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陽城縣畜牧局 劉國信
近年來,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母嬰健康消費的重視,我國已成為全球嬰幼兒配方奶粉最大的消費市場。然而,在中國消費者“只買貴的、不買對的”的“崇洋”心態驅使下,不少家長更對進口奶粉情有獨鐘。可是在挑選的時候時常犯難,面對奶粉罐上密密麻麻的文字要么是看不懂,要么是理解不了,感到無所適從。
比如在產地上,有的標的是“原裝進口”,有的是“全進口奶源”;營養成分除了平常熟知的“鈣、鋅、乳清蛋白等”,還有一些所謂特別添加的“肌醇”、“牛磺酸”、“瑞護因子”等等。那么,“原裝進口”與“進口奶源”有何區別?“金裝奶粉”就是最好的嗎?“特別添加”特別在哪?洋品牌奶粉都是洋奶粉嗎?了解這些信息,對正確選用是非常必要的。
有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0-3歲的嬰幼兒有7000多萬,每年新生嬰兒達1600-1800萬,由于6個月大嬰兒的母乳喂養率只有67%左右,這意味著有33%的嬰兒需要奶粉來喂養。按照6個月以下的孩子每年需要27.2kg奶粉計算粗略估算,每年全國嬰幼兒食用奶粉量高達16.16萬t。據悉,為了進一步規范嬰幼兒配方食品市場,保障嬰幼兒健康成長,國家有關部門專門出臺了嬰幼兒配方食品安全的國家標準。
根據規定,嬰幼兒配方奶粉標簽必須標注食品名稱、配料表、能量、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凈含量、制造者的名稱和地址、產品標準號、生產日期、保質期、食用方法、貯藏方法、適宜人群等內容。
根據GB 10765-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嬰兒配方食品》規定,嬰兒配方奶粉的標簽上還應標明“對于0~6月的嬰兒最理想的食品是母乳,在母乳不足或無母乳時可食用本產品”;可供6個月齡以上嬰兒食用的嬰兒配方奶粉,應標明“6個月齡以上嬰兒食用本產品時,應配合添加輔助食品”;另外,標簽上不能有嬰兒和婦女的形象,不能使用“人乳化”、“母乳化”或近似術語表述。
GB 10767-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較大嬰兒和幼兒配方食品》中規定,較大嬰兒配方奶粉則須標明“須配合添加輔助食品”;對于進口嬰幼兒配方奶粉的標簽,根據國家《進出口食品標簽管理辦法》的規定,進口食品必須有中文標簽,標簽的內容不僅和外文內容完全相同,還必須包括以下幾項:食品名稱、配料成分、凈含量和固體物含量,原產國家或地區,商品生產日期、保質期、貯藏指南,制造、包裝、分裝或經銷單位的名稱和地址,在中國國內的總經銷商的名稱和地址等信息;除此之外,合格的進口食品還須執行出入境檢驗檢疫標準,具有由檢驗檢疫局出具的“進口食品衛生證書”。
不少消費者在購買嬰幼兒配方奶粉時,看到標簽上有“進口”二字,就認為一定是在國外生產的奶粉,甚至會誤以為原裝進口=進口奶源。其實,它們是大不相同的。
原裝進口:奶源在國外,研發、生產、包裝等全過程也都在國外完成,然后才進口到國內的奶粉;一般是小包裝原裝進口。
原產進口:奶源是國外的,在國外生產完成后,進口到國內進行最后的分裝環節。
進口奶源:原料粉是從國外進口,到國內后再進行加工生產、分裝銷售。這類企業選用了進口奶粉作為原料,并非原裝進口產品,其外包裝只可標示進口奶源。
全進口奶源:原料全部是從國外進口,沒有在國內進行采購,進口到中國后再進行生產加工包裝。
對于“金裝”,其實并沒有行業的硬性規定。一般是各企業用以區分產品種類而命名的。也許因為“金”代表著高貴和價值,所以一般用金裝來表示此品種是該公司品牌旗下的高檔產品。我們可以看到市場上有很多帶有“金裝”字樣的產品,但并不意味著所有帶有“金裝”二字的產品,就是市場上檔次最高的產品,消費者在選購時還要注意產品的生產廠家,參看營養表、配料表及產品的口碑好壞和其他因素來選擇產品。
在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外包裝上,大多都用明顯字體突出顯示“膽堿”、“牛磺酸”、“左旋肉堿”等營養元素,而銷售人員在介紹時也會強調這些營養元素是“特別添加”的。這個“特別”是什么意思呢?是這種營養元素特別還是添加過程特別?
