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財經記者眼中的富豪婚姻
比爾·蓋茨和喬布斯有什么共同點?你可能脫口而出:他們均于1955年出生,而且都創建了一個龐大的IT產業帝國。其實,還有一個對兩人來說都至關重要的共同點被忽略了——他們都找了一個好老婆。
2011年蓋茨訪問中國時,楊瀾問他:“你一生中最聰明的決定是創建了微軟,還是成為了一名出色的慈善家?”蓋茨的回答讓在場所有人意外:“兩者都不是,而是找到了合適的人結婚!”
對喬布斯來說,和勞倫娜的結合也是他完成性格嬗變的潤滑劑——此前他的性格狂躁甚至暴戾,對創業伙伴不仁不義,對親人亦如是。直到1991年,他和勞倫娜結為連理,才終于明白,親人是永遠不能割舍的牽掛。
單純把蓋茨和喬布斯的成功歸功于女人顯然不妥,但可以說,他們從女性身上獲益良多,促使他們告別性格或人格缺陷,從而在事業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而推開全球知名企業家的家門,我們都會發現,擁有“賢內助”是多么重要的成功元素,中國企業家更是如此。
“屁股決定腦袋,后院制約前臺”
2011年,我去采訪美特斯邦威服飾董事長周成建。采訪間隙,周成建有了些許倦意,身體開始往椅背躺靠。于是我問:“周老板,你現在的太太是第3任吧,你和前兩任太太離婚分別是什么原因?”“啊?”周成建一下子坐直了,十分吃驚,“這個也要采訪啊?!”
他的反應并不奇怪。當時,“鋼鐵大王”杜雙華和妻子宋雅紅的離婚風波鬧得沸沸揚揚,土豆網CEO王微和妻子楊蕾分道揚鑣后正對簿公堂,創投界名人王功權和知音王琴私奔更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熱議的話題,周成建自然會對婚姻問題十分警惕。
這些年采訪過形形色色的企業家,很多次聊到痛快時,都會問對方幾句有關“后院”之事——如何和太太相處、婚姻和家庭經營之道等。這樣一是為了調節氣氛,二是因為“屁股決定腦袋,后院制約前臺”。一個人在政商關系方面陽奉陰違,在夫妻關系上卻不至于常戴面具;一位商人如果遭遇過婚姻變故,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他在商業上的風格。
經過一番解釋——我只是想從歷任太太在其創業和問鼎“服裝首富”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來看一家企業及掌門人管理風格和性格的嬗變,周成建雖將信將疑,但有了表達欲。
“中國改革開放至今30多年,企業家們的生長和崛起分3個不同的階段。”周成建說,“中國企業家的婚姻同樣有個‘三段論’。改革開放后的第一代商人們,婚姻大都是父母包辦或媒人牽線,只求門當戶對或是看著順眼;出生于上世紀60年代的商人們,大都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結婚,那時‘下海’是時髦詞匯,‘志同道合’成為婚姻的關鍵訴求;進入21世紀才結婚的‘70后’或‘80后’們,則更多地注重雙方在精神上的交流與分享。”
“對方必須是共產黨員”
2009年11月,柳傳志夫婦回到海南白藤農場,這是他們當年下放和結合的地方,兩人憶起當年百感交集。柳傳志后來說,當年的繁重勞動是“痛苦不堪的事情”,言語中甚至偶爾會來一句國罵,來調侃特殊年代里一代人的天真和懵懂。
正如周成建所言,第一代企業家的代表人物有沙鋼集團董事長沈文榮、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聯想集團前董事長柳傳志以及福耀集團董事長曹德旺等。這幫“40后”,除柳傳志卸任又復出直到真正退休外,其余幾位現在仍活躍在商業舞臺上。他們大都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結婚,且大都奉媒妁之言。
