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照利
(山西省柳林縣孟門鎮林業站,山西 柳林 033399)
整形修剪的基本任務可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培養良好的樹體結構,包括干的高矮、樹體大小、骨干枝的數量和分枝角度等,以增加樹冠中結實的有效容積和防止平面結果;二是培養各類結果枝組,充分利用空間,做到多而不亂,密而不擠;三是平衡樹勢,調節生長與結果兩者的關系,維持健壯的樹體,為提早結果和豐產穩產奠定基礎。
蘋果整形中采用的樹形,喬化樹一般多推廣疏散分層形(也稱主干疏層形),半矮化樹和短枝型樹多推廣小冠疏層形和自由紡錘形。
疏散分層形樹形的結構特點是:于高50cm~60cm。整形完成后,全樹有主枝5~6個,分兩層排列(有時還有第三層)。第一層3個主枝鄰接或鄰近,相距在20cm~40cm以內,開張角60~70°。第二層2個主枝,伸展方位與第一層主枝相互插空錯開,開張角比第一層主枝小,45~50°。第一、二層主枝間的距離(層間距)80cm~100cm。基部三主枝上各有副主枝(也稱側枝)2個,相互錯開排列,第二層主枝上各有副主枝1個。全樹高4m~5m。這種樹形有明顯的中心干,后期落頭開心。如有第三層主枝,通常為臨時性生枝,在落頭時除去。主枝分層著生,上小下大,層間有較大的距離。它符合蘋果的生長特性,成形較早,結構牢固,主枝能均勻占據較大的空間而通風透光良好。
基部為第一層主枝,上部為第二層主枝,頂部樹形完成后落頭開心處。數字分別表示干高、層內距、層間距及主枝上第一副主枝距干的距離。
整形要點是:基部三主枝可在兩年內分期選留培養形成,并保持勢力均衡;上層主枝不宜選留南向枝,以免影響光的透入。全樹要保持明顯的從屬關系,即中心干的生長勢要強于主枝,主技要強于副主枝,上下層主枝要保持上小于大。中心干過強時可采用三叉枝轉主換頭,用第二枝代替原頭延長生長,形成小彎曲,控制上強,同時增強第一層主枝生長勢。當第一層主枝只能選留培養出2個時,也可在主枝基部遠留適宜的“把門測”代替第三主枝,形成“以側代主”的形式,使樹冠圓滿。反之,如第一層生枝已形成4個而略顯擁擠時,如某主枝缺乏副主枝(側枝),也可采用“以主代測”的剪法,將其中的五個主枝按隸屬于某一主枝的側枝的要求進行剪截控制。基耶三主枝上的第一副主枝,要求在距主干分枝點60cm~80cm主枝背斜側的方向遠留培養,盡量不留“把門側”,以免樹冠內膛和下部枝條擁擠。對分枝角過小的主枝,應及早采用撐、拉等方法使之開張。樹體開始大量結果后(10~13年),樹勢穩定,此時可對原中心于落頭開心,增加上部光照。主枝向外傾斜延伸時,根據具體情況可為直線延伸,也可為波狀延伸,但不宜左右彎曲延伸。冬剪時的剪留長度,主枝一般為45cm~60cm,副主枝一般為40cm~50cm。骨干枝枝頭間直保持1m左右的間距。
小冠疏層形的樹體結構基本上與疏散分層形相同,但樹高、冠徑和骨干枝級次均受到嚴格控制,樹體更為緊湊。一般干高30cm~40cm,樹高2.5m~3m,冠徑3.5m~4m,樹冠呈扁圓形。全樹5~6個主枝,第一層3個,向上不再分層次,每40cm~50cm留1個主枝。第一層主枝開張角60~70°,其上各配置2個副主枝,第一枝距干約20cm,往上相距20cm在反方向再選配第二枝。上面的主枝不留副主枝,其上直接著生結果枝組。入盛果期后中心干落頭開心,控制樹高和冠幅。
自由紡錘形也是一種具有中心干的樹形。于高40cm~50cm,樹高2.5m~3m,冠徑2.5m~3m。中心于直立,其上均勻配置10~15個側生枝,向四周伸展,無明顯層次。最下部的3~5個側生枝較長較強,相互保持8cm~10cm的間距,起骨干枝的作用。愈近中心干上部的側生枝則愈短愈弱,只起結果基枝的作用。上下同方向側生之間保持50cm~60cm的間隔。整個樹冠只有一級分枝,并全部誘引呈70°~90°的開張角,上面培養中、小型枝組,或直接利用短果枝和短果枝群結果。達預定樹高后,中心干落頭開心,樹冠呈寬圓錐形或紗錠形。矮化砧蘋果樹或蘋果的短枝型品種均可選用這種樹形。
