物侵襲等外因,需用加以防范,從而降低腫瘤的發生率。另外,對于支氣管哮喘、慢性結腸炎、風濕性及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采取的冬病夏治的方法起到了較好的效果。
2.1 在心理因素方面:精神狀態是衡量一個人健康狀況的首要標準。從了解患者的精神因素入手,針對與病情有關的心理、情感障礙,應用開導、鼓勵、暗示、轉移等多種心理療法,為患者開出可操作的精神療法處方[4]。
2.2在生活起居方面:①中醫養生強調節制飲食,食療安全、經濟、簡便易行、無創傷痛苦、無毒副作用,是亞健康狀態的重要療法。②根據人的體質、年齡、性別的差異,可以制定出適應各種人群的運動處方來,以適應健身和療疾的不同需要。如調整睡眠,治療失眠、多夢的處方,為早晨慢跑、打太極拳,睡前散步、摩擦腳心;調整呼吸的處方,是晨起深呼吸,拉長聲音喊嗓子等這些做法既有利于健康者的健身,也有利于患病者身體素質的增強,又能對藥物治療起到積極的輔助作用。
2.3在合理用藥方面:按醫囑、人體的生物節律、藥物的藥動學和藥效學用藥,而不要有病亂投醫用藥。
為了加強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術學習,由于工作時間的關系,我們每周都會抽出一天下班的時間,組織全科人員學習,通常為18:00,但是由于此時人體的生物節律改變,表現為精力消退、體力降低,結果事倍功半。現在我們為了順應人體生物節律的變化,將學習的時間進行了調整,每周兩次,時間分別為7:30和17:00,因此時人體精力充沛、反應敏捷,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 馬康華.淺談時間護理在臨床工作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1991,2(6):35-36.
[2] 莫秀獻,梁金桃,林三英.時間護理在腦出血手術后患者功能康復中的應用[J].山東醫藥,2010,50(12):38-39.
[3] 段延萍,李曉軍.謅議中醫“因時施護”[J].北京中醫,2000,19(1):52-54.
[4] 徐大平,楊翠芹,程莉英.中醫治未病的基本法則[J].河北中醫,2010,32(6):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