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衛強
(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吉林 吉林 132002)
泄漏有內泄漏和外泄漏兩種。內泄漏是指液壓元件內部有少量油液從高壓腔泄漏到低壓腔。外泄漏是指少量油液從元件的內部向外泄漏,液壓件外部滲油和泄漏,從地面上的油跡中容易觀察到。
(1)原因分析:①接合面或聯接處螺紋擰不緊或漏裝密封件;②鑄件有鑄造缺陷;③油封質量問題;④齒輪泵主輪受附加的徑向力使主輪與油封不同心造成漏油;⑤F式油缸加油過多,油面超出油位螺塞,使系統背壓過大;⑥焊接部位漏油;⑦密封圈損壞。
(2)排除方法:①裝好密封件并擰緊;②更換鑄件;③更換油封;④重新調整齒輪泵的安裝使傳動軸的中心與主輪同軸,不受附加徑向力,且使齒輪泵安裝牢固、平穩;⑤嚴格按加油規定加油,不得多加;⑥更換漏油元件,并嚴格控制焊接質量;⑦更換密封圈。
(1)原因分析:①空氣侵入,兩端密封圈裝得過緊或過松以及泄漏;②活塞桿與活塞不同軸;③活塞桿全長或局部彎曲;④油缸的位置安裝偏移;⑤缸內銹蝕和拉毛。
(2)排除方法:①排出空氣、多運行幾次或在回油管中加背壓閥;②更換合格的密封件,保證活塞桿拉動而無泄漏即可;③校正活塞桿和活塞同軸度,或更換活塞桿;④修整內孔,更換或按間隙配活塞,去除銹蝕毛刺,嚴重的要更換缸筒。
(1)原因分析:①活塞上兩密封槽底直徑小密封間隙過大;②泄漏過多無法建立油壓;③ 由于活塞桿彎曲增加阻力;④密封圈過緊;⑤支承環零件配合過緊增加摩擦力;⑥缸筒局部有腰鼓造成兩端油壓互通。
(2)排除方法:①在低速運行時易造成活塞兩端面高低壓互通,應單配活塞保證密封間隙即可;②消除泄漏或更換密封圈;③校正活塞桿的直線度和與活塞的同軸度或更換活塞桿;④更換密封圈;⑤修整支承環;⑥鏜磨內孔,單配活塞;⑦更換缸筒。
減少故障出現的最好的方法一方面是修理,但更重要的是正確操作和精心養護。為保在自卸車舉升系統運用中,須貫徹“定期檢測、強制維護、視情修理、養修并重、預防為主”的原則,強化對舉升系統的維護保養。
(1)使用自卸車運送貨物時,應按規定噸位均衡裝載,嚴禁超高、超重,偏載。裝載大、重貨物時,貨物不得卡在車廂欄板上。
(2)嚴禁在有很大橫向坡度的場地卸貨。
(3)自卸車的起升操作應平穩,不準猛踏油門。發動機轉速過高將引起供油不足、損壞液壓泵和油缸,在車廂舉升時,應控制發動機轉速在2000r/min以內。
(4)切勿使用急提車或急剎車進行卸料,否則將嚴重損壞車輛、液壓油缸或其他液壓零部件;卸料時切勿使用倒車檔位,取力器、油泵反向旋轉容易引起油泵、油封損壞。
(5)禁止在起升狀態下行駛(起升裝載過程除外)。車廂復位到與副車架上翼面完全貼合后才能行駛車輛。
(6)舉升重載廂體過程中,切勿回落廂體;自動傾卸車的車廂下落操作要平穩,不準邊走邊落。在廂體完全回到落位后,請將氣控閥手柄在“下降”位置保持30秒左右;傾卸完畢后,應鎖牢傾卸門,并將操縱桿放在空檔位置。
(7)車輛行駛時,底盤取力器必須停止動作。
(1)新車走合階段(1000km以內),在舉升300次以后應將舉升系統的用油全部進行更換。并應注意觀察液壓油箱的貯油面的高度,經常注意取力器、油泵的溫度,注意觀察齒輪嚙合和分離是否正常。在舉升100次后及時檢查并補充潤滑脂。
(2)嚴格按規定添加液壓油,并嚴格保證用油清潔。
(3)經常檢查各液壓元件有無滲漏現象,經常檢查傾卸系統的各處接頭是否有松動或滲漏現象。液壓系統一般不得隨便拆卸。更換密封圈或排除滲油故障時,零部件拆下后應將各管接頭用于凈的布包好堵住,預防臟物進入管道。高壓軟管連接應嚴密,不許扭轉,軟管表面應干凈,不得有刮傷或與可燃油接觸。
(4)當液壓介質中混有空氣時,會影響舉升系統的正常工作。液壓缸初次使用或更換液壓油時應進行排氣。
(5)應按期對翻轉鉸鏈、拉臂、液壓舉升缸、直頂油缸支撐軸、限位閥等需潤滑部位加注鈣基潤滑脂,保證其正常工作并使之壽命延長。
(6)車輛停止使用期間,為了延長車輛的使用壽命,建議對車輛進行全面的定期檢修。
[1]喬建青.工程機械液壓油的選用、管理和污染控制[J].山西交通科技,2004,(4).
[2]李海龍,米伯林,張少東.液壓轉向系統常見故障的診斷與排除[J].農機化研究,2008,(3).
[3]李彬,孫鐵英.工程自卸車液壓舉升系統幾種常見的認識誤區[J].商用汽車,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