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 玲
(大方縣國土資源局響水鄉國土資源所,貴州 大方 551600)
(1)資源轉換戰略與區域經濟發展。馬克思主義認為,勞動者、勞動手段與勞動對象構成現實社會生產力的三個基本要素。在現實經濟生活中,各種生產要素都具優勢的區域幾乎不存在。因此區域經濟發展必須立足于自身的某一種或幾種優勢經濟資源,吸引自身短缺的其他資源要素,促進區域經濟增長。這種利用自身的某一或某些優勢資源吸引其他短缺資源進行組合,形成現實生產力的過程的區域發展戰略稱為資源轉換戰略。
(2)實施資源轉換戰略是我國西部地區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國廣大的西部地區自然資源比較豐富,人力資源分布不均,總體狀況是人力(智力)資源相對比較缺乏,交通、信息比較封閉,市場發育程度較低,因此,其經濟發展戰略應是以發展自然資源密集型的產業為先導,走自然資源轉換類型的發展道路。
豐富的自然資源是振興西部地區經濟的重要基礎和優勢條件,但廣大西部地區本身生態比較脆弱,如果缺乏合理有效的規劃措施,建立在自然資源轉換戰略基礎上的區域開發非但可能達不到預期的區域發展目標,還可能造成西部脆弱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的后果。我國在“大躍進”時搞的一些盲目開發所造成的資源毀滅性開采、水土流失和區域環境的巨大破壞的教訓值得我們深刻記取。因此西部大開發正式啟動之初切實組織做好西部大開發的國土資源戰略規劃工作顯得尤為重要。避免過去的“邊勘探、邊設計、邊施工”的作法導致的對資源的破壞浪費和對環境生態的影響。
(1)對“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資源開發利用思想要有深刻的認識。西部大開發的目的不但是要開發利用西部豐富的自然資源,發展區域經濟,而且是要通過大開發,促進西部地區社會經濟的全面繁榮與進步。江澤民指出:“改善生態環境,是西部地區的開發建設必須首先研究和解決的一個重大課題。如果不從現在起,努力使生態環境有一個明顯的改善,在西部地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就會落空。”因此對于西部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要從兩個方面來認識,一方面,要從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對西部豐富的自然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利用;另一方面要通過開發資源,發展經濟,進一步有效地保護區域環境和更合理地利用區域自然資源。西部大開發是要通過發展西部經濟,更合理地利用西部的資源,更好地保護和改善西部的環境,要在開發中保護和促進西部自然和社會生態的全面好轉。事實已讓我們逐步認識到,傳統的單一的種植業結構或糧食生產結構,不但不能改善西部業已存在的自然環境惡化的狀況,而且由于貧困,不合理的耕作和放牧,大片森林、草原被毀,造成沙化、水土流失、水旱災害更為嚴重。不少地方陷入“越窮越墾,越墾越窮”的惡性循環之中。因此,開發西部,最終將有利于保護西部的資源環境,促進西部社會、生態的全面好轉。
(2)西部大開發要努力探索建立新的區域經濟發展模式和國土資源開發利用的新模式。中國經濟在改革開放之初利用沿海的獨特地理區位優勢,先后建立起深圳等經濟特區,逐步建立了沿海經濟開放區,通過二十年的發展,形成了目前中國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沿海經濟開放帶。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步建立和國民經濟結構的調整,中國經濟的發展需要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包括在戰略上培育新的具有活力的經濟開放開發區域。在資源豐富的西部地區通過政策引導和市場機制的作用,通過較長的時間爭取形成一個區別于東部沿海經濟帶發展模式的符合西部區情的具有特色的中國經濟的“西部發展模式”,這無疑是中國21世紀國民經濟發展戰略的一個具有重大意義的主題。
(3)西部的國土資源規劃要具有超前性和戰略性。服務于西部大開發的國土資源規劃,不僅僅是一般的省市級區域國土資源規劃,而更應是真正起到貫徹國民經濟戰略調整要求的,對西部大開發進行制度性安排的一個綜合性規劃,所以應從戰略高度和超前性的發展觀上對西部大開發進行國土資源的科學合理規劃。區域開發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土地、礦產等資源的開發、區域產業布局以及區域環境的改變往往在短期內具有不可逆性,一旦缺乏規劃或規劃不當其負面影響將是長期的。所以國外的區域開發無不把國土開發規劃放在相當重要的地位。
(4)西部大開發應有重點、有步驟地分片試點開發、逐步推進。西部地區地廣人稀,自然環境相對較惡劣,生態比較脆弱,因此如果不加規劃地全面鋪開,一哄而上,對資源進行掠奪式開發,將進一步加劇西部的環境惡化,造成不堪設想的后果。
借鑒我國改革開放過程中形成的“改革試點-取得經驗-逐步推廣”的有效改革模式,包括農村改革和東部沿海開放開發的成功經驗,在西部國土資源規劃中一方面要做好西部國土資源的總體戰略規劃,另一方面可以考慮在沿交通干線、沿邊以及中心城市和重點資源區搞試點規劃、開發,逐步積累總結經驗,并發揮重點示范區輻射帶動作用。這樣可以減少或避免盲目的全面鋪開可能導致的經濟風險和環境風險,符合我國改革開放實踐的客觀規律。
(5)西部地區國土資源規劃重點在于國土整治規劃。我國西部地區處在歐亞大陸的腹心地帶和干旱中心,生態條件惡劣,交通閉塞,屬于典型的內陸地區。這也是長期以來制約西部地區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西部的國土資源規劃不僅要強調合理開發利用,同時要加強對西部的國土整治規劃,改善區域生態環境,加強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為西部大開發創造有利的外部投資環境和基礎設施。中央財政對西部地區的財政轉移支付應加大對西部地區國土整治工作的支持力度,“筑巢引鳳”,真正把西部規劃成對國內外資金、技術、人才具有吸引力的投資開發的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