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永志
(解放軍南京炮兵學院軍隊政工教研室,江蘇南京 211132)
黨對軍隊絕對領導制度的創建及發展歷程
常永志
(解放軍南京炮兵學院軍隊政工教研室,江蘇南京 211132)
中國共產黨締造自己的軍隊,并將其置于絕對領導之下,這不是黨的領袖簡單構想出來的,而是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戰爭中,在與黨內錯誤思想的斗爭中,在推進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以鮮血為代價換來的真理性認識。人民解放軍八十多年來鑄就的軍魂,就是堅持黨的絕對領導。聽黨指揮,是黨對人民軍隊的最高政治要求。
絕對領導;軍魂;軍事制度;政治工作條例
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多年來,在軍事領域的輝煌創舉之一,就是創建了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根本制度。依靠這套制度,黨始終直接領導和掌握了一支“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人民軍隊?;仡櫸覀凕h領導人民軍隊的光輝歷程,可以看出,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軍事制度,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偉大創造和偉大歷史貢獻。黨對軍隊絕對領導制度的創建、發展和完善,經歷了以下六個重要的歷史階段。
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制度,初創于井岡山斗爭時期。這一階段,最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是三灣改編和古田會議。三灣改編廢除了舊軍隊的雇傭制,建立了新型的官兵關系,并明確規定把共產黨的組織建在連上,連以上設立黨代表。這就形成了黨對軍隊絕對領導最基本的制度框架,奠定了最基本的組織基礎。古田會議主要是全面確立了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一系列根本原則和制度,為建立新型的人民軍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南昌起義是我黨獨立創建軍隊和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南昌起義時,為實現黨對起義軍的獨立領導,起義部隊建立了黨組織。黨的前敵委員會為最高領導機關,各軍、師設軍委、師委,各團設支部、分支部及小組。起義部隊還設立了總政治部,各軍、師設黨代表和政治部,團、營、連設政治指導員。但由于各種原因,南昌起義時黨對軍隊的領導還存在許多明顯缺陷。其主要表現:一是作為體現黨的領導的前委實際上還不能完全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前委與各部隊的關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友誼協商”而不是“垂直領導”;二是黨領導軍隊主要通過黨的忠誠分子,而非各級黨組織;三是黨的基層組織主要建在團上,沒有扎根基層。這就使得黨難以直接掌握士兵、掌握部隊。因此說,在南昌起義時,我黨雖然已經創建了自己的軍隊,但對如何領導軍隊還處于摸索狀態,沒有形成系統的原則。為配合南昌起義,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1927年9月9日,毛澤東等在湘贛邊界發動和領導了秋收起義。但由于起義部隊中有許多散兵游民、舊軍官和地痞土匪分子,舊軍隊的影響嚴重存在,部隊經不起戰爭和艱苦生活的考驗。當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的部隊到達江西永新縣三灣村時,部隊已不足千人。這時部隊組織不健全,思想也很混亂。當時,甚至有人說,還是散了吧,就這么幾個人,能頂什么用?毛澤東看出問題的癥結,在這個小山村,毛澤東領導了著名的“三灣改編”。在“三灣改編”中,一個最主要的措施,就是把黨的支部建在連上,同時,班、排建立黨小組,營以上建立黨委,黨的前敵委員會對全軍實行統一領導,一切重大問題,必須經過黨組織集體討論決定?!爸Р拷ㄔ谶B上”,改變了過去國民革命軍官兵人人皆為黨員的做法,而是按黨章要求吸收具有無產階級先進思想和行為的官兵為黨員。以黨內民主的方式選舉組成支部、黨委,這就使人民軍隊從連隊開始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更便于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保留下來的部隊和湘南暴動的農民武裝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勝利會師,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毛澤東和紅四軍前委特別重視這支人民軍隊的建設,在軍、團、營、連各級都建立了黨的組織,黨對軍隊的領導更加制度化、規范化。1929年12月,紅四軍召開了第九次黨的代表大會(即古田會議)。會議討論了中央的指示,總結了紅四軍前委的經驗教訓,一致通過了八個決議案,史稱古田會議決議。古田會議決議最大的歷史貢獻之一就是確定了中國共產黨對紅軍的絕對領導原則,解決了軍權掌握在誰手里的問題。決議強調必須確立黨在紅軍中的絕對領導地位,強固黨的組織;厲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生活,要通過教育提高黨員的政治水平;一切工作,在黨組織討論和決議之后,再經過群眾去執行;要發動地方黨組織對紅軍的批評和群眾政權機關對紅軍的批評,達到軍政一致,軍民一致。古田會議從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進一步確立了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原則和制度措施,成為我軍建設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古田會議確立了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基本制度后,紅軍和黨的事業都得到了較快的發展,黨對軍隊的領導制度也在摸索中不斷發展和健全。期間,我黨也同各種否定黨對軍隊絕對領導制度的錯誤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堅決的斗爭。這一階段的標志性事件有兩個:一是指在中央蘇區時期,反對和糾正王明的以政治委員的個人領導取代黨委的集體領導的錯誤主張。二是在長征時期,反對張國燾分裂黨和紅軍的陰謀,要黨指揮槍,而決不容許槍指揮黨。
