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北京醫院(100730)張立海 慈慧
水飛薊(silybum marianum L.Gaertn),是菊科水飛薊屬草本植物,原產于南歐、北非[1]。水飛薊是歐洲民間的一種草藥,用于治療肝膽疾病。我國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就引入了水飛薊,但僅用于觀賞,直到20世紀60年代末以H.Wagner 為代表的德國藥學家,對其有效成分進行提取后,我國才將它作為一種保肝藥用植物推廣種植。
水飛薊素(silymarin)是從水飛薊種子中提取的一種新型黃酮類化合物,是一種淡黃色粉末狀物質,主要成分有水飛薊賓(silybin)、異水飛薊賓(isosilybin)、水飛薊寧(silydianin)、水飛薊亭(silychristin)等[2]。其中,以水飛薊賓含量最高,活性也最強,它具有一定保肝作用。本文僅就水飛薊素主要藥理作用方面及臨床應用的研究狀況綜述如下。
水飛薊素對于由四氛化碳[4]、半乳糖胺、醇類[5]和其他肝毒素造成的肝損害具有保護作用。水飛薊素保肝作用的機制可歸結為以下幾點:
1.1 對肝細胞膜的保護作用 水飛薊素可通過抗脂質過氧化反應維持細胞膜的流動性,保護肝細胞膜,還能阻斷真菌毒素鬼筆毒環肽(phalloidine)和α-鵝膏革堿(α-amanitine)等與肝細胞膜上特異受體的結合,抑制其對肝細胞膜的攻擊及跨膜轉運,中斷其肝腸循環,增強肝細胞膜對多種損害因素的抵抗力[6]。
1.2 促進肝細胞的修復和再生 水飛薊素進入肝細胞后可與雌二醇受體結合并激活,活化的受體可增強肝細胞核內RNA聚合酶Ⅰ的活性,使核糖體RNA轉錄增強,胞漿內核糖體數目增多,促進酶及結構蛋白等的合成,并間接促進細胞DNA的合成,有利于肝細胞的修復和再生。這種作用可見于受損傷的肝細胞及部分切除的剩余肝細胞中,而未見于正常的肝細胞及多種惡性腫瘤細胞[7]。
1.3 抗肝纖維化作用 肝纖維化是指肝臟內彌漫性細胞外基質(特別是膠原)的過渡沉積。近年的研究表明,肝臟星狀細胞(HSC)激活是肝纖維化的中心環節[8]。HSC的激活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是多種細胞、氧化應激、細胞因子和生長因子等復雜作用的結果。國內外研究證實,水飛薊素通過抗氧化和直接抑制各種細胞因子對HSC的激活實現抗纖維化作用[9]。
水飛薊素是臨床上廣為應用的保肝藥物之一,可用于各種肝病,如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纖維化或肝硬化、脂肪肝、酒精性肝損害以及其他中毒代謝性肝損害的治療。但水飛薊素難溶于水和一般的有機溶劑,口服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低,從而影響了其臨床療效。國內外學者正積極開發研制新型制劑,以期增加療效,擴大應用范圍。目前臨床上應用的制劑主要有以下幾種。
2.1 早期制劑 主要有利肝隆丸(含水飛薊素35mg)、益肝靈片(含水飛薊素38.5 mg)、復方益肝靈(含水飛薊素21mg)等,單用或與其他護肝藥物聯用治療各種肝病,在降酶、保肝、防治肝纖維化等方面取得一定療效。但早期制劑生物利用度較低,吸收不穩定,因而影響了臨床療效。
2.2 水飛薊賓葡甲胺片 水飛薊賓葡甲胺片制劑純度較高,水飛薊賓含量較高(每片含水飛薊賓50mg),每次4片,3次/日,療效較早期制劑稍優。
2.3 水飛薊素膠囊 水飛薊素膠囊含有水飛薊素的3種主要活性成分,其藥物含量及純度高、體外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也較高,每粒膠囊含水飛薊素70mg,每次口服140mg,3次/日,對各種慢性肝病均有較好的療效。
2.4 水飛薊賓膠囊 水飛薊賓膠囊(水林佳)為水飛薊賓與磷脂酰膽堿絡合而成的復合物。針對水飛薊素難溶于水、口服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低的缺點,研究人員采用卵磷脂的固體分散技術以增加水飛薊賓的脂溶性,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從而顯著增強其抗脂質過氧化、穩定與修復受損肝細胞膜、促進肝細胞功能恢復等作用,提高了肝病治療的療效。研究證實,水飛薊賓膠囊對脂肪肝有較好療效[10]。徐遠航等[11]報告,采用水飛薊賓膠囊聯合復方丹參滴丸治療22例脂肪肝伴肝纖維化患者,有效率達95.5%,接受一般保肝治療的對照組有效率僅為66%。
水飛薊素藥理效應廣,是一種多功能抗氧化劑,它具有抗氧自由基、抗脂質過氧化、保護肝細胞膜、抗肝纖維化等作用,從而提高肝臟解毒能力,保護肝臟。水飛薊素在臨床應用以來,因其高效、低毒和良好的耐受性,已被廣泛應用。水飛薊賓膠囊(水林佳)的水飛薊賓單體純度>98%,人體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副作用小,與同類產品相比,具有一定的優勢。對于各種慢性肝病患者,水林佳不僅有較好的降酶、保肝作用,且口服方便,經濟實用,其臨床價值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