譬如,1979年鄉村教師陳紅華去相親之前,唯一的要求是“對方必須是共產黨員”,沈文榮符合條件,一切都是那么地水到渠成。
“利益共同體”
“60后”企業家大都在上世紀90年代結婚,他們擇偶的特征之一是,尋找事業上的伴侶。
最典型的代表是“首富先生”黃光裕和妻子杜鵑。當年任北京中行信貸業務員的杜鵑,在嫁給黃光裕后并沒有馬上加盟國美,而是在3年后——這3年間,杜鵑為解決黃光裕跑馬圈地過程中的資金需求立下汗馬功勞,雙方共同締造出一個“國美帝國”。
張瑛和大學同學、杭州師范學院的馬老師——馬云結婚后,自己亦成為阿里巴巴最初創業團隊“十八羅漢”的成員,后來馬云在事業如日中天時讓張瑛退居幕后;海歸的俞渝和李國慶結婚后,一起創辦了當當網并做起“聯合總裁”;而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的原配夫人是師妹談劍,復星5位創始人中唯一的女性。郭廣昌與談劍離異后,又與另一位師妹、上海電視臺主持人王津元結合。不過談并沒有離開復星,她現在的身份是復星集團監事長、星之健身俱樂部董事長。
事業伙伴型的婚姻是一個“利益共同體”,在共同的創業愿景驅動下,雪球容易越滾越大。例如杜鵑的機智和善于待人接物,就彌補了黃光裕溫吞與生性多疑的性格缺陷,黃光裕鋃鐺入獄后,杜鵑在國美控股權之戰的每一回合中都發揮了巨大作用。
然而,當“利益共同體”的夫妻產生裂痕,卻又必須繼續“共同”時,尷尬就不可避免。
例如潘石屹和張欣,離不起,也躲不起,SOHO中國內部都在談論企業“姓潘”還是“姓張”以及站隊事宜,潘石屹和張欣對外還只能假裝若無其事。
志同道合,更要精神寄托
作為商業舞臺上主角的“60后”們正在老去,現在“70后”正成為主力,“80后”企業家也在冉冉升起。這兩個群體大都在2000年后結婚。其擇偶特征是:要志同道合,但更要精神上的寄托。
分眾傳媒CEO江南春和妻子陳玉佳(鳳凰衛視主持人)便是此種類型。江陳二人走在一起時,恰逢分眾傳媒業績一瀉千里,江南春之前狂妄、不可一世的性格和企業瘋狂并購的舉措導致了這一切。新婚之后,先前那個江南春不見了,“新的”江南春沉穩、老道,他開始反思分眾的商業模式和自己的性格缺陷,“我終于找到了原點。”
陳天橋的情形與之類似。他原本有可能成為上海市最年輕的區長秘書,但他“棄政從商”,于20世紀90年代末離開政府部門進入一家證券公司,不到1年后離開,創辦盛大。但就在這幾個月的時間里,他認識了現在的妻子雒芊芊,他們從戀愛到結婚,只有兩個月的時間。雒芊芊是陳天橋的創業伙伴兼賢內助,現在仍是盛大的董事。
現在談論“80后”企業家們的婚姻似乎為時尚早。一來現今這一群體單身者眾多,二來能真正稱得上企業家的“80后”還寥寥無幾。
值得一提的是,海鑫鋼鐵董事長李兆會,10年前其父李海倉被槍殺,那時他還不到22歲。在澳洲留學的他被迫回國挑起重擔。雖有長輩指點,但李兆會的成熟速度之快超出外界想象。幾年間,他就將海鑫打造成一艘集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于一體的“巨艦”。
3年前我曾在山西和李家人喝過一次酒,李兆會的六叔李文杰對李兆會的能力贊不絕口,特別提及盡管全球金融危機,李兆會仍然在證券市場斬獲頗豐。李兆會的個人能力贏得了家族充分信任,他的婚姻自然也是自己做主了,2010年,李兆會迎娶演員車曉。
言歸正傳。周成建在采訪之末語重心長地說:“我的3次婚姻分別對應了3個階段的特征(媒妁之言、事業伙伴和精神寄托),時代變化太快了,我沒那么大的胸懷(從一而終)。”他隨即又補充說,“現在的太太在生意上給我很大的啟發,同時她也很懂得生活。”言外之意,這是一位上乘的“心靈伴侶”。
(劉宜學摘自《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