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娟
(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廣東 珠海 519090)
在英語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善于發現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題材。比如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的《當代商務英語》綜合教程 1,Unit7 Text A:A Good Heart to Lean on,講的是一個小孩,因為父親患有嚴重的跛腳而感到自卑。由于腳部殘疾,父親無法獨立行走,每次出門都要挽著他的手來保持平衡。但每次行走前,父親都會告訴他說,“You set the pace.I will try to adjust to you.”在那個時候,他害怕與父親同行,更怕周圍的朋友或者同學認出那是他的父親。后來他逐漸意識到父親從來沒有因為這種生理上的缺陷而自卑,相反,父親用他的毅力做得比正常人更好。《弟子規》的開篇,就提到了“入則孝”,里面講到了一系列的作為兒女的行為規范,如“父母喚,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講的是子女對于父母的命令,應及時的完成;“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無論父母對子女的態度如何,子女都應對父母盡孝。如果我們在講這篇課文的同時,能夠對比到《弟子規》,就不但能使學生了解到該文章作者從叛逆到回歸的心歷路程,還能讓學生更深地明白我們的祖輩是用什么樣的方式去愛護、報答他們的父母。
在英語的課堂上,對學生的教育已經不再是“填鴨式”的灌輸教學。現代大學教學大綱要求老師打破傳統格局,改“教”為“導”,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事實上,學生也渴望課堂上的師生互動。因此,在英語的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自由地參與到話題的討論當中來。當然,這種討論并不是盲目地讓學生散漫地討論,而是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的。在討論前,老師可以結合當前所學的課文給出一個話題,再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討論之后,讓每個小組的代表發表不同的意見,如果出現有爭議性的話題,甚至可以組成正反兩個小組,進行辯論。如Unit 6“If Only”,講的是一位忠實的便利店員工,作為一名忠實的員工,他拒絕了一位貧苦老太太不付錢的請求,但事后他卻后悔了,“wishing with all my heart that I had acted like a human being rather than a robot”。我們可以很好地利用這篇文章,讓學生充分展開討論。作為員工,他忠誠于自己的公司利益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作為一個有善心的人,他不應該拒絕幫助那位老太太。我們可以讓學生討論,在“職責”和“助人”之間孰重孰輕,甚至可以讓學生設計一套更好的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案,既履行了職責,又幫助了需要幫助的人。通過討論,學生不僅鍛煉了英語口語的表達能力,而且認識到做人應有的美德。在總結的時候,老師可以提到《弟子規》中對待老人的守則,“長者先,幼者后;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等等,這些都是尊敬老人的具體表現。經常進行這樣的話題討論,學生用英語進行會話的能力明顯提高,并且了解了中國的傳統文化,陶冶了情操。
交際語言學認為模擬典型情境中的典型語言結構,能掌握語言規則,加速學習過程。Krashen(1982)說過,“緊張、不自信、無興趣的心理狀態會造成語言習得機制中情感過濾網的增高,從而阻止輸入的語言進入習得機制。”角色扮演是一種模擬真實語言情境的外語課堂活動,通過角色扮演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有助于培養學生團結協作意識和集體主義觀念。教師可以根據課文本色的特色進行編排,讓學生邊學、邊練、邊用。如Unit 8“ask,ask,ask”講的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小女孩,為了實現母親的愿望,從小就挨家挨戶地去銷售餅干的故事。可以在學習完課文之后,讓學生扮演推銷餅干的salesman,讓他們向周圍同學推銷餅干或者是其他產品。通過這樣的角色扮演,可以讓學生認識到,學習英語,只掌握語法、詞匯知識是不夠的,還要掌握相應的說話技巧和商務技能,作為一位成功的銷售人員,除了要有一定的語言功底,還要做到誠實、守信,獲得顧客的信任,才能順利的銷售出你的產品。關于“誠信”,《弟子規》有專門談到該問題的部分——信,它提出,“凡出言,信為先;勿輕言,勿輕傳”。如果讓學生知道這個原則,則更容易明白如何去做一個誠信的人。
英語的學習除了課本的學習之外,還可以用大量的英文原著作為閱讀補充,不但可以增強學生的閱讀詞匯量,加深對西方文化背景的了解,還能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態度。比如有一篇名為“If I were a boy again”的抒情散文,談的就是做人從小應該培養的美好品質。比如作者在講堅持的重要性時談到 ,“There are only two creatures who can surmount the pyramid—the eagle and the snail.”;在講勇氣的時候談到“Nothing is so mild and gentle as courage,nothing so cruel and pitiless as cowardice.The fear of ill exceeds the ill we fear.”;在講到生活的態度的時候談到“Life is very much like a mirror:if you smile upon it,it smiles back upon you.”等等,這些都是值得誦記的優美句子。誦讀這些句子,不但能增強學生的寫作和欣賞能力,還能加深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除了讓學生誦讀這些原汁的英文句子、文章之外,還可以試著讓學生自己動手翻譯。我們可以截取《弟子規》中的一小部分,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試著用自己的語言翻譯成英文。比如題目“弟子規”,就可以翻譯成“Standards for being a good student”。第一章“入則孝”用英文翻譯則為“At Home,Be Dutiful to Your Parents”。老師可以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When your parents call you,answer them right away.When they command you to do something,do it quickly.When your parents instruct you,listen respectfully.When your parents reproach you,obey and accept their scolding;try hard to change and improve yourself and start anew.)的意思解釋給學生,然后讓學生自己動手翻譯,并把個別學生的翻譯寫在黑板上,讓全班同學一起討論、比較,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不僅練習了翻譯技巧,激發了學習熱情,又陶冶了高尚的情操,在翻譯中加深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可謂是一舉多得。
多媒體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可以做到圖文聲并茂,內容豐富多彩,對提高課堂質量和效果有很大的幫助。我們在英語課文教學的同時,如果能夠增加相應的視頻或音頻補充,對于學生來說,會覺得更直觀、更有興趣。比如剛才我們談到的Unit 12“Ask,Ask,Ask”,有一部類似題材的電影,叫做“當幸福來敲門”。我們可以截取相關的視頻播放給學生,讓學生到達視聽說一體化的教學效果,同時通過觀看他人的故事,讓學生明白在逆境中應該秉承的態度。學生在看完后深受鼓舞,又可以就相關話題展開討論。這樣,外語教學課又成了一堂生動的人生勵志教育課。
英語教師是中西先進文化的踐行者和傳播者,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要充分的在英語教師的身上體現出來,進而感染和陶冶學生,從而為德育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高等學校各門課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師都負有育人職責。孔子說過:“其身正,不會而行。其身不正,雖會不從。”作為語言教師,更應該明辨是非,傳播人類先進文明和文化。師德高尚,本身就是一部生動的人生教科書,學生受益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深刻的、終生的。
[1]盛德仁.英語教育本新模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陸穎.淺談學科滲透德育[J].山東外語教學,19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