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節(jié),許多老年人常煎熬于皮膚瘙癢。偶然的機會,我得到一則土方,經(jīng)嘗試效果不錯。
方法是取初霜野菊花、霜桑葉、銀杏葉、苦艾、絲瓜絡、老芫荽各適量,裝在紗布袋里,清水浸泡15分鐘左右;然后將藥袋投放到鍋內蒸煮;待水沸后,先將藥水一半盛在盆內,蒸洗患處并擦揉癢點30分鐘,再用另一半燜燙的水蒸洗揉搓。
若露出紅點仍瘙癢,待擦干水分后,涂少許蒜泥,滴點白醋方可;如果有疼痛,少有潰瘍,就涂點眼藥膏(忌青霉素),三五天后可逐步痊愈。
有胸、背、腋窩、軀干部奇癢(皮膚、神經(jīng)疼痛)癥狀的中老年朋友可自備本方,適當加量進行煎液。以盆、缸沐浴為佳,全身浸泡在藥液里,用絲瓜絡進行擦搓揉抹,可使皮膚輕松,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絡、延年益壽的功效。
專家點評
讀者所薦這首外治方劑,對于皮膚瘙癢是有效的。
方中野菊花性微寒,味甘而苦。功能疏風清熱、平肝潛陽、清利頭目、解毒消腫、除煩止渴、解暑安神。主治風熱感冒、肝陽頭痛、目赤腫痛、咽痛聲嘶、中暑煩渴等病癥。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其葉、花、莖中含有揮發(fā)油、菊甙、氨基酸、維生素A族和B族,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甲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大腸桿菌等多種致病菌有明顯殺滅作用。
霜桑葉味甘苦,性寒。功能疏散風熱,清肺潤燥,平抑肝陽,清肝明目,涼血止血。主治手腳麻木、頭發(fā)不長、吐血不止、肺毒風瘡、癰口不收、風熱感冒、燥熱咳嗽、咽喉腫痛、目赤澀痛、眼目昏花等病癥?,F(xiàn)代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桑葉富含黃酮甙、酚類、氨基酸、胡蘿卜素和維生素等營養(yǎng)物質,對傷寒桿菌、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能使皮膚糜爛面變干,促進手術切口和膿性瘺管愈合。
銀杏葉性平,味甘苦澀。功能斂肺平喘,活血化瘀,理氣止痛。主治肺虛咳喘、冠心病、心絞痛、高血脂等病癥。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明,其可降低脂質過氧化水平,減少雀斑,潤澤肌膚,美麗容顏;其中的黃酮甙、氨基酸合成膠原蛋白成份對抑制黑色素生長,保持皮膚光澤與彈性起著不小的作用;改善肌膚微循環(huán),防止肌膚干黃,令肌膚粉嫩透白。
苦艾味苦,性寒,入脾、胃二經(jīng)。功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絲瓜絡性涼,味甘,歸肺、胃、肝經(jīng)。功能通經(jīng)活絡,祛風止痛,解毒消腫。老芫荽性溫,味辛,歸肺、脾經(jīng)。功能發(fā)汗透疹,利尿通便,驅風解毒。蒜辛,溫,歸脾、胃、肺經(jīng)。功能解毒,殺蟲,消腫,止痢。
醋不但是調味佳品,而且具有良好的美容作用。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有很強的殺菌作用,能很好地保護皮膚、頭發(fā);醋中豐富的鈣、氨基酸、維生素B、乳酸、葡萄酸、琥珀酸、糖份、甘油、醛類化合物以及一些鹽類,也對皮膚極其有益。用加醋的水洗皮膚,能使皮膚吸收到一些十分需要的營養(yǎng)素,從而起到松軟皮膚、增強皮膚活力的作用。
綜上所述,本方外用有殺蟲止癢、潤膚養(yǎng)顏、清熱解毒、化瘀活血等多重作用,對治療皮癢有顯著療效。本方屬外用方藥,對全身情況影響不大,故筆者認為適用于除皮膚過敏之外的所有人群。至于療程,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總的原則是問題解決后就應該停藥,如出現(xiàn)過敏反應,應立即停藥,并采取抗過敏治療措施。
在此,筆者也推薦一方:花椒、蛇床子、苦參、白鮮皮、土茯苓、當歸、地膚子各9~15克,加入白酒500毫升,浸泡1天后,用紗布蘸上藥酒外涂皮膚瘙癢部位,每日1~2次。此方也有良好效果,讀者不妨一試(皮膚過敏者慎用,禁忌同上)!
青海省中醫(yī)院
主任醫(yī)師 伏新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