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菊珍 謝秋菊
優質護理服務是以“夯實基礎護理、提供滿意服務”為主題,實現以患者滿意、社會滿意、政府滿意為目標的示范工程[1]。我院是一所三級乙等綜合醫院,自2010年衛生部在全國衛生系統開展優質護理示范工程以來,筆者就如何做好眼科門診患者的優質護理服務,提升護理服務品質,提高患者滿意度進行探討。現總結報道如下。
選擇2010年8月~2012年4月到我院眼科門診就診的27 258例眼科患者和會診的216例眼科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白內障4075例,淚囊炎5029例,青光眼257例,眼外傷128例,曲光不正5802例,麥粒腫768例,霰粒腫425例,角、結膜炎452例,玻璃體病變5986例,視神經病變759例,視網膜病變843例,白內障、玻璃體聯合病變2205例,白內障、玻璃體、視網膜聯合病變745例。男11078例,女16396例。年齡最小者3d,最大者87歲。單眼發病者20 675例,雙眼發病者6799例。
2.1 環境設置 眼科門診環境以人性化、溫馨、舒適、安全為目標。視覺上,環境舒適、規范整潔;聽覺上,安寧怡靜;感覺上,溫度適宜、溫馨宜人[2]。各診斷室、檢查室、治療室標識醒目,在門診走廊設立足夠的候診椅,備飲用純凈水,在走廊墻壁上設宣傳櫥窗,介紹眼科專家、儀器、設備;介紹眼科先進的治療技術及常見病、多發病健康教育知識,以方便患者就診及了解眼科診療情況及健康知識。在櫥窗內公布眼科門診電話,方便患者咨詢。
2.2 護士儀表要求 護士著裝規范、整潔,身體基本姿態要求健康、活潑、文雅、有朝氣。與患者交流時,要求語言親切、熱情、禮貌。
2.3 護士言行態度要求 門診作為醫院服務的窗口,應樹立良好的醫院窗口形象,應深知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均代表醫院形象,更關乎患者感受,盡可能滿足患者需求,切實以患者為中心、以患者滿意為最高追求。在工作中自覺做到“四心”(熱心、愛心、細心、耐心)、“四主動”(主動與患者溝通、主動征求患者的意見、主動介紹醫院情況和技術水平、主動幫助患者解決困難)、“五勤五多”(手勤、腳勤、嘴勤、眼勤、耳勤;多一點尊重、多一點理解、多一點解釋、多一點幫助、多一點忍耐)。
2.4 崗位設置 分診及導診護士1人,專科檢查護士1人,治療護士1人。患者的健康指導由分診護士與治療護士共同完成。
2.5 專科護理要求 作為一名眼科專科護士,應熱愛眼科護理工作,關愛患者,切實以患者為中心,在患者就診的全過程自覺做到全程式、無縫隙護理服務,做到時時處處,只要患者需要,都是服務者。心中時常有這樣一根弦: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均關乎患者感受。時刻以患者舒心、滿意為最高追求。推崇“精美護理”:即在技術上精益求精,行為上至上至美,服務上全心全意。在具體工作中應做到“實”、“細”、“優”、“專”。“實”是指工作作風扎實,實心實意,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滿足患者當前的和潛在的需求,服務注重實效,不搞形式主義。“細”是指注重為患者服務的每一個細節,細心服務好每一位患者,“優”是指為患者服務的每一個細節都力求做到最好,做精,做到位。“專”是指作為眼科專科護士,應注重眼科專科護理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努力提升眼科專科知識水平,提高眼科專科護理操作技能,更好地為廣大眼病患者服務。
2.6 就診流程 分診—診斷—檢查—治療,也有部分不需治療的患者,經過分診—診斷—檢查后直接帶藥回家。
2.7 就診過程中的護理服務
2.7.1 分診護理服務 分診護士應熱情接待患者,建立患者門診檔案,登記患者姓名、性別、年齡、家庭住址、聯系電話等。并進行初步問診,為患者測量視力,并記錄。按病情特點及掛號先后進行分診,對急診患者可先請醫師處理,對視力不佳或行動不便者進行攙扶,必要時協助患者完成就診全過程。
利用分診的間隙,分診護士主動與候診患者溝通,主動征求患者對眼科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主動介紹眼科基本情況和技術水平,主動詢問患者有何困難并幫助解決。針對患者不同的眼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作相應的健康指導,也可發放健康教育宣傳單。