其實,這只是商家為了宣傳產品特點采用的一種手段。在國家標準GB 10765-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嬰兒配方食品》、GB 10767-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較大嬰兒和幼兒配方食品》中,對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必需成分進行了規定,這些成分包括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之所以稱為必需成分,是因為這些是嬰幼兒生長和發育所必需的;同時,也規定了一些是可選擇性成分,其中就有“膽堿”、“牛磺酸”、“左旋肉堿”等。標準中同時規定,產品中添加的成分沒有在標準中“必需成分”和“可選擇性成分”之列的,應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而這些可選擇性成分的添加就被商家冠以了“特別”二字,一是提升產品的特點,二是可以吸引消費者的眼球。所以,在選擇嬰幼兒配方奶粉時,不必為了“特別”而選擇,要充分了解這些營養元素的作用,看看能否對寶寶的生長和發育起到作用,能否適合寶寶的體質后再購買。
很多家長認為營養攝入越多越好,以DHA為例,它是神經系統細胞生長及維持的一種主要元素,有助嬰兒智力和視力發育。在不少奶粉廣告中,DHA被稱為“腦黃金”,奶粉的外包裝上一般也會以明顯字體加以強調。許多父母也將奶粉中DHA的含量作為選購奶粉的一個重要標準。
其實,DHA并非越多越好,過量食用也會產生副作用,導致免疫力低下等。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月齡和年齡的孩子需要的DHA量也不同。GB 13432-2004《預包裝特殊膳食用食品標簽通則》中規定,添加了營養強化劑的預包裝特殊膳食用食品,應標示所強化營養素的含量。在新修訂的GB 14880-2012《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標準》中,還列出了允許強化的食品類別和使用量,以及允許用于特殊膳食用食品的營養強化劑及化合物來源。因此,在嬰幼兒奶粉中添加DHA等營養元素有非常嚴格的限制,消費者在購買時最好能區別清楚,不要盲目購買。
現在許多產品標簽上都有警示性標注,但不少消費者對此信息或不夠重視或理解不全面,導致使用中出現誤區。如奶粉標簽上一般都有“開罐后要在一個月或幾周內食用完畢,勿放冰箱”、“沖調后要放入冰箱冷藏,并于24小時內用完”、“沖調后超2小時需丟棄”這樣的提示,那么,為什么要做這樣的提示呢?
GB 13432-2004《預包裝特殊膳食用食品標簽通則》中規定,如果預包裝特殊膳食用食品的保質期或保存期與貯藏條件有關,應標示特定貯藏條件;如果開封后的預包裝特殊膳食用食品不宜貯存或不宜在原包裝容器內貯存,應向消費者提示。而嬰幼兒配方奶粉包裝打開后,奶粉中的蛋白質、乳糖等營養物質的穩定性要比其干粉狀態時低,接觸空氣后很容易發生氧化反應而變質、變味,如果受潮結塊就不宜再給孩子食用。所以,這些重要的提示信息應該引起消費者足夠的重視,在給孩子食用配方奶粉時也最好按照提示信息正確操作。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奶粉包裝主要有金屬罐和鋁箔PE軟包裝兩種形式,在一些從國外原裝進口的奶粉產品上還能看到有紙盒包裝的形式。罐裝和鋁箔PE軟包裝這兩種包裝對奶粉的品質、保質期沒有特別大的差別;考慮到產品品質的安全性,國家要求嬰幼兒食用的奶粉必須采用含鋁箔結構的包裝,其他成人奶粉等產品,可以使用鍍鋁結構的包裝。
其實,各種包裝也都有各自的優缺點。如鐵罐包裝,密封性好,保質期長,是很多廠家首選的包裝形式,不過由于其生產和運輸成本都比較高,導致奶粉成品價格高,同時,消費者在使用時不方便隨身攜帶。塑料包裝,含鋁箔結構的包裝保質期長,安全性好;不足是,塑料軟包裝袋中的有害殘留溶劑量比較高,整個包裝行業仍然缺乏必要的規范,包裝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紙質包裝,價格低廉、經濟節約、衛生、無毒、無味,還可符合有呼吸作用的商品的儲存條件,回收利用性好;不過保質期短,保存條件高,不利于潮濕環境下長時間保存。
