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溪縣水利局
辰溪縣位于湖南省西部,懷化市北部,全縣總人口53萬,其中農業人口39.8萬人,是農業大縣,也是水利大縣。境內溪流密布,沅水、辰水穿徑而過,有上型水庫142座。大部分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修建于20世紀60~70年代,大多工程屬“三邊工程”,設計標準不高,施工質量不優。運行多年來,大多工程帶病運行,安全隱患突出,工程效益不能正常發揮。為切實改變農田水利設施制約農業生產這一不利局面,歷屆辰溪縣委政府領導高度重視農田水利工作,多次到省水利廳匯報銜接,在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辰溪縣于2010年列入全國第二批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之一,該項目建設期為3年,每年中央投入800萬元,省市配套80萬元,縣里配套和群眾酬勞折資800萬元。項目爭取來之不易,縣委、政府十分珍惜這一千載難逢的機遇,按照“集中連片,整體推進、整合資金、渠道不亂、各記其工”的建設理念,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嚴要求施工建設2010年度小農水工程。
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中央一號文件出臺,迎來水利事業發展的春天。文件明確提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把水利作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優先領域,把農田水利建設作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任務,多渠道籌集資金,力爭今后10年全社會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從土地出讓收益金中提取10%用于農田水利建設,這些利好政策將扭轉農田水利設施落后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利局面。雖然辰溪縣2010年度小農水重點縣建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縱觀全局,辰溪縣小型農田水利建仍存在不少問題需要解決,下面結合辰溪縣實際提出幾點對策措施和工作建議。
(1)項目法人行為有待規范。
當前小型水利建筑市場秩序及項目法人行為尚不規范。就項目法人而言存在以下問題:行政干預多,建設程序不規范,壓縮合理工期,影響工程質量;質量意識薄弱,管理松懈,項目法人責任制落實不夠;配套資金難以到位,資金運作問題較多、壓價、要求承包方墊資、拖欠工程款等,造成盲目壓縮質量成本和質量投入;招投標工作不夠規范、虛假招標等,導致低資質無資質設計、施工、監理隊伍參與工程建設。
(2)設計水平不高,質量“先天不足”。
前期工作不充分,工程倉促上馬;設計人員水平低,設計因素考慮不周,結構布局不合理,設計理念不優,設計深度不夠,方案比較不充分,設計人員不怎么熟悉規范,未執行強制性標準;設計質量不高,圖紙粗糙,施工時隨意變更圖紙;設計質量缺乏有效監督。
(3)施工不按質量要求,出現“豆腐渣”工程。
工程多次轉分包、層層收取管理費、資金流失,受經濟利益驅使偷工減料、粗制濫造很難避免;大量民工及農村施工隊伍涌入水利建筑市場,施工人員業務素質差,技術水平低,經驗不足;施工不規范,質量控制手段落后,把關不嚴,管理粗放,質量體系有待健全。
(4)監理市場不規范,監理工作不到位。
監理隊伍少,人員素質良莠不齊,部分人員無證上崗,工作責任心不強;監理市場不規范,監理單位存在“同體監理”、“自行監理”現象,監理成“兼理”;監理工作不到位,工作深度和廣度不夠,質量鑒別能力不強,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5)質量監督缺乏力度,作用難發揮。
法律、法規不健全、不完善,造成執法不力、質量監督處罰可操作性不強;無檢測手段,質量評定缺乏權威性;質監機構為事業或企業編制,收費標準低,財力、人力所限,工作難以深入到位;質監人員專業知識水平有限,監督起來力不從心;質量管理職能交叉,責任不明,質量問題難以整改,質量監督機構作用難于發揮。
(1)大力整頓和規范水利建筑市場。
