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林,劉讓新
(湖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 湘潭411201)
湘潭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偏東地區,湘江中下游,是一代偉人毛澤東、彭德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故鄉。它不僅是全省乃至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而且是歷史文化名城、湖湘文化的發源地、中國“湘蓮之鄉”,城市面積500多hm2、市區人口近70萬,而且還成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核心城市”之一。
航空:湘潭至黃花國際機場路程僅需30min,已開通39條航線,可直飛北京、上海、深圳、香港、曼谷等大中城市。遠期規劃建設湘潭韶山機場。
鐵路:湘黔線橫貫市區內,京廣線也在市區經過,洛湛線在市境西北經過。正在建設中的滬昆高鐵貫穿全境,在市區內規劃建設兩座大型客運站。京廣線湘潭聯絡線也在規劃建設當中。10余家大型企業各有鐵路專線與這兩大主干線相通。
城鐵:長株潭城鐵已經進入施工階段,在湘潭境內將建設昭山,荷塘,板塘,湘潭市四站。預計2014年底前建成通車。公路:湘潭公路四通八達,107國道和320國道構成境內公路網的主干,上瑞高速、京珠高速公路穿城而過,轄區內與高速公路的連接口達15個,湘潭為全國地級市高速公路最密集的地區,公路密度大大高于全國和全省平均水平。
港口: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湘江穿過市區,湘潭有集裝箱碼頭,千噸級貨輪常年可經洞庭湖,達長江,出上海。有竹埠港、鐵牛埠等兩個千噸級碼頭。
湘潭市政交通以湘江分割,主要劃分河西、河東兩大塊。河西是老城區,也是人口、商業、交通最密集地區,因以前缺乏系統的規劃理論和計劃,交通路線錯綜復雜,分布極不規則,支干道分辨不清;河東為新城區,城市快速路、主、干道大致呈正交分布,各類型工業園,工業基地、商業、娛樂、學校按區規劃、按需規劃,分布合理。
在馬克思的經典論著中,馬克思把“技術”與“社會化產物”并列,他認為一切社會化的需求產物都是技術成果的必然體現,誠然市政交通作為市民日常最需要的運輸方式,也是隨著土建、機械、信號、電氣等專業技術的發展而陳展出的技術成果和必然實物。技術產物需要人來歸納和總結,同時馬克思把人的利益擺在首位,他提出每個人的生存和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最后構成歷史進步的共產主義運動。“這種共產主義,作為完成了的自然主義,等于人道主義,而作為完成了的人道主義,等于自然主義,它是任何自然界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是存在于本質、對象化和自我確認、自由和必然、個體和類之間的斗爭的真正解決。這一觀點指出人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
人的生活和發展需要自然物,更需要人工開物,通過不斷的學習、技術改造、成果轉化等形成功能更強大的、更新型的、更有實用意義的人工開物。市政交通是典型的人造物,是多學科、多事物的綜合與組成,它具有天然自然物所沒有的功能和效用,是同人追求最大化是一致的。
湘潭是一個人口眾多和密集的城市,其中工人、學生和進城務工者占了相當部分,外出者大多選擇陸上交通工具,這就形成了需要大量的城市道路方便出行。早期,由于經濟底子薄弱,科技不發達,很多人都選擇自行車和步行方式,同時人口分散性大和稀疏,道路需求量少,由此產生的交通問題、環境問題和經濟問題也很少。然而自行車和步行的外出方式花費時間長,攜帶物品不便,經濟效益低下,還受天氣環境的影響等諸多缺點,在交通發展和經濟建設中有其局限性。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和需求的提高,大多數人選擇了公交和私家車出行,加上大量人口的涌入市區,現有的交通線路明顯不能滿足運輸需求,因此大型的交通建設和交通工具也就產生了。公交和私家車具有運輸時間短,運輸量大,還可以攜大量的實物,經濟效益顯著,受天氣環境影響小等諸多優點,在交通工程與技術發展和經濟建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這完全可以用“人類是自然界的產物,要順從自然界和改造自然界。當自然物不能滿足人的需要時,人就要制造人造物來取代自然物”的哲學觀點來詮釋。
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更本法則,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在現代化交通運輸和經濟建設發展過程中,市政交通作為科學技術的必然產物,有其自身的優點和缺點,市政交通與其他事物一樣都具有一定的功能和構造,能滿足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貨物的運輸,業務交流與往來等,目前形成了城市立交,道路交通、地下便道三維交通體系,但是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即它是人類通過自然的事物,如礦石、砂、泥土、水、石油等勞動資料,在生產過程中靈活運用科學技術,產生出新的自然事物,如混凝土、鋼筋、汽車設備、板材等新型的自然事物,且很多勞動資料具有不可恢復性,甚至資源的不合理配置還會給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帶來許多不利的一面,如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等,符合事物的矛盾法則。
