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 駿
(福州大學 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0)
(1)無線通信。無線通信是現代通信方式的主要發展方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基于MPT-1327協議的公安機關350M無線集群通信系統,它承載了各地公安機關絕大部分指揮調度的重任,包括日常接處警、保衛、警衛以及應急突發性事件的處置等各項警務工作。
(2)視頻通信。基于全國公安信息網的視頻通信方式是近年來各級公安廣泛應用的通信手段之一,無論是在日常視頻會議還是處置各類突發事件中的戰略部署上都發揮了極其重要作用。在指揮調度上突破了時間與空間上的障礙,實現了指揮調度的可視化與扁平化。
(3)有線通信。傳統意義上的有線通信是指有線電信,即利用金屬導線、光纖等有形媒質傳送信息的方式,然而最傳統的通信手段往往最穩定、最可靠,公安機關有線通信方式包括了:基于程控總機的有線電話、有線傳真、有線網絡以及基于公安信息網的IP電話、IP傳真和各類通信系統,
(4)衛星通信。利用人造地球衛星作為中繼站來轉發或反射無線電信號,在兩個或多個地面站之間進行通信,這種通信距離遠、容量大、可靠性高的通信方式必然為公安機關所重視并廣泛應用。動中通、靜中通等衛星通信車以及地球站、衛星電話等設備已經配備至地市級公安機關,保證了在極端自然災害的情況下公安機關與上級有關部門的通信暢通。
(5)機要通信。
(1)政治。建國以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穩步推進,但由于少部分人對民主的理解不一,加之官僚主義和腐敗現象的存在,已經引起了人民群眾的強烈不滿,嚴重影響了黨群關系,激化社會矛盾。
(2)經濟。改革開放三十年,經濟發展有目共睹,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大幅提升,然而貧富差距逐漸擴大,民生保障等問題進展緩慢,環境污染、拖欠薪資、暴力拆遷等現象依然在很大范圍內存在,由此引發的社會沖突與群體性事件嚴重影響社會穩定,特別是經常把公安機關推向風口浪尖,站在群眾利益的對立面,破壞其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警力的濫用必將造成其公信力下降,人民群眾支持率下降,是威脅社會和諧穩定的一大隱患。
(3)文化。文化既意識形態,由此而衍生的各種價值觀念以及制度、道德、風俗習慣等等。我國是個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是一個擁有五千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民族內部矛盾長期存在,宗教信仰、文化的差異和精神文明發展的不平均,加之國際上中西文化和價值理念上的不同,因而產生各種分歧、沖突也是必然的。
(4)自然。我國是個自然災害多發國家,有著種類多、分布廣、頻率高、強度大、損失嚴重等特征,由此引發的群體性突發事件和次級衍生災害對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1)黨的領導。堅持黨的領導,這是一條不可動搖的基本原則,是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根本保證。因為只有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著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從而得到全國各族人民的衷心擁護和支持。只有在黨的正確領導和強大感召力下,應急處置工作才有了成功的基礎,重大突發事件的妥善處置才有了根本保證。
(2)思想上高度重視。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本著對黨、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牢固樹立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理念,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強化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在實際中狠抓突發事件處置工作。
(3)能力上的提升。首先,通信保障作為現代指揮方式的基礎,含概了衛星、無線、有線、圖像以及機要密碼等通信方式,為現代化指揮方式的靈活多樣提供了有利條件,為現場乃至后方指揮部領導的決策提供了一手的實時素材,更為各種指令的及時清楚下達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其次,面對當前指揮環境的復雜化以及應急處置等方面的不確定性,應急通信保障乃至現場通信管制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因而通信手段的穩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直接影響整體作戰的協調與快速反應。再者,勤務保障無論在日常保衛還是突發性事件處置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從應急指揮部的搭建到應急能源的提供都是處置工作成功與否的重要條件。總之,學習交流通信勤務保障經驗,完善各種應急設備的操作流程,加強其維護和故障弱化能力必將成為大幅提升應急處突能力的重要手段。
(4)技術手段的現代化。隨著近來年以公安信息化建設為主導、加快推進科技強警步伐的“金盾工程”全面實施,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和警務機制創新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也為重大突發性事件的處置和分析研判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如何把新技術、新設備為公安機關所用已然成為通信勤務保障部門日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時俱進的更新技術設備,保持技術手段的現代化,惟有如此才能時刻為應急處置突發性事件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5)預防與演練。“打防結合,預防為主”,無論是打擊犯罪還是處置各類突發性事件,最好的方法就是早發現、早處置,力求解決在萌芽狀態。在如今警力有限的情況下,通過各種現代化的技術手段與傳統的工作方式相結合,必定能夠做到及時發現、妥善處置。當然,做好這一切的前提是必須要有相應的應急預案,并且要根據以往的經驗和現階段的要求及時修改完善,加之有針對性的演練,特別切忌只停留在書面上的理論,要嚴格檢查落實情況并建立相應的考核機制,逐步提高戰斗力,時刻作好準備應對各類通信勤務保障任務。
(1)思想認識上的不足,觀念的上錯誤。“養兵千日,用在一時”,應急處置隊伍的建設必須高度重視,無論從人員、經費等各方面都必須優先保障,不能以以往的思維觀念去看待應急處置工作。
(2)通信勤務保障工作缺乏激勵措施,一直以來都面臨著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的尷尬,對其合理的利益訴求應給予積極的回應,在政策上給予相應的傾斜。
(3)硬件設備更新換代周期過長,日常維護工作缺少相應支持,以至在緊急任務時面臨用不上、用不好的風險。
(4)人員崗位不固定,身兼多職現象明顯,致使操作技能生疏以及成員間協調合作能力下降。
(5)實戰演習較少,學習交流機會匱乏,成員的個人能力沒有實質性提高。
總體來看,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意義重大、任務艱巨,我們要以應急演練為抓手,強化組織協調,綜合統籌規劃,突出實戰效果,不斷建立健全應急預案體系,不斷增強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減少了突發公共事件造成的危害,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加強和改進應急處置工作,維護國家安全穩定,保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