保證小農水工程質量需要一個良好的水利建筑市場環境,因此整頓和規范水利建筑市場意義深遠。一要加強建筑法制建設,強化法制意識,認真貫徹執行《招標投標法》、《建筑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同時繼續制定完善工程質量的法律、行政法規和技術規范,提高依法行政自覺性。二要整頓和規范水利建筑市場,依法培育和管理建筑市場,加快健全和完善有形建筑市場,規范建筑活動。加強對招投標市場的臨管,加強對項目法人行為的約束和監督,加強對施工分包和轉包的監督檢查,規范監理市場。三要強化市場準入和清出制度,嚴格建筑活動主體資格管理體制和承發包管理、項目管理。查處無證設計、無證施工、無證監理,借證賣照、資質掛靠等違法違紀行為。四要加強建材市場材料、產品、設備監督,杜絕以次充好,防止不合格產品進入施工現場。五要健全工程項目質量管理制度,嚴格執行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2)精心勘察設計,提高設計質量。
勘察設計質量是決定工程建設質量的首要環節。一要遵守《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條例》,依法進行勘察設計,嚴格貫徹實施《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二要推行設計招投標制度,促使其提高設計資質和技術水平,將設計單位推向市場,靠競爭、信譽求發展。三要推行設計監督工作,杜絕由于設計質量低劣發生的工程質量事故。四要嚴格建設審批制度,工程項目開工前必須按基建程序報批。五要建立、健全施工圖審查制度,實施工程設計質量第三方有效的約束和監督,防止不合格設計圖紙進入施工現場。
(3)強化施工管理,保證施工質量。
施工單位質量管理和控制是工程項目質量控制的重點和基礎。一要完善施工單位質量保證體系,嚴格實行質量“三檢制”,并使該體系正常、有效運轉。二要從操作人員、建筑材料、施工機械、施工工藝和方法、施工環境五個方面做好施工工序質量控制。三要對工程施工環節進行嚴格的動態控制,落實施工前主動控制、施工中認真檢查、施工后嚴格把關的質量控制措施。四要加強施工單位內部管理,嚴格按設計圖紙和施工規程、規范、技術標準精心組織施工。五是項目經理、質檢員、特種作業人員要達到全部持證上崗。
(4)完善監理制,提高監理工作水平。
工程監理能促進承包企業提高技術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對工程安全、質量、進度、投資目標進行有效控制,防范偷工減料、粗制濫造問題發生。但由于監理制度推行時間不長,需在實踐中完善。一要規范監理資質管理,加強對監理持證上崗的監管。二要加強監理人員培訓,提高監理隊伍素質,解決少數監理人員素質差、監控能力不強、難以勝任監理工作的問題。三要培育監理市場。監理必須是社會化、專業化的企業單位,不應掛靠在部門或行業之下。四要逐步通過招標選擇合適的監理單位,防止和抵制“同體監理”。五要監理綜合采取現場旁觀、巡視、測量、試驗、指令文件、工作程序規定、計量支付簽證控制等多種手段和方法做好質量監控。六要監理人員嚴格履行職責,執行監理規范,真正做到對項目質量、投資、進度、安全全方位、全過程監理。
(5)發揮質監機構作用,做好政府質監工作。
質量監督機構代表政府從工程質量角度對參與建設主體每一方進行強制性監督,是解決工程質量問題的保證。一要在改革中穩定加強質量監督機構并給予扶持,充實力量。二要質監人員提高素質,使工程質量監督由掌握規范準確、督促執行規范得力、責任心強、堅持原則、腳踏實地工作的人員組成。三要加強質量監督有關法律、法規和規范業務培訓,憑考核上崗制度,提高質監隊伍整體素質。四要質量監督與施工許可制度、竣工驗收備案制度、施工圖審查等制度有機結合,形式應多方位、多形式,效果應能督促各方建立各自的質量體系,規范質量行為,超前控制,督促及時整改。五要配備必需的檢測設備,搞好檢測,加大到施工現場隨機抽檢、見證取樣的次數和重要隱蔽工程及關鍵部位質監頻率。六要加大執法力度,加強《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和《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貫徹情況的監督檢查。七要擴大質監范圍,在做好質監工作前提下收好質監費,促使質監工作開展費用列支的需要。八要爭取行政主管部門領導重視和支持,以及參建單位的配合。實行嚴格、公正、有效的監督,賦予水利質監機構職能。九是質量監督模式、內容、方法、手段亟待改革完善。質量監督必須由單純施工階段監督、微觀監督向綜合性宏觀監督轉變;必須由注重定性質量評定向定量判斷轉變。為創造更多優質工程,質量監督工作任重而道遠。
(6)推廣新技術,加強質量管理。
提高工程質量一靠技術,二靠管理。一要大力開發推廣應用有利于提高工程質量的先進技術和先進施工工藝及新材料、新產品。二要增強質量意識和質量法制觀念,依法強化水利工程質量管理和監督。三要改革和完善質量管理體制,建立以四項制度為基礎,以建設程序為紐帶,以確保質量為目標的建設管理運行機制,逐步建立技術法規與技術標準相結合的質量控制體制,完善項目法人負責、監理控制、設計施工保證、政府監督相結合的質量管理體系。四是設計、施工等單位要推行小農水工程質量體系認證,按照國家標準要求建立健全質量體系,并通過質量體系認證,使小農水工程質量管理更加科學、有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