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還沒成功的時候,曾經流落街頭。一天,天正下著大雨,李嘉誠無處藏身,就躲在學校門口的一棵樹下,破衣服全都淋濕了,凍得他瑟瑟發抖。這時,一個中學生打著傘上學來,見他凍成那樣,就走上前去,把傘遞給李嘉誠,說:“叔叔,用我的傘吧。”李嘉誠看看中學生,問:“那你呢?”中學生說:“我跑進去就行,放學時你記得還我。”說著,就跑進了學校。
李嘉誠打著那把傘,避過了那天的大雨,但那天放學的時候,他卻因為到處奔波沒能給中學生送傘。第2天,李嘉誠給中學生去送傘,可等了一天,也不見中學生從校門里出來。第3天、第4天、第5天……李嘉誠一直在學校門口轉了7天,始終沒見到那個中學生。
后來,李嘉誠成事了,有錢了,可他只要有時間,就會拿著那把傘到那所學校門口轉一圈,想找到那個中學生,把傘還給人家,可他卻一直沒能如愿。再后來,李嘉誠成了全球華人首富,那所中學也搬遷易址,但李嘉誠還是不死心,每次出門的時候都帶著那把傘,希望有一天能遇到當年送他那把傘的中學生。
20多年過去了,李嘉誠還在尋找當年的那個中學生。但他已經沒有精力自己尋找,而是把這個任務交給了行政部張經理,他說,只要找到傘的主人,就讓傘的主人馬上去見他。張經理恭敬地收下那把傘,說會盡力尋找傘的主人。
可是后來,李嘉誠多次催問,張經理都說沒有找到。李嘉誠認為張經理辦事不力,決定把他下放到下屬公司。臨走那天,張經理找到李嘉誠,希望能帶走那把傘。李嘉誠說:“不必了,尋找傘的主人會有人繼續做。”張經理沉思良久,說:“李總,你不用再找了,我就是傘的主人。”李嘉誠笑了:“你就是?我不希望你跟我開這種玩笑。”張經理說:“我沒有開玩笑,我就是當年送你傘的中學生。”
張經理說,他當年送給李嘉誠傘之后,曾在放學的時候尋找李嘉誠,但李嘉誠沒在學校門口。第2天,他就轉學去了別的地方,再后來又到英國上大學,時間一長,他就把送李嘉誠傘的事忘了。大學畢業回到香港之后,張經理應聘到李嘉誠的公司,他看見李嘉誠經常拿著一把傘,一直在尋找傘的主人。而張經理也認出了那把傘,那把當年他送給一個街頭小販的傘。如今,街頭小販已經成了香港赫赫有名的人物,成了他的頂頭上司。他沒有去認領那把傘,他不想用那把傘在公司里遮風擋雨,不想借著那把傘往上爬。他從小職員干起,一直干到公司行政部經理,但他始終沒對李嘉誠說那把傘是他的。今天他找李嘉誠,也不想向李嘉誠提什么要求,只是想澄清事實。
張經理說完,李嘉誠愣了好久。突然,他走到張經理面前,鄭重地給張經理鞠了一躬:“小張,謝謝你,謝謝你當年對我的幫助,我知道你不想讓我為你做什么,但有一件事我要告訴你,你送我的那把傘,我在創業時一直使用它,因此,我把它算作了10%的創業股份,現在,我把這10%的創業股份還給你,請你接受。”10%的創業股份是多少錢,張經理心里清楚,但他卻搖搖頭說,他的那把傘不值那么多錢,只希望李嘉誠還給他那把傘。李嘉誠被張經理深深打動了,恭恭敬敬地把那把傘還給了張經理。
以后的故事不必再說,但我們不能不為李嘉誠的誠信和張經理幫助別人不求回報的精神震撼。做人一定要講誠信,受人滴水之恩,就當涌泉相報。但做人更應該大度,既然幫助了別人,就不要念念不忘,更不要苛求別人給予回報。不求回報的幫助,往往會得到比回報更多的回報。
(向東志摘自《思維與智慧·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