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俊
(池州市貴池區江口街道辦事處,安徽 池州 247000)
通過專用的機械代替人力進行栽插秧苗,并實施具有一定規模化的秧苗培育的技術稱之為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這種培育種植方法可以提高水稻作物的總體產量,并且以機械代替人力可以大量減輕農民的勞動強度,節約勞動力。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還可以起到有效的降低成本的作用。經過實踐總結,采用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可以比其他方法節省水稻秧母田近80%左右,有效提高了耕地利用率。
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的應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育秧技術。做好機械化插秧的前提條件是必須要做到具有一定規模的水稻秧苗培育,統稱為規模化育秧。在進行規模化育秧的前期,一定要注重土壤和種子的選擇,一般應通過施肥等方式來培育一定量的營養型土質,并將營養型土質和水稻田地的土壤相結合,確保耕種土地的酸堿性適宜水稻的種植。下一步是要進行水稻秧床的準備工作。作為水稻秧床的田地必須具有秧苗運輸方便暢通、排灌水條件便利、經營管理順暢的特點。秧床完成后便要開始進行機械化的播種。根據水稻品種的不同可以選擇不同的載體進行播種前的鋪墊,大多都是采用軟硬盤或者覆膜等方法。對于規模化所培育的秧苗,在播種時不可大幅度提高播種量。播種完成后需要進行覆土工作,在覆土過程中一定要注重覆土量,絕對不能超過0.5cm的厚度。播種完成之后一定要對秧苗的生長發育做到嚴格的控制,注重將溫度保持在30℃左右。
(2)機械化插秧技術。通過機械化插秧技術可以保證所栽種的水稻秧苗能夠在深度上基本保持一致。機械化插秧技術的應用必須要保證種植田地的平整度,并且耕地的含水量一定要適當。在實行插秧作業前一定要對插秧機進行檢查,保證機器在工作過程中不會出現問題。在插秧的過程中要注意耕地土壤的軟硬度,必須根據當前土質的軟硬情況進行插秧深度的調節。
(3)大規模田地配套管理技術。這種技術指的是通過相應的肥料管理,使不同品種的水稻能夠按照自身規律成長發育的技術。首先要管理好施肥量和所用肥料類別,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和水稻品種的特點進行選肥和施肥。其次是要控制好稻田用水的管理,注意在水稻的抽穗期間要保證水層淺于先前標準;在水稻的結實期間為了避免斷水過早的現象發生,需對用水量實行干濕替換的方法。
(1)農民的固有觀念嚴重,不愿意接受新的種植方法。許多農民由于習慣了多年的耕種方式,為了保證每年的糧食產量而不愿輕易地更換種植方法。即便當地農村政府組建了關于水稻種植機械化的培訓機構,但農民們也不會輕易嘗試。
(2)間接性經驗更容易讓農民接受。傳統的耕種方式雖然被農民們熟練掌握,但是傳統方法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問題。針對如何解決問題農民們自然不敢輕易嘗試所謂新方法。但是如果有部分農戶通過新的方法技術解決了眼前的問題,就會引起其他還在面臨問題的農戶們的關注。這就會延誤大部分農民對當前耕種中存在問題的解決,造成產量上和質量上的損失。
(3)即便采用了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但在認識上還存在偏差。部分農戶采用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主要是認為育插秧技術中水稻的播種量要比傳統方式的播種量大,產量自然也會增大。而對剛剛接觸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的農戶而言,在耕種過程中對于播種量的控制往往不會很到位。如果播種量大于每盤300g,就會出現秧苗間隙小,分布較為密集;秧苗的莖桿部位會很細,影響糧食產量和質量。
(1)在農村建立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教育基地,打消種植戶的顧慮。在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的推行過程中,首先一定要在農村建立一個完善的技術傳播教育中心,并且主要的教育方式不能只通過理論教育來進行。因為許多農民只是注重保障年均的生產總額和所得利益,只是通過理論上的教育根本無法打消他們的顧慮。因此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教育基地應該在當地村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下開展試驗田活動,通過實際的工作效率和年終的產量來證明該技術的優越性,讓農民有眼見為實的效果。
(2)加強農業生產的機械化速度,并且貫徹施行購機補貼制度。隨著我國農業的發展,農業機械化程度也在不斷提高,但是就普及范圍而言并不是很廣。而且一些農用機具價格也相對較高。這對一些較為貧困的農村地區種植戶而言是無法承受的。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主要就是通過機械化代替勞動力的一項新型生產技術,對于相關農機具的質量和性能都有較高的要求。所以即便是農民接受了新型的技術,但是沒有相應的技術設備也一樣不能將技術運用到實際生產活動當中去。因此各級政府應該將購機補貼制度實時的貫徹下去,并且通過增加農業貸款等手段來加強農村機械化的普及程度。
(3)實施集中育秧。在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的推廣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部分種植戶減產的現象,從而導致部分農民對技術的實際應用性產生懷疑。但是造成減產的原因很大一方面是因為農民對于新技術的掌握并不完全,對于一些生產步驟和農機具的操作沒有達到規范標準。因此要通過集中育秧的方式對這種現象進行解決。農戶采取集中育秧的優點是可以在技術上和經費上得到當地農村政府或者技術推廣基地等相關部門的支持;還可以在作物的耕種程序上達到統一一致;再就是能夠避免一些人為因素對生產過程造成的影響,可以使技術的應用和農機具的操作統一規范化。
通過以上介紹可以看出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可以提高水稻秧苗的質量,增加水稻的產量。但是要想將先進的技術應用到實際生產當中去還是存在很大的難度的。農民固有的生產理念、農用機械化普及程度等因素都在制約著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的推廣。因此必須通過實際成果來調動農民采用新技術的積極性,完善相關制度,提高農村機械化生產的普及程度。
[1]郭青博.水稻機械插秧技術之我見[J].硅谷,2010,(21).
[2]張立峰.盤山地區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的應用[J].農業科技與裝備,2009,(2).
[3]崔甫.制約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推廣的原因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