修剪分冬季修剪(休眠期修剪)和夏季修剪(生長期修剪)兩類、冬季修剪的基本方法有短截、回縮和疏枝,有時把長放不剪也放在廣義的修剪方法中。短截又可分輕截、中截和重截等幾種不同的程度,從而其修剪反應也不同。對枝條輕短截或長放,有利于緩和枝勢、樹勢。對枝條中截、重截或回縮,有利于促進枝芽生長和枝組、骨干枝的更新復壯。疏枝可減少分枝,改善光照,并有抑前促后的作用,有利于花芽的形成。夏季修剪包括摘心、抹芽、疏梢、扭梢、拿枝、拉枝、環剝等基本方法。一般來說,夏季修剪對樹體生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緩和枝勢和樹勢,常有利于花芽的形成,在幼旺樹上應用較多。
蘋果幼樹期的修剪以選留培養骨干枝為主,同時掌握輕剪多留輔養枝,增加枝葉量,使地上部和根系的生長早趨平衡,促進成花結果。
苗木栽植后,按不同樹形要求對苗木進行短截,稱為定干。定干時剪口下要求有5~7個以上的飽滿芽,20cm~25cm稱為整形帶。這些芽前發成技后,從中選留中心干的延長技及第一層主枝或較粗壯的側生枝。每年冬季按整形要求剪截培養中心干和各級骨干枝枝頭,注意剪口芽的質量和留芽方向。位于中心于層間和主枝下部的生長枝,除過密的需疏除外,其余枝條應適當多加保留,作為輔養枝,并采用輕剪長放拉平的方法,使其能輔養樹體,緩和樹勢及早期結果。整形帶以下定干當年不扶芽,有利于主干的加速增粗和根系的生長,發出的枝條中近地面的和擁擠的可疏除,其余可控制或甩放。
在培養骨干、利用輔養枝的同時,在主枝、副主枝的背后、兩側及背上應及時分別培養大、中、小各類枝組,使穩定結果。枝組在樹冠內的配置做到上稀下密,內外稀中間密。初果期多培養兩側及背后的平斜枝組,盛果期后要適當多利用背上的直立枝組,以維持枝組的生長勢。采用自由紐錘形樹形的植株,不必培養大型枝組。
夏季修剪是緩和幼旺樹長勢,促進花芽分化和早期豐產的一項重要措施,要充分加以應用。旺長輔養枝在春梢停長后和秋梢開始生長時,可進行拿枝,使枝條的木質部傷而不斷,從而改變角度、方向和長勢。旺長無花或少花的幼樹還可采用春刻傷、夏環剝和秋拉枝的方法,促使成花。春刻傷是指春季萌芽前在浦養枝或側生枝兩側及背后的芽上方進行刻傷,促使多萌芽;夏環剝是在5月下旬到6月上旬在主干上方或主枝、輔養枝的基部進行環剝或環割3~4圈,使在環剝口上萬多積累養分,促進成花;秋拉枝是在秋稍停長前后拉大校條的開張角度,有利于緩和枝勢。自由紡錘形樹形側生枝的誘引也多在這一時期中進行。秋稍停長后20天左右,對輔養枝采用剪梢和回縮內膜技組,也可減緩幼旺樹的長勢,并使小枝復壯。
進入盛果期后,當逐步轉入以技組結果為主時,對多年生長的輔養枝要逐年清理、回縮和改造。特別是樹冠郁閉的,要逐年落頭開心和打開層間,使光透入內膛。為穩定結果防止大小年,冬剪時要控制和保持一定的花芽和葉芽的比例達卜(2~4)。花芽過多之年,可采取疏芽、短截、回縮和破頂,并配合疏花疏果,不使結果過量,從而促進發技。花芽較少之年,則盡量多保留花芽結果。對結果技組要不斷更新復壯,疏弱留壯,細致更新,保持結果能力。總之,通過修剪要使結果技與營養技之間保持一定的比例。大體使每年結果枝的數量不超過總枝數的 30%~40%。當株間外圍枝頭開始交接,對延長枝原則上不再短截,可縮編放放,始終保持有一個生長勢較強的帶頭枝。
當樹體漸趨衰老,外圍新消生長量在30cm以下時,要及時回縮骨干枝到2~4年生部位的分校處,促進樹冠較大的更新復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