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偉
鄭州建設科技推廣中心(450000)
受我國許多地區氣候條件、消費水平、審美習慣的影響,粘貼飾面磚裝飾外墻受到很多房地產開發商和住戶的喜愛。隨著國家建筑節能政策和標準的廣泛實施,瓷磚不可避免地要貼在外墻外保溫面層上。由于缺乏對瓷磚飾面脫落機理的深入分析以及各配套材料的選擇存在相容性問題,造成瓷磚脫落的情況屢見不鮮,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并嚴重威脅住戶的安全。因此,加強外墻外保溫系統表面粘貼瓷磚的研究很有必要,我們認為做以下幾方面的工作是防止外墻外保溫系統表面粘貼瓷磚脫落的關鍵。
外墻外保溫技術起源于國外,而國外最成熟的體系是涂料飾面的EPS板薄抹灰外墻外保溫體系,在外墻保溫表面粘貼飾面磚,國外使用很少,而且也沒有國家標準。在國內,雖然不提倡粘貼飾面磚,但外墻表面粘貼飾面磚非常普遍。因此,在節能建筑的外墻保溫表面粘貼飾面磚已經是不可回避的事實,首先應當選擇一種合理的粘貼飾面磚的外墻外保溫專用體系。粘貼飾面磚系統與涂料飾面系統完全不同,主要區別在于飾面磚本身存在一定厚度約5~8 mm,而瓷磚粘結層厚度大約也在5~8 mm左右,因此,對于涂料飾面的薄抹灰外墻外保溫系統已經發生了變化,粘貼飾面磚的外保溫系統已經不再是薄抹灰外墻保溫系統,瓷磚飾面系統向剛性變化。因此用于涂料飾面的外保溫系統從技術性能到產品指標都應該隨之發生變化,否則外保溫系統變形很難與飾面磚系統變形相適應,必然引起空鼓、裂紋和脫落。
一個好的技術體系必須有與之相適應的產品配套,才能保證體系的性能有效實現。粘貼飾面磚的外墻外保溫系統中主要配套的產品有∶粘板粘結劑、抹面膠漿、耐堿玻璃纖維網格布、EPS板以及瓷磚粘結劑和勾縫劑。上述材料的各自性能都滿足規程中的要求,保溫系統才有可能滿足保溫工程的質量。
1)EPS板。EPS板的關鍵在于熟化期的滿足和尺寸偏差的減少。熟化期滿足可以減少EPS板的變形。尺寸偏差的減少可以使板面更平整,EPS板接縫更小,從而保證保溫系統的質量。建議目前規范中要求的尺寸偏差應當減少1倍。
2)耐堿玻璃纖維網是保溫系統的重要材料之一,是系統的主要抗裂材料,決定著保溫系統的壽命。為了增加外保溫系統的耐久年限,建議選用標準高一些的耐堿玻璃纖維網格布,用很少的投入換取更長的使用壽命。
3)瓷磚粘結劑。能否把飾面磚有效地粘貼于外墻保溫系統表面,除磚本身質量滿足相應規定外,粘貼飾面磚的瓷磚粘結劑的粘貼強度一定要大于0.5 MPa,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其粘貼質量。
4)瓷磚勾縫劑。粘貼飾面磚的外墻外保溫系統是一個遇冷遇熱變形較大的彈性系統。因此為了解決冬季系統收縮、夏季系統膨脹等變形特點,體系要求飾面磚與飾面磚之間設置柔性勾縫材料——專用瓷磚勾縫劑,以此來改善系統的協調變形關系,以便減小飾面磚間的相互擠壓,出現裂紋。
總之,在選用外墻外保溫系統配套產品方面,一定要一絲不茍,尤其強調其性能配套性,最好選用同一廠家的產品,這樣不至于強調單一產品性能而忽視了系統耐久性。在實際工程中,分別選擇保溫系統使用的產品進行隨機組合使用,會導致工程出現大量維修,甚至重做的工程不勝枚舉。
外墻外保溫工程或者叫外墻外保溫技術系統從工廠生產出來到達工程現場還是半成品,必須在現場經過施工環節才能最終形成外墻外保溫技術系統,因此系統的質量與施工質量有很大的關系,而現在很多都是非專業隊伍施工,施工組織不規范、沒有專門的資質要求,“專業施工人員”并不掌握外保溫技術,加上監理環節也存在不規范的問題,無法保證外墻外保溫技術系統的現場施工質量始終處于受控狀態,也就無法保證外墻外保溫系統的工程質量。
現在正常的外墻外保溫系統施工成本應該在70~80元/m2人民幣,加合理利潤銷售價格應該在80元/m2人民幣以上。但是現在經常耳聞有外保溫工程報價低到40~50元人民幣/m2的,這樣做的后果就是質量不合格的外保溫系統,或者就是質量有隱患的外保溫系統流向市場;現在有些地方正在建立施工圖審查環節的經濟技術審查,對外保溫系統的基本定額進行審查,以保證工程質量,在目前市場條件下這是值得推廣的經驗。
