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霞
(北京大學 教育學院,北京 100871)
對教育家辦學問題的思考
馬玉霞
(北京大學 教育學院,北京 100871)
提倡教育家辦學,已成為教育領域的一項重大課題。提倡教育家辦學首先要培養大批教育家校長。要通過完善校長的選拔和任用機制、加強學習培訓、健全校長考核和評價制度等促使校長成為教育家。
教育家;校長;特質;成長機制
培養大批教育家、讓教育家辦學已成為一項重大的戰略課題。本文旨在通過對教育家校長的特質和成長因素分析,提出相應的培養教育家校長的對策,更有效地落實教育家辦學,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全面發展。
在界定教育家校長之前,我們有必要了解教育家的相關定義或標準。德·朗特里編的《西方教育詞典》中對教育家的注解是:“指教育領域中知名的研究者或理論家,和具有比教師威信更高的人。”我國的《教育大辭典》上把教育家標準定為:“在教育思想、理想或實踐上有創見、有貢獻、有影響的杰出人物?!苯K教科院孫孔懿在其著作《論教育家》中則把教育家概念界定為個體、群體、整體三個方面,同時按照譜系學方法把教育家整體劃分為不同類型,對不同類型的教育家進行單獨定義,從而針對某一特定的教育家群體進行研究。本文重點研究的是教育家校長,這一群體既屬于職業教育家,又屬于學校教育家,如果按照個人貢獻的領域劃分,則既可能是教育思想家,又可能是教育理論家、教育實踐家等,還有少數在各個領域均有重大建樹。因此,我們把教育家校長描述為:懂教育規律、按教育規律辦學,有高尚的人格、高遠的教育追求和個性鮮明的系統的教育思想,在學校教育管理實踐中取得突出成就,并得到社會廣泛認可、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教育工作者。
教育家校長應具備怎樣的特質?這其中既要從教育家的角度,又要從管理學的角度進行闡述。筆者通過閱讀大量的文獻資料,參考領導特質理論、權變理論、校長成長階段理論等理論知識,借鑒英、美等國家關于對優秀校長的研究成果,認為教育家校長應具備以下幾種特質。
(一)有教育思想
校長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是學校的精神支柱,他必須對什么是教育、怎樣進行教育,對什么是人、如何培養人,對什么是學校,如何建設學校有自己的認識。校長必須有獨立的學校觀。學校觀是對學校組織的根本態度。校長沒有自己獨立的學校觀,就會隨波逐流,盲從盲動,甚至趨炎附勢,依附權貴。因此,教育家校長首要的特質是要有自己獨特而富有創見的教育思想。
(二)有專業精神
教育家的專業精神就是指他們在對教育意義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執著于“以生為本、為國育才”的獻身精神,以及“敢探未發明的新理,即創造精神;敢入未開化的邊疆,即開辟精神”[1]。教育家的專業精神是教育家的靈魂。
縱觀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校長,無不熱愛教育事業,為人類的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畢生精力。無論是中小學校長還是大學校長,都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永恒的追求,辦一流的學校,培養一流的畢業生,把自己的生命價值寄予教育,把教育作為終生的追求,在奉獻中得到快樂。同時,作為一校之長更要有創新精神,形成自身的辦學特色。校長應敢于沖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束縛,立足本校實際,創造性地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形成獨具特色的學校理念和校園文化,全面提高學校的辦學質量和水平。
(三)有踐行精神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校長只有理念而不實踐,就不可能成長為教育家校長。顧明遠先生認為,我們缺少教育家的主要原因是理論和實踐結合得不好。作為教育家校長典范的陶行知也曾指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提倡教學做合一?!蔽覈逃覅涡蛡ヒ舱f過:“教育實踐、社會實踐是校長們成長的最好環境,真正的教育家都是誕生于教育實踐中,而不是出現在書齋里。”因此作為一名教育家校長除了要具備創新的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四)有廣泛的影響力
校長成長為教育家的標志是形成教育界公認的創新性教育成果,并對當代乃至后世的教育思想和實踐產生重要影響。只有當校長通過長期富有成效的教育實踐創造出足以影響教育發展的重大教育成果,形成足以影響教育認知的系統的、新穎的教育思想,其杰出的教育成就受到同行乃至社會的普遍認可和廣泛贊譽,其辦學思想和實踐經驗得到廣泛傳播,并對教育實踐產生重大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引領教育發展的潮流、帶動本地區教育的發展,甚至能在一國教育發展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這樣的校長才算是真正的教育家校長。
(一)教育家校長成長因素分析
第一,外部環境是影響教育家校長成長的重要因素。它包括社會環境和體制因素以及學校內部環境因素,這些外部因素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制約著校長的成長??v觀我國歷史上教育家產生的三個重要時期,即春秋戰國、宋代和近現代,可以發現時代的需要促成了大批教育家的產生。目前,新一輪課程改革正在全國展開,在全國大力提倡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情況下,需要培養一批教育家校長來引領學校發展。