嬰幼兒配方奶粉與成人奶粉最大的區別就是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而豐富的蛋白質和營養是細菌生長和繁殖的溫床。因此,為了避免奶粉污染和變質,在嬰幼兒配方奶粉開封后要合理保存。
首先,奶粉開封后不宜存放于冰箱中。奶粉放冰箱,一次次的拿進拿出,冰箱內外的溫差和濕度差別,很容易造成奶粉潮解、結塊和變質;開封的奶粉通常在室溫、避光、干燥、陰涼處儲存即可。其二、罐裝奶粉每次開罐后務必蓋緊塑料蓋;袋裝奶粉每次使用后要扎緊袋口。為便于保存和取奶粉,袋裝奶粉開封后,最好存放于潔凈的奶粉罐內,奶粉罐使用前應用清潔、干燥的棉巾擦拭,切勿用水洗。
奶粉開封后使用時間也有規定。大多數嬰幼兒配方奶粉包裝上都有明確規定,奶粉開封后應在1月內用完。開封后,超過一月,應丟棄不用;值得提醒的是,奶粉包裝上的保質日期是在未開封和合適的保存條件時的日期,一旦開封后,就不能采用這個日期。
近年來,許多消費者喜歡以網絡代購的方式購買“洋奶粉”,由于網購多以個人郵遞物品的形式入境,一般未經質監部門檢驗,有些產品質量缺乏保障,存在食品安全隱患,因此這方面的投訴也逐漸增多。
根據國家工商總局《加強網絡代購“洋奶粉”經營行為監管的通知》要求,已經取得“食品流通許可證”和“營業執照”的食品經營者方能從事網絡代購洋奶粉業務。因此消費者網購“洋奶粉”,須看清上述兩證。此外,消費者可要求商家提供“洋奶粉”的相關檢驗報告、產品質量報告書等。如果網購奶粉與實體店奶粉價格相差懸殊,則要謹慎購買;最好選擇貨到付款方式或者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付款,并保留匯款憑證;快遞收貨時,一定要當場驗貨,檢查所送洋奶粉與自己所購奶粉一致且外包裝完好時再予以簽收,并索要發票、售后服務卡等消費憑證,以便發生糾紛時維權。
近年來,三聚氰胺風波發生后,進口奶粉高歌猛進,高端消費市場幾乎被其壟斷。縱觀目前國內奶粉市場,由于品牌眾多、競爭激烈,市場猶如戰場,時時硝煙彌漫。其中既有國產奶粉與洋奶粉之爭,也有洋奶粉之間的你爭我奪。于是,“假洋鬼子”與“真洋鬼子”奶粉謎團重重,令消費者無所適從。
洋奶粉,顧名思義,即進口奶粉。而國人進行品牌運作,奶源在海外、銷售市場在國內的奶粉被人們稱為“洋馬甲”奶粉。那么,這種奶粉到底是不是洋奶粉?它與洋品牌奶粉的區別何在?洋品牌奶粉都是國外生產的嗎?據專家介紹,以加工方式劃分,目前國內市場上的洋奶粉主要可分成三類:一是小包裝原裝進口;二是大包粉進口,在國內進行分裝銷售;三是大包粉進口與國產奶粉混合加工,但皆以同一品牌上市銷售。
小包裝原裝進口奶粉,在控制中國市場的五大洋品牌中,只有兩個是以原裝進口為主。但針對目前中國奶粉市場品牌被人為分成“洋品牌”、“洋馬甲”和國產品牌的現象,分析可見,小包裝原裝進口的所謂“洋馬甲”品牌,從奶源而言沒有孰優孰劣之分。同樣都是品牌運作,同樣是海外奶源,同樣是原裝進口的“洋馬甲”奶粉與洋品牌奶粉在本質上是平等的。
大包粉進口、國內分裝銷售類奶粉,這類企業選用了進口奶粉作為原料,并非原裝進口產品,其外包裝只可標示進口奶源。目前很多國內品牌的高端奶粉系列也采取這種生產方式,與洋品牌在質量控制能力上并沒有顯著區別。
大包粉進口與國產奶粉混合加工類奶粉,其主要以國產奶粉加工為主。這類洋品牌奶粉主要使用國產奶源,在質量控制上與國產奶粉沒有顯著區別。
目前,在許多爸爸、媽媽眼中,購買洋品牌奶粉意味著品質上的保證。事實上,對洋奶粉進行逐一分析后不難得出結論:洋品牌奶粉中既有原裝進口的,也有分裝進口,還有大包粉進口與國產奶粉混合加工的。因此,洋品牌并不能與洋奶粉直接劃等號。
我國作為奶粉主要消費國,進口產品須經過國家質檢總局、海關和商務部的多重監管,只要是通過正規進口渠道進入中國市場的奶粉,只要奶源安全,無論原裝或國內分裝,無論洋品牌抑或“洋馬甲”品牌,均受到生產國和銷售國的雙重監管,應該說質量都是可控的,消費者均可放心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