1930年10月,中共中央借鑒蘇聯紅軍黨政工作和中國國民革命軍北伐戰爭時期政治工作的有關做法,特別是總結了中國工農紅軍政治工作經驗,制定了《中國工農紅軍政治工作暫行條例(草案)》。條例規定“中國紅軍為完成其偉大的歷史任務,須接受無產階級先鋒隊(共產黨)的領導”,“在紅軍中實施政治委員制度和建立政治機關,是為了加強黨對紅軍的領導”。這是我黨我軍歷史上第一次用條例形式規定黨對軍隊領導的原則。然而,這并不是一個比較完善的政工條例。由于受王明“左”傾錯誤的影響,這個條例中的部分內容不適當地照搬蘇聯紅軍條例,過分強調擴大政治委員的個人權力。條例規定:“政治委員與同級軍事指揮員有爭執時,政治委員有停止軍事指揮員命令之權”,這就不適當地片面強調政治委員的作用,進而用政治委員個人領導代替了黨委集體領導。這種做法不僅削弱了政治主官在黨組織中的作用和政治工作責任,而且造成了與軍事主官在職權上的矛盾。直到1934年修改后的政工條例才在一定程度上糾正了原有條例的不適當之處。這一階段的第二個重大歷史事件就是在長征時期反對張國燾分裂黨和紅軍的陰謀。1935年5月,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后,張國燾自恃人多、槍多,公然向黨伸手要權。在沒有達到控制黨和紅軍最高領導權的目的后,張國燾公開反對中央北上的方針,堅持率部南下,并且以武力威脅中央。1935年10月5日,張國燾公然宣布成立第二中央,走上了分裂黨、分裂紅軍的道路。張國燾以槍指揮黨、分裂黨和紅軍的陰謀,直接導致了西路軍的失敗,給我們黨的力量帶來重大的損失。到了延安整風,我們黨才徹底清算了張國燾分裂主義的思想根源。1938年11月6日,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明確提出:共產黨不爭個人兵權,不要學張國燾,但要爭黨的兵權,爭人民的兵權。他形象地將黨對軍隊絕對領導原則表述為:“我們的原則是黨指揮槍,而決不容許槍指揮黨?!?/p>
這一階段,主要是指在抗日戰爭時期,圍繞紅軍改編問題,同國民黨進行堅決的斗爭,同時也反對王明等人主張的一切經過統一戰線、一切服從統一戰線的錯誤觀點。
抗日戰爭爆發之后,國共兩黨實現了第二次合作。紅軍改編為八路軍,長征以后保留下來的南方部隊成立了新四軍。在國共合作建立全國抗日統一戰線的過程中,蔣介石先是要我黨完全放棄對紅軍的領導權,這被我黨斷然予以拒絕。后來,蔣介石又提出要向八路軍的三個師派出參謀長及隨從,這仍被我黨拒絕。兩次被拒絕后,蔣介石又以統一編制為由,要求取消八路軍中的政治委員和政治機關。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黨從團結抗日的大局出發,暫時接受了這一要求。但由于部隊中取消了政治委員和政治部門,政治工作明顯削弱,無組織無紀律的現象經常發生,軍閥習氣有所滋長,影響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這一時期,以王明為代表的右傾投降主義主張“一切服從統一戰線”、“一切經過統一戰線”,在黨內和軍內造成了一定的思想混亂。對此,1937年9月,中央在《關于共產黨參加政府問題的決定(草案)》中明確指出:“在原有紅軍及一切游擊隊中,共產黨絕對獨立領導之保證,是完全必要的,共產黨員不許可在這個問題上發生任何原則上的動搖?!?941年,黨中央、中央軍委針對各部隊黨的集體領導的作用不夠,甚至有的同志在首長制的名義下獨斷專行的情況,決定擴大黨的集體領導的范圍,在團以上組織軍政委員會,并對軍政委員會的職權、組織做出明確規定。1941年2月7日,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正式頒布了《軍政委員會條例》?!稐l例》明確規定,“在軍、師、團及縱隊、支隊、軍區、分區等級成立軍政委員會,作為每級的集體領導機關”,“各級軍政委員會由司令員、政委、政治部主任、參謀長等主要負責人組成之?!笨梢钥闯?,軍政委員會已經具有黨委的相似職能,當然,它又不是完全意義上的黨委。軍政委員會是在特殊條件下黨對軍隊領導的一種組織形式,是帶有黨委性質的過渡性的黨組織。通過這一舉措,部隊的政治工作得到了加強,有力地促進和提高了部隊的戰斗力。
這一階段,主要是指在解放戰爭時期,根據戰爭進程適時恢復和健全軍隊中各級黨組織,全面加強黨對軍隊的集中統一領導;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通過頒發《政治工作條例》,從法律上確立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制度。
在解放戰爭中,為加強黨中央對軍隊的集中統一領導,以適應大兵團作戰的需要,我軍根據黨的七大精神,恢復了軍隊中的各級黨委,并將其作為軍隊之一切領導與團結的核心。1947年2月,中共中央在《關于在軍隊中組織黨委會的指示》中進一步明確規定:“凡關于作戰、工作、政策及干部等問題,除緊急情況之處斷應由首長擔負外,在一般情況下,經過軍隊中各級黨委會之民主討論和決定,再由首長執行?!?947年7月28日,總政頒發了我軍第一個黨的委員會條例(草案),決定恢復黨委制,并正式將黨的委員會分為全委會和常委會。這就進一步健全了黨對軍隊領導的體制制度。1948年9月,毛澤東又為中央起草了《關于健全黨委制的決定》,強調“黨委制是保證集體領導,防止個人專權的黨的重要制度”,“集體領導和個人負責,二者不可偏廢”。黨委制的恢復和健全,黨委領導下的分工負責制的貫徹執行,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有力地加強了部隊團結和集中統一的指揮。
