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 明
(黑龍江省虎林市楊崗鎮水產站 黑龍江 虎林 158404)
近年來,黑龍江省虎林市漁業管理部門緊緊圍繞“漁業增效漁民增收”這個中心,堅持以發展“特色化、綠色化、品牌化、優質化”水產品養殖為重點,以抓新品種引進和新技術推廣為突破口,積極開展產業結構調整和漁業科技創新工作,使全市的水產養殖業得到健康、持續、高效、穩步的發展。目前,全市無公害河蟹的養殖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養殖面積達到5000多畝,每年可生產無公害河蟹近90噸,實現產值300萬元,凈利潤達到160萬元河蟹養殖已成為廣大漁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現結合河蟹養殖的一些經驗,介紹一下河蟹養殖的技術以供養殖戶參考。
1、水源條件。河蟹養殖要求水質清新,水量充足。水質必須沒有對河蟹有害的物質,并確保水源水量充足。
2、池塘條件。池塘人工飼養也應選擇較大的水面,面積大有利于上下水層的對流,改善下層水的溶氧條件,有助于底層有害的氣體及時逸出,一般以1ha左右的池塘較適宜。
3、防逃。河蟹攀爬十分迅速,有很強的逃逸能力,通常養蟹池有一個小洞,就能成為河蟹外逃的通道。因此,必須在成蟹池四周要有牢固可靠的防逃設備,以防河蟹外逃。
1、清塘消毒。養蟹池塘,主要用生石灰或漂白粉進行清池。一般在蟹種放養前10-15d進行,清池方法有干法清池和帶水清池兩種.如用生石灰,干法清池,每10平方米10kg,溶化后全池潑灑。生石灰清池不僅能殺死水中有害生物,而且能改善池塘土質和增加水中鈣的含量,這對河蟹的生長發育有重要的作用。
2、放養密度。對于水源充足,飼料豐富,飼養管理較好的池塘放養密度一般控制在1只/m2左右。
蟹種放養宜選擇天氣暖、水溫較高時進行,以保證放養的成活率。
3、河蟹飼養。河蟹飼養需要人工投喂。養蟹用飼料要求營養全面,使用方便、誘食性好、不污染水質。投喂地點要適當,不可太多也不可太少,經常對投飼點進行消毒。合理的確定投喂時間和次數,一般來說,少量多次的投喂方法是值得推廣的。在疾病暴發的季節可適當減少投喂次數。根據不同規格注意不要使河蟹吃得太飽,也不要因攝食量不足而影響生長。水草是養好河蟹的必備條件,“蟹大小,看水草”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水草除作為河蟹的植物性餌料外,還具有凈化水質,增加溶氧,遮蔭避暑,提高河蟹品質等許多優點。但每種水草都必須進行合理搭配。要求沉性水草、浮性水草及挺水性水草應合理分布均勻,并留有水體作為河蟹自由活動的空間,多余的水草及死亡的水草要及時撈出,防止敗壞水質及缺氧事故發生。
整個養殖期間調節水應采取“三調”措施。即:調新。經常注換新水,5-7d注水一次,10-15d換水一次,高溫季節每天注水6-9cm,15d換水一次。在注換新水過程中,根據水質情況,還要調優、調活。主要是防水溫過高,影響河蟹蛻殼生長。河蟹防病,必須遵循“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堅持以生態防治為輔,大力推廣河蟹生態養殖技術,達到不生病或少生病、不用藥或少用藥的目標。
要堅持早、中、晚各巡池一次,檢查養蟹水體是否缺氧。做好清潔衛生工作,以改善水質。檢查池中是否有敵害生物并及時清除。
當性腺成熟的河蟹比例占80%時開始捕撈,一般在10月(農歷八月十五左右)捕撈為好。方法是地籠捕撈和流水捕撈。流水捕撈法是在進水口安一個網簍類的漁具,打開出水口,使水流動,河蟹隨水爬到簍中。要注意的兩點是:一是一次放水捕不盡,應將池水放至0.2-0.3m,然后再加水,再放水,如此反復循環多次,二是池水排放后,河蟹在傍晚爬上岸至防逃墻邊,這時可人工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