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永良
(融水縣三防鎮農業服務中心,廣西 融水 545306)
農機安全直接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關系到農業生產、農村經濟和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農機購置補貼等強農惠農政策的實施,極大地帶動了該縣農機化事業的發展,提高了全縣農機裝備水平,改善了農機裝備結構,提高了農機作業水平。但是,隨著各類農機具保有量的迅猛增加,也給農機安全監管帶來了極大的挑戰,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如何破解日顯突出的難題,做到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提高科學化管理水平,促進農機事業又好又快發展,是擺在農機監理部門認真思考的課題。
融水苗族自治縣位于廣西北部屬云貴高原苗嶺山脈延伸,以山地為主,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轄4個鎮和16個鄉(其中有17個山區鄉鎮),行政區域面積4663.8hm2;人口46.81萬,其中農業人口41.31萬;有苗、瑤、侗、壯等少數民族33.24萬人,苗族人口18.1萬人,占總人口的38.67%;耕地面積3.15萬hm2,農田有效澆灌面積1.37萬hm2,糧食播種面積2.57萬hm2,經濟作物種植面積1.18萬hm2,有林面積33.8萬hm2,森林覆蓋率75.8%。
2007年融水縣被納入農機購置補貼縣后,農民購機積極性空前提高,農機具保有量逐年增加,據統計,截止2011年底,全縣農業機械總量達39414臺,總動力198613kW,其中大中型拖拉機313臺、小型拖拉機2000臺、耕整機9195臺、小型多功能拖拉機586臺。
(1)農村公路通行條件差、無客運班車。近幾年,隨著“村村通”工程的不斷完工,鄉村之間雖然有了可通行車輛的道路,但其彎、窄、陡、路面和路基質量等大多均達不到國家等級道路的標準,且無相應的警示標志、無人維修,許多村屯無客運班車,農民群眾出行難的問題沒有得到很好解決,一些地方拖拉機違法搭人現象仍然比較嚴重,給農機安全監管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2)農機安全監理難度逐漸加大。農機安全監理工作面對千家萬戶,輻射面廣,工作量大,監督管理的任務相當繁重。
(3)監理人員少,人員素質低,監理用車落后。縣監理站監理人員只有4人和一輛破舊的監理用車,鄉鎮沒有專職農機監理人員、只有兼職人員、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素質低,鄉鎮執法幾乎空白,監管漏洞大,給農機手造成嚴重僥幸心理。
(4)經費投入不足,上路執法、宣傳教育等工作難以到位。
(5)農民機手素質不高、安全意識差。在農村,一些機手買車后,不經過培訓就上路行駛,嚴重威脅著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1)各級政府應繼續加大對鄉鎮、村、屯公路的扶持力度,把這些公路按國家四級路以上的標準納入規范化管理,并根據山區特點,推行鄉鎮——村屯公路客運專線化,對這些客運小班車在政策上予以傾斜(如減免交通規費等),這是避免拖拉機載人、人貨混裝等拖拉機違章違法現象發生的有效措施。
(2)按照“強化縣級、充實鄉鎮、發展村級”的總體思路,搞好縣、鄉、村三級監理網絡建設。加強縣級監理站建設要增加人員編制、增加執法用車,探索聘請農機執法協管員,定期下鄉執法;同時建議每個鄉鎮配備1名農機專職監理員,每個村聘請1名農機協管員。這是構筑農機安全生產聯防體系的重要基礎,是確保農機安全生產得以有效監控的手段,由于山區道路崎嶇,許多村屯公路常年無人維修,路況質量很差,而絕大部分農機常年奔跑在這些道路上,承擔著山區農業生產資料、農產品流通、木材等物資產品運輸,點多、面廣且分散,給監理、監控等工作帶來了諸多不利因素,建立農機安全生產“三級”網絡,可以及時發現和掌握農機事故隱患,可以有效監控和掌握農機安全生產動態,可以實現從村級抓起,從事故的源頭抓起,從而形成從最基層的鄉村道站、田間地頭、作業場點進行有效的監控。
(3)進一步強化農機安全生產責任制,把轄區內農機上牌率、年檢率、農機駕駛員持證率、農機事故控制指標列入安全生產的重要考核內容,落實到鄉鎮,特別是村委會。
(4)要加大工作經費的投入。切實保障農機監理所需經費,為農機監理工作的正常運轉和事業發展提供應有的財力支持。
(5)要加強示范,推動全局,深入開展“平安農機”創建活動。
(6)建立長效機制,廣泛開展農機安全宣傳教育。農機安全宣傳教育工作要常抓不懈,形成制度,通過田檢路查、機手安全日活動、深入學校、鄉鎮圩日、民間坡會等面向廣大機手、學生、農民和社會各界,運用廣播電視、錄像、標語、墻板、圖片展等輿論工具,大張旗鼓營造人人關注安全、關愛生命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