針對湘潭的市政交通體系,形成以城市公交和摩托車、電動車、小車為主體,私家車,公用車為重要交通工具的格局;形成以城市快速路為骨干道,主干道,次路為重要交通干線的交通路線格局,重點加強舊路的改造和新路的節能、最大化利用,這是城市交通體系的完整性和統一性。眾所周知,城市交通的建設,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耗用大量的材料、資金和人力,使得各行業協調發展,如土建、建材、電力、冶金、環保等,與之匹配在潭的企事業單位效益顯著。與此同時,帶來的自然環境破壞和不良的社會影響也通過事實不斷的發生。城市交通事物屬帶狀物體,具有路線長、占地廣、建設周期長、技術難度大、管理復雜等特點,在日趨增長交通道路建設和舊路改造過程中,拆遷、征地、破壞既有設施在所難免,由此引發的糾紛,甚至觸及到民法、刑法事件比比皆是。譬如關于拆遷問題,一個重要的議題就是拆遷賠償問題,甲方(投資方)是需要出最低的價,在不影響產品質量和進度的前提條件下,來達到最佳效應,而老百姓因拆遷需遷出所在地,甚至遠離家鄉和生產資料,獲得更大的補償。現就湘潭九華開發區的新建道路為例,關于拆遷補償的議題從矛盾觀點來領略一下開發的實際意義。湘潭利用九華地處長潭西線和四大橋,連接錳礦、板塘、二環線、步步高快速路等重要位置,帶動湘潭東北片區,使之湘潭北部和東部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連成一片,具有重要的發展意義,為此湘潭市政府拿出重金發展該黃金地段,并且在新建的道路工程中,對于所占用的農田、民居、廠礦等實施補償,限于湘潭財政收入耗用大,加上儲備資金不足,對拆遷補償主要采取的是人頭核算法,依據當地戶口,按人頭進行補貼人均在30~50萬,對于拆遷的民眾實施適用房購買和集中建造,但是當地居民不贊成該方案的人數不在少數。修建道路,建立開發新區是一件好事,可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方方面面的交流,促進就業,農村人口城市化,這是農民最受實惠的地方。然而老百姓認為賠償費用普遍偏低,對于人口少的家庭顯然不利,還見于CPI的高速增長(目前已超過5%,屬通貨膨脹時期),叫出了人均要100萬甚至更高,又加上當地老百姓整體道德素質的低下,引發多處糾紛,嚴重地影響了湘潭城市交通建設的進度,這已違背了國家利益,充分體現了事物的兩面性,即對立和統一性。因此,市政府為化解矛盾也拿出了許多強有力的措施,即解決矛盾的能力,通過專家討論和現場調查,找出了拆遷-賠償-道路建設的主要矛盾,即城市交通建設項目中賠償問題和項目實施進度是工程建設的主要矛盾,技術、管理、資源配置等還是工程建設過程中的次要矛盾,針對主要矛盾采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辦法,還是應按人頭賠償費用的不變,嚴格控制當地人口出生率的增長,對當地居民實施更實惠的各種補貼(入學、入托、就醫、就業、保險等)和待遇,加強當地居民的就業,所拆遷的居民盡量當地化,這些措施實施之后,九華的道路建設已具相當規模,聯通了各大線路的運輸,大大緩解了城區交通的壓力,為湘潭城市水平提高和經濟建設奠定了基礎。
技術的本質,從人類利用自然的視角來講,技術研究的對象都是“物”,都是自然界。其目的都是為了滿足人類利用、控制、改造、創造和保證自然的需要,并且技術都是為了創新,是實現由物質轉化為精神和使精神轉化為物質的手段,技術是人類社會發展和進步神奇的物質力量。城市交通發展取決于一般科學水平和技術進步,或者說取決于技術在生產上的應用與實現。“發展是硬道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已被人們普遍接受,在政府部門的宣傳欄上可以處處看見,其中在原湘潭市政府機關大樓的樓頂上就可以看見這樣的宣傳幅。技術已經成為城市交通生產力的突破口和城市交通運輸業的生長點,如果說蒸汽機的出現,促進了社會大發展,電工、電子、機械提升了城市交通的生產力,推動了城市交通的變革,同時技術也能提高工程質量、降低物資耗用、環境影響、資源利用,可以直接帶動城市交通的優化和經濟增長點,如節能技術和環保技術可以很明顯地降低能耗,減少環境污染,現在很多道路上都安裝有太陽能、風能線板,汽車可以用來高速行駛,道路可以用來照明、監控和實施交通管制,減低了汽油、柴油的消耗量同時也較少了有毒尾氣的排放,道路交通安全也得了保障。
由哲學的系統觀可知,個體是整體的組成部分,整體決定個體,同時個體對整體又具有反作用。城市交通運輸體系是一個復雜的整體,管理部門、司機、行人作為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針對湘潭城市交通司機在駕車過程中,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禮讓行駛的原則,一味地超車、抄牌、打手機、吃檳榔等違章和陋習應,采取教育為主的手段,使其充分了解城市交通不良習氣駕駛的嚴重性,盡量使交通事故降到最低。“社會主義輿論制度來源于市場經濟和政治民主,建立在公民自由平等的政治基礎上。所以讓社會輿論來監督湘潭的交通事業,只要言之有理就必須虛心接受,政府為各部門和個人拿出相應的獎懲措施,讓湘潭改善交通環境來提高城市品位。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劉建明,紀忠慧,王莉麗.輿論學概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