全國解放后,我軍進入了相對和平時期的正規化革命軍隊建設時期。但在建國初期,在如何認識和對待蘇軍的建設經驗、是實行“一長制”還是“雙首長制”、如何實現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等問題上認識也不盡一致。有的主張取消政治委員制度,實行單一首長制;有的否定政治工作,說“過去是打政治,現在是打技術”,“指導員當媽媽的時代過去了”。針對這些模糊認識和錯誤觀念,1952年元旦,總政治部主任羅榮桓發表講話,提出要重新起草政治工作條例,把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用條例的形式固定下來。1954年4月15日,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部《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草案)經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批準頒布實施。條例總結了軍隊政治工作的經驗,強調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軍隊必須為實現中國共產黨的綱領路線,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而奮斗;政治工作必須保證提高全體軍人的政治素養,使軍隊干部戰士熟練掌握現代化的軍事業務技術;政治工作在保證完成一切任務中必須貫徹黨的三大作風?!墩喂ぷ鳁l例》的頒發和實施,用法規形式進一步明確了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制度。
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黨、國家和軍隊都受到了嚴重損失。由于林彪和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的破壞,軍隊中的各級黨委很多都處于癱瘓狀態,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大大地削弱了。
“文化大革命”一開始,林彪、江青就搞“踢開黨委鬧革命”。1966年10月5日,根據林彪的旨意,總政治部發出了《關于軍隊院校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緊急指示》,宣布取消“軍隊的文化革命運動在撤出工作組后由院校黨委領導”的決定,使院校黨組織陷于癱瘓。受其影響,軍隊中出現了很多軟班子、懶班子、散班子。1967年7月5日,林彪又提出“砸爛總政閻王殿”,由軍委政工組取代總政治部的領導,致使各級政治機關受到嚴重沖擊,部隊的黨委建設處于無人指導的狀態。與此同時,部隊的各級領導機關也是機構臃腫、人浮于事、職責不清、責任不明,很多工作無人負責??偠灾幕蟾锩陂g軍隊各級黨委遭到了嚴重削弱,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體制也受到嚴重破壞。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軍建設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鄧小平、江澤民和胡錦濤同志一直非常強調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制度建設。改革開放以后,鄧小平同志多次告誡我們,我們的軍隊是黨的軍隊、人民的軍隊、社會主義國家的軍隊。要始終忠于黨、忠于人民、忠于國家,忠于社會主義,軍隊要掌握在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手中。軍隊要聽黨的話,不能打自己的旗幟。江澤民同志也反復強調,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軍永遠不變的軍魂?!坝肋h不變”四個字的分量非常重,有人說,新世紀新時代的一切似乎都在變,但在軍魂問題上卻要“永遠不變”。胡錦濤同志主持軍委工作以來,也反復強調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軍建設和發展的首要問題,要始終關注,要抓住不放,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有絲毫的含糊和動搖。胡主席提出新世紀新階段我軍的歷史使命,第一條就是軍隊要為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證;胡主席提出我軍三句話的優良傳統,第一條就是聽黨指揮;胡主席反復強調的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第一條就是忠誠于黨。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為了進一步推動依法治國和依法治軍,我們黨把領導軍隊的各項制度用法規的形式確定了下來。不僅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確規定了黨在整個國家生活中的領導地位和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也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裝力量受中國共產黨領導,武裝力量中的中國共產黨依照中國共產黨的章程進行活動”,這就為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提供了最有力的法理基礎和法律依據。與此同時,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根本制度也貫穿到共同條令、政工條例、軍隊基層建設《綱要》以及黨委、黨支部工作條例等一系列軍隊法律法規中,成為軍隊一切行動的根本遵循。特別是2010年重新修訂頒發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第一章第四條規定:中國人民解放軍必須置于中國共產黨的絕對領導之下,其最高領導權和指揮權屬于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和中央軍事委員會。這就進一步完善了黨對軍隊領導的基本制度,為我軍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D26
A
1003-4145[2012]專輯-0144-03
2012-05-12
常永志,解放軍南京炮兵學院軍隊政工教研室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大校軍銜。
(責任編輯:宋緒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