2.7.2 檢查護理服務 眼科檢查室為暗室,暗室內裝置有許多精密的眼科儀器,是眼科特殊的檢查環境,儀器安放位置應合理,以便于檢查操作及患者活動時方便與安全。
我科有較多專科檢查,由經過眼科專科操作培訓的護士完成,如眼壓測量、角膜曲率、眼科A/B超、視覺電生理及視野檢測等,護士嚴格遵守眼科儀器設備維護與保養制度,嚴格執行儀器、設備操作規程,保持儀器、設備處于完好備用狀態。暗室環境對于患者較陌生,進入暗室前需要向患者說明,以消除其緊張心理。做每一項檢查前,均需向患者說明該項檢查的注意事項及患者應如何配合該項檢查[3],檢查過程中,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以利患者正確配合檢查。必要時護士與醫師合作完成暗室檢查,以保證暗室檢查的準確性。對檢查結果作實時、客觀、正確記錄,囑咐患者將檢查結果交與醫師診斷。對于行動不便或視力不佳者應作好檢查時的引導與攙扶。
2.7.3 治療護理服務 眼科門診治療室是眼科進行各種治療及小手術的場所,如眼部注射及治療、某些小手術、外眼手術的術后換藥、拆線等均可在治療室進行。治療護士保持治療室規范、整潔,治療室常用物品、器械及急救用品應處于完好備用狀態,定期消毒滅菌。嚴格執行護理工作制度及無菌技術操作規程,嚴防交叉感染及差錯事故。
由于患者對眼部位置較敏感,在此部位進行治療或手術,易使患者產生緊張心理,再如某些并發性眼病患者,由于病程漫長,視力低下,加之身體其他慢性疾病的困擾,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者,患者常有焦慮心理,護士作好患者的心理健康指導,使其消除焦慮、緊張心理,積極配合治療,愉快地接受治療。并及時作好相應的記錄。治療過程中,護士應有愛傷觀念,關心體貼患者,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理解患者的痛苦,同情患者的處境,走進患者的內心世界,與患者的思想共鳴,引導患者積極配合治療,促進早日康復。隨時注意觀察病情及治療后的反應,如有異常,及時報告醫師。治療過程中,治療護士熱心為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個性化的飲食、休息指導及所患疾病健康知識指導,愛眼、護眼指導,對有基礎病情的患者,除做好眼科的健康指導外,還應針對其原發疾病進行相應指導,如糖尿病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增強其自我防護意識,有效控制血糖,減少和延緩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4]。對需復診者,根據醫囑,囑咐患者按時復診,告知復診時間安排,講解復診的重要性等。在治療結束后3 d內,對病情有需要者進行電話回訪,了解患者的疾病恢復情況,如有需要,再次為患者進行飲食、休息、愛眼護眼以及所患疾病健康知識指導。
總之,眼科實施優質護理服務措施,以患者為中心,為患者提供優質、安全、溫馨的護理服務[5],滿足患者需求,深化基礎護理,使護理工作有了明顯改進。患者滿意度由實施傳統護理時的95%上升到99%,也實現了護理人員自身價值。因此,在眼科門診實施優質護理,是提高眼科門診患者滿意度的有效措施。
[1]董慶祝.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房”的方法及效果評價[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2,18(1):154 -155.
[2]李春嵐.我院開展3H護理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護理管理,2006,6(9):46 -47.
[3]許俊敏.計算機視野檢測的影響因素及護理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⑼:70 -71.
[4]沈 勤,孫秋華,倪雯琳,等.中西醫結合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健康相關行為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⑼:58-60.
[5]鐘代曲.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活動 促進神經內科專科護理發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23):2747 -2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