第二,個人主觀能動性是影響教育家校長成長的決定性因素。內因始終起著決定性作用,主要包含校長內在成長的動力、自身的素質結構等。在教育家成長的過程中,既有社會需求、同行期望、教育管理體制激勵等外部驅動力,也有革新教育的責任感、使命感,追求事業成功、實現人生價值的強烈愿望等內部驅動力。但外因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外部驅動力只有轉換為內部驅動力,才能成為校長向教育家成長的持久動力。
(二)促進教育家校長成長的建議
提倡教育家辦學,一方面需要校長具備成為教育家校長的理想,長期努力,鉆研思考;另一方面作為教育行政部門要為培養教育家校長提供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培養教育家校長不是短期就可以完成的目標,需要各方面長期共同的努力,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完善校長的選拔、任用機制。教育工作應該由教育專業工作者來做,讓真心獻身教育事業和真誠投入教育事業的人去辦學。目前有些地區還習慣于按照干部級別調配校長,常常將沒有任何教學經歷的行政干部調任校長,形成了事實上的“外行辦學”。社會上也存在一些企業家、社會活動家違背教育規律辦學,嚴重影響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叭绻阆氤蔀橐粋€好校長,那你首先就得努力成為一個好教師,一個好的教學專家和好的教育者。”[2]讓那些具有強烈的教育理想追求,真正懂教育的人按照教育規律辦學,讓他們成為教育思想的創造者、教育實踐發展的引領者和指導者,已經成為時代的要求。
第二,加強校長的學習培訓。學習培訓是使優秀校長成長為教育家的加速器,會使校長的專業化進程加速、成長步伐加快。培訓主要包括崗前培訓和在崗培訓兩個方面,要根據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學校構建不同的培訓體系。上級教育主管部門要多提供培訓的平臺,要加強理論和實踐的結合。目前名師名校長培養工程、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項目、浙派教育家發展共同體、北京市的“名校長工作室”項目等都是很好的平臺。
第三,健全中小學校長考核、評價標準和制度。目前教育界多數校長都有過教育教學經歷,對教育教學規律也有所了解。但是,由于缺乏正確的政績觀與教育價值觀,沒有嚴格的考核、評價制度,導致他們不屑于研究教育規律,也無心于按教育規律辦學。評價是對教育質量是否達到預期目標的價值檢驗,也是對校長辦學的導向與激勵。一方面上級主管部門要規范辦學行為,嚴格招生制度,大力推進教育公平,改變單一評價模式;另一方面要積極培育非政府公益性組織,調動第三方的積極性,采取“制定規則,委托服務”的辦法,形成社會力量參與提供間接教育服務的長效機制。
第四,為教育家校長成長提供寬松的外部環境。教育家的成長和培養需要教育工作者有專業的自主權。在辦學實踐中,要賦予校長足夠的辦學自主權,讓其有從事創造性辦學的時間、空間和舞臺。歷史證明,自主權放得越是科學、越是充分的地方,越是可能產生教育家。教育主管部門在科學放權的同時,要大力宣傳本地區優秀校長的成功經驗,支持教育學術界對其教育成就進行系統深入的研究和傳播;支持媒體對其教育思想和辦學業績進行持續關注和長期宣傳,采取必要的認可、獎勵措施,積極推廣其教育經驗、擴大其教育影響。
第五,校長要注意自身的努力。目前我國缺乏教育理想的“匠人辦學”現象相當普遍,多數校長領會上級意圖的能力比較強,功利思想嚴重,原創能力和改革能力比較弱,缺乏崇高的教育理想、強烈的歷史使命感與社會責任感,成了名副其實的“匠人”。校長要成長為教育家不僅要加強對系統的教育教學和學校管理理論知識的學習,而且還要增強提高辦學水平的學習愿望和能力??梢哉f,教育家校長成才的關鍵是具有終身學習的意愿,善于從辦學實踐中學習。
提倡教育家辦學就是提倡對教育工作的真誠、無私的奉獻和長期艱苦的努力;提倡教育家辦學就是鼓勵、支持教育工作者將教育當做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在教育工作崗位上建功立業;提倡教育家辦學,就是激勵、支持教育工作者充分發揮聰明才智,不斷創新教育。沒有教育理想的不能辦學,沒有經過辦學專業訓練的人不讓辦學,這是回歸教育本質的重要體現,是對校長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是提高學校辦學質量的根本保證,只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必然會催生出一批熱愛教育、懂教育、有影響力的教育家校長,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
[1]方明.陶行知名篇精選[C].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
[2]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M].趙瑋,等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
G40
A
1007-905X(2012)06-0073-02
2012-04-10
馬玉霞(1969— ),女,河南確山人,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 宋淑芳
(E-mail:hnskssf@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