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安娜
(黑龍江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18)
近年來,全省各級水產部門認真貫徹“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狠抓防病措施、技術規范的落實,加強病害的監測工作和安全用藥宣傳工作,大力推廣病害綜合防治技術,全省的水產養殖病害防治水平得到了切實增強。
我省水產養殖病害防治體系主要依托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和市縣水產站、技術推廣站建立。省漁政局漁業處負責全省水產養殖病害防治工作的管理工作。隨著工作職能、工作目標的明確,全省絕大部分市縣都有具體的部門、人員從事病防工作。通過部門間的分工與協作,全省逐步建立起了運轉有序、多層次的水產養殖病害防治體系,使國家有關水產養殖病害防治的方針、政策得到了具體的落實與實施。
2003年農業部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在我省舉辦了首屆水生動物防疫檢疫培訓班,我省各地近200名水產工作者參加了培訓。此次培訓重點講授了水生動物防疫檢疫法律法規、水生動物檢疫知識及檢疫技術等內容,為我省啟動水生動物疫病防治工作起到了促進作用。2003年,按照農業部的要求,我省建立了省級漁業病害防治環境監測和質量檢測中心,并于2007年通過了省技術監督局的資質認定。近幾年,按照農業部的要求,我省又陸續建立了一批縣級水生動物防疫站,配備了先進的檢測儀器和設備,并陸續通過驗收。通過省、縣二級水生動物疫病防治站的建立,我省水生動物防疫體系在實驗室建設、儀器設備配置及人員配備上日趨配套,水生動物疫情監測工作逐步走上正軌。
自2002年我省按農業部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要求開展水產養殖病害測報工作以來,由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承擔全省水產養殖病害測報工作至今已10年。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依托現有的全省水產技術推廣體系,在全省設立了7個監測區、監測面積達1.1萬畝。通過開展此項工作,對全省水產養殖病害的流行情況進行了有效預測并采取了相應的防治措施,減少了病害損失,對我省發展優質、安全、高效水產業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近年來,我省各級水產部門利用舉辦培訓班、專題講座、印發技術資料等多種渠道使廣大養殖生產者掌握病害防治技術。省漁業主管部門按照農業部的要求,認真做好《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規定》(農業部令第31號)的宣貫工作;各市縣普遍采取辦培訓班、現場指導或送技術資料下鄉等形式對漁民進行面對面的指導。通過這些防病技術及措施的推廣與宣傳,使漁民掌握了病害防治的一些實用新技術,從而提高了漁民防治魚病的技術水平。
我省水產養殖病害防治存在的問題如下:一是面臨著水產養殖病害對水產養殖健康發展的影響日趨嚴重的問題。由于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和集約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加上環境的污染,水產養殖病害的發生率越來越高,發病范圍越來越廣,呈日趨嚴重的發展態勢;二面臨著水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由于在市場調節下,群眾、企業發展水產業養殖的自發性很大,他們往往只考慮經濟收益,片面追求產量,對病害防治工作重視不夠,一旦發生魚病,大量使用漁藥,造成了水產品中藥殘超標,引發了水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雖然這是個別現象,但也絕不能掉以輕心;三是科技進步與養殖業大發展不協調,如低毒高效國標漁藥的宣傳、推廣和應用有所滯后。
搞好水產養殖病害防治工作,是確保水產養殖業健康、穩步發展的一項重要措施。要以病害綜合防治為重點,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并重,優化養殖模式,大力推廣綜合養殖,合理地進行品種結構的調整,加速科研攻關、病害防治技術推廣和漁藥安全規范使用,使病害綜合防治在短期內取得明顯的效果,達到整體控制的目的。
一要搞好養殖環境的綜合治理,使養殖設施達到高標準,為養殖生產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要充分發揮水體潛力,大力開展混養、輪養、輪捕、多品種搭配套養,立體利用水域;大力推廣生態養殖、綜合養殖,漁農、漁牧、漁林、漁工相結合,充分發揮生態效益,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二要加大對魚藥的監管力度。水產養殖中漁用藥物對控制水生動物疾病的傳播蔓延、治療水生動物疾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有些魚藥含有違禁成份,不少養殖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使用,造成了水產品中藥殘超標,引發了水產品質量安全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需要進一步加強對廣大企業、養殖漁民的宣傳教育,提高大家的認識,全面推廣健康養殖方式,這是最基礎性的工作。同時還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要加快低毒高效漁用藥物的推廣;二是加強對漁用藥品的監管,要及時向社會公布禁用魚藥的品種;三是要對養殖生產全過程進行監管理,繼續推行“兩項登記、五項制度”的落實。同時,在現階段要經常性的開展一些專項整治行動,使養殖水產品的質量監管理切實到位。
三要搞好病害防治技術的普及、推廣工作。對生產中急需研究突破的病害綜合防治技術,要有針對性地組織科研人員攻關。研究突破不同養殖品種病害發生的原因、發病條件和防病技術;開發和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漁藥、疫苗新品種及其施藥的新技術;研究快速有效檢疫檢驗和處理技術等,通過多種途徑使廣大養殖生產者掌握病害防治的技術。
四要加快病害防治體系的建設。病害防治體系的建設,應立足于現有,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完善配套,逐步建立高效運轉、快速反應、多層次的水產養殖病害防治體系。通過病害防治體系的建設,加強病害的監測工作,正確掌握病害動態,及時組織防治,并大力推廣病害的綜合防治技術,努力提高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