外墻外保溫表面粘貼飾面磚是一個系統工程,除了合理的技術體系和配套的產品外,施工管理也是影響質量的重要因素。首先應當強調過程管理,做好隱蔽工程記錄,實行完成一道工序,驗收一道工序。其次強調建設方、監理公司、材料供應單位以及甲方各負其責,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共同參與管理,建立相互制約機制,都成為質量管理、進度管理、材料管理中的一員,共同為外墻外保溫的質量負最終責任。
在整個外保溫施工中應充分發揮甲方的綜合協調能力;發揮主體施工單位的施工組織與人力匹配能力;發揮監理公司的質量監控能力;發揮外墻外保溫技術提供方的技術指導能力和質量監督能力。
將工程建設參建各方推向工程質量責任第一線,通過日常監督、監督巡查相結合的監督形式,對影響工程建設的全要素實現全覆蓋的監督。對于施工過程中出現的質量、安全問題及時提出整改要求,從而一改以往建筑工程現場缺乏有效的監督,杜絕因施工、監理單位工作人員對工程疏于管理而造成的質量、安全隱患;更加深了對建筑工程建設監督管理的層次,從第一線進行監督管理,就是從建筑工程的根本抓起,深層次的了解整個工程的施工動態,掌握工程第一手資料。
在進行外墻外保溫施工前應審查施工單位建筑節能施工方案。對使用的建筑節能產品進行檢查驗收,并按要求進行見證取樣送檢。施工過程中監理人員應進行旁站監理,對施工過程中不按批準的施工方案施工或沒有達到質量要求的工程應及時進行返工處理,嚴重的應要求施工單位暫停施工。并通過現場監管員對監理人員的日常監理行為進行考核,切實提高監理人員對工程的責任感和工作態度。
每一個行業的興起必然引起眾多投資商的關注,同時也會涌現出一些假冒偽劣產品,而這一階段正是政策法規配套不健全、監督管理不完善時期。如何使市場逐漸正規化,企業規模化,使技術含量高,企業社會責任感強,有一定抵御風險能力的大企業成為市場主導,是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思考的問題。
為了提高從事本行業的技術門檻,規范行業行為,各地紛紛制定相應政策,對進入外墻外保溫行業的企業采取推廣認證制度,對于沒有科研能力、生產能力低下、企業規模小,不能按ISO質量管理體系管理的企業,不允許進入外墻外保溫市場,以便規范市場管理。通過政府的把關定會為技術與產品使用方選擇合適的伙伴提供依據。
經過多年的研究與工程實踐,外墻外保溫方面的《建筑構造圖集》和《外墻外保溫技術規程》已相對完善。但由于中國地域遼闊,氣候復雜,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習慣與特點。因此,當國家《圖集》與《規程》發布后,各地區分別制定適合本地區特點的《圖集》和《規程》很有必要。應當鼓勵各地區積極組織這項工作并參與到國家《圖集》與《規程》的編制中,在國家圖集和規程中納入各地區的主要做法來滿足全國各地的需要。因此各地區在選擇外保溫體系選擇外保溫產品以及施工驗收上要體現本地區的主要思想,形成本地區的特色和主流。在此基礎上不斷改進、調整,定會為外墻外保溫工程質量起到保障作用。
對建設方選擇什么樣的供應方也提出幾點看法∶首先是公司從事本行業年限與工程業績,其次是該企業的管理是否有管理模式,是否有自己的科研團隊,是否是行業內的知名企業,是否參編國家和地方標準,參與了哪些名企名盤的外墻外保溫工程,以及能為該工程項目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議,保證工程質量的措施和方案。一個企業的實力除了自身的不斷研究與進步之外,還需要大量的工程實踐經驗的積累與總結,把寶貴的經驗進行改進提升,再指導工作,是企業進步的必要條件之一。因此選擇一個負責任的、有大量工程實踐經驗的合作伙伴是做好外墻外保溫工程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