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葛利偉
員工心理健康問題是社會關注的新熱點。作為勞動密集型的電力施工企業,由于受經營困難和崗位競爭壓力等不利因素影響,河南第一火電建設公司的部分員工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焦慮、抑郁、情緒波動較為強烈、喪失信心等不良心理狀態,由此導致企業人心浮動、效率下降、士氣低落、事故增加、生產成本上升等問題日漸突顯。因此,緩解員工的心理壓力、促進員工的心理健康、實現員工的心理和諧,已成為加強和改進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課題。
企業一線員工心理問題主要是受人際關系、工作、生活及自身情況等多方面因素促成的,如不加以正確引導,不僅會影響到員工的個人心態,而且會對企業的整體管理效益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目前,企業一線員工面臨心理問題的表現形式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企業改革帶來的員工心理問題。大多數員工都能認識到企業改革是大勢所趨,并情緒樂觀、滿懷信心地去迎接改革,但也有部分員工存在著抵觸情緒,表現出“失落感”、“危機感”、“憂慮感”等不同的心理狀態,這些心理負擔和壓力,極易影響員工的工作和生活。
2.市場競爭帶來的心理問題。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要想在市場上立足,必須自己找米下鍋。企業面臨的這一市場競爭壓力會轉化到員工心理上,致使一些員工對市場競爭心懷畏懼,從而影響到自身工作狀態和情緒,對企業未來發展缺乏信心。
3.安全生產責任帶來的心理問題。在生產一線,員工一方面存在怕出事故、怕因事故影響企業聲譽等心理壓力,一方面還存在僥幸心理、慣性心理、從眾心理和麻痹心理等,這些已成為導致不安全行為和習慣性違章的重要原因。
4.工作緊張帶來的心理問題。這一問題主要緣于職業競爭和生活節奏加快所帶來的緊張感增加。員工在此種狀態下工作時,容易發生一些料想不到的過失。
5.人際關系帶來的心理問題。如果員工由于某種原因,與服務對象、合作對象、同事或領導發生了矛盾和沖突,也會產生心理問題和壓力,導致工作受影響。
6.員工的一些個人問題。諸如戀愛、婚姻家庭、子女教育等帶來的心理問題,雖屬員工的個人問題,卻是影響員工心理健康和情緒的重要因素。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說明,人的需要分為生理、安全、自尊、社交和自我實現等幾個方面。如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充分運用心理學研究成果,抓住員工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把員工心理健康教育納入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就可以彌補傳統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運用心理學知識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員工心理健康水平,應從以下幾個著力點入手:
1.從了解員工需求、滿足員工需求入手。首先要認真分析員工的心理需求。一線員工的心理需求主要有穩定的收入、安全的環境、領導的認可、升遷和培訓機會等。不同的員工對這些需求的側重會有所不同,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應做到想人所想、急人所急、盼人所盼,才能與工作對象產生共鳴,達到目的。其次,要從員工所關注的問題入手。心理學研究表明,需要產生動機,動機支配行動,需要乃是心理活動的動機系統,一個人可能同時存在幾種不同的需要,但會有一種是優勢需要,優勢需要對行為起著決定作用。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要從員工最需要、最急迫的事情做起,努力滿足員工正當的、合理的需求。最后,要積極引導員工需求。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群體不同,其思維特點、生活方式、所關注和需要解決的問題不同,所以在滿足需求的同時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區別對待,對癥下藥。
2.從科學運用激勵式表揚和批評藝術入手。做好思想工作離不開表揚和批評,而表揚和批評都應重視心理疏導藝術,否則很容易產生對立情緒,使思想工作無法進行。瑞典心理學家卡尼曼關于“怎樣公布好消息和壞消息”的理論,對于心理疏導中的表揚和批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根據這一理論,如果一個員工有幾件事情值得表揚,應分開進行;如果一個員工有幾件事情需要批評,應該進行一次性批評;如果一個員工辦了一件“大好事”和一件“小壞事”,應該在同一場合先批評后表揚;如果一個員工既有較大的錯誤,也有較小的成績,應該在不同的場合分別進行批評或表揚。
3.從發揮企業文化的凝聚力量入手。員工渴望企業集體成員在心理上協調一致,和諧融洽,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心理相容”。促成心理相容的有效載體是企業文化。發揮企業文化的凝聚力量,應突出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關注員工的心理健康,發揮企業文化的凝聚力量,培養優良“企風”。二是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輿論是一種群體現象,是作為影響個體的社會心理因素而存在,其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要十分重視輿論的導向,強化其積極作用,從而使人心凝聚,奮發向上。三是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不同的人際關系會引起不同的情緒體驗,人與人之間心理上的距離越近,就越有利于相互交往,產生親密感和依戀之情,從而滿足了合群的心理需要。人際溝通的好壞影響著員工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狀態,并最終影響到思想教育效能和組織效能的發揮。
通過對企業一線員工面臨的主要心理問題進行分析,筆者認為企業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對一線員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建議如下:
1.加強對企業改革及企業面臨市場競爭形勢的宣傳和思想引導,加深員工對市場經濟的理解和認識,適時開展心理疏導,解決市場競爭給員工帶來的心理問題,從而使員工樹立起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新觀念以及與企業共謀發展的信心。
2.充分發揮企業民主管理作用,維護員工合法權益。要關心員工、愛護員工、尊重員工,充分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激發員工潛能,增強企業凝聚力、向心力。
3.堅持“以人為本”的安全生產管理理念,解決安全生產責任給員工帶來的心理問題。除加強對員工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增強其安全生產意識外,還應在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上融入更多人性化的元素,給員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間。
4.充分了解員工的心理訴求,通過一定的管理機制加以合理滿足,讓員工感受到企業對自身的關心和愛護,從心理上親近企業,減少畏懼感、增強認同感,在企業內部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寬松的工作環境。
5.加強員工心理素質的培養和訓練,提高員工溝通減壓的能力,解決人際關系溝通給員工帶來的心理問題。引進心理培訓,認真分析員工在人際溝通中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和表現形式,合理選擇培訓的類型和方法,疏導員工不必要的心理負擔和壓力。
6.建立比較完備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導體系,解決員工個人問題帶來的心理問題。員工心理問題的形成,有的是可以通過自身努力來得到緩解的,有的卻由于自身認識的局限性和客觀原因難以得到解決。心理疏導機制的引入,能夠及時根據員工的心理狀況給予其適當的心理疏導,以減少其心理焦慮的發生。
總之,結合生產和工作實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新時期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我們只有遵循人性化管理的原則,從員工的心理特點出發,從重視員工心理健康教育做起,創新開展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確保員工的心理健康始終處于最佳狀態,從而達到促進企業和諧穩定發展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