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給我換個位好嗎?我不想跟XX同桌?!薄袄蠋?,我和小A坐在一起,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她幫我補習數學,我幫她補習英語,你為什么要把我們倆分開?”“老師,給我家孩子排個好座位行嗎?”做過班主任的老師一定經常遇到類似這樣的要求。座位本身不具有教育的意義,但是在實際教育情境中卻常常被賦予一定的教育價值,于是,擇位常常成為學生和家長不自覺的意識。那么,學生對座位會有怎樣的認識呢?
一、學生視點
小劉:如果老師能給我選,我肯定愿意自己選位置咯。我喜歡坐在最中間,因為坐那里看黑板不遠不近正合適,老師講課也聽得最真切,那個位置老師目光關注最多,所以自己會注意力高度集中,不敢開小差,學習一定會有進步吧。
小王:能自己選最好了,可以跟好朋友坐一起,學習交流方便。我不太喜歡坐最中間,因為那里是老師、同學關注的中心,會很別扭的。自己稍微一點小錯誤都被別人關注到,甚至被老師當眾批評,多不好啊。我不太喜歡老被人看著,那樣不自由。座位在哪里無所謂,只要能看清黑板上的字就可以了。前排后排我都坐過。
小羅:我喜歡坐前排,因為坐前面聽課會認真一點,學習不敢馬虎。畢竟在老師眼皮底下,有什么小動作老師都一目了然。另外,坐前面發言機會要多一些。一舉手老師就看到了,而且很容易一抬手就叫到我。
小芳:前排都是學習不好的同學坐的,我不喜歡坐在那里。我喜歡坐中間,也不一定在最中間,每一列的中間都可以。主要是坐中間周圍可以有很多同學交流,問問題很方便,當然說悄悄話也會多一些。不會影響學習呀,我們會注意控制的。后排不太好,會有一種被遺棄的感覺。不過,我們現在的班主任很有方法,他說成績最好的坐最后,大班長學習委員都坐在后面,因此坐后面都成了榮耀的象征了。
小泉:我們座位都是老師排的,好像他都有考慮,比如好動的跟安靜的坐一起,成績好的跟成績差的坐一起,男生跟女生坐一起,反正怎樣有利于保持教室安靜,有利于大家學習的,老師就會怎樣排。我覺得這樣排很好啊,我不喜歡教室太吵鬧,安靜一點好。估計有些太活潑的同學受不了。
小強:老師排座位太歧視人了,我坐后面幾個月都沒動過一次。那些成績好的不好的都得到過關心照顧,一會兒照顧他近視了,一會兒照顧你學習了,就沒人照顧我一下。真想哪一天也近視一次,讓他給我換個座位。沒有跟他講過,覺得不是大事,不好意思。
小軍:我們的老師很勢利,哪位學生家長對她好,她就很熱情,就會把那同學排到中間的座位。而對那些成績不好的同學就把他排在最后,上課也不管他,只要他不搗亂課堂就行。
小游:我覺得座位要經常換一換,老待在一個地方沒有新鮮感,容易產生倦怠。另外一段時間換個角度看黑板,也有益于我們的視覺健康嘛。我們班主任就規定兩個星期換一下座位,整排移動,這樣人人有機會坐到中間,比較公平。
小賀:我覺得現在的座位都很古板的,橫齊豎直跟軍隊里戰士排隊一樣,讓人感覺太拘束。我去年夏天參加出國夏令營活動,看到過美國的學校,那里的桌子不像我們這樣一排一排的,都是一組一組的,大家圍在一起學習。那些桌子可以拆開組合,同學喜歡跟誰在一起學習就可以將桌子搬過去。所以,每個組的桌子組合形狀都不同,多的組七八個人一起,少的組兩三個人一起。他們上課學習挺隨意的,不像我們要求坐端正,他們可以倚靠在椅背上,也可以坐在地上或者蹲著聽,如果自己覺得舒服的話。我很羨慕他們的自由。
小天:現在老師排座位也有分成板塊的,四人五人一小組,每小組設組長主持人記錄員什么的,上課往往組織較多的討論,老師也會出示學習任務和要求,由組長組織我們自學或者討論。這樣的課堂比較輕松,但是也會有人注意力分散,借機會開小差的。
二、教師視點
陶老師:給學生排座位很頭疼。一個教室中心位置也就幾個,誰都想坐哪兒怎么可能呢?安排邊上的或者后排的,碰到好說話的家長倒也罷了,遇到不好說話的家長就有麻煩了,要解釋一大堆,沒準還要答應他過兩天再調過來。其實,老師排座位不是簡單地憑個人好惡來定的,都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比如成績不好的要找一個優秀的學生在他邊上;好動的愛講話的要找一個很靜的孩子跟他同桌;兩個成績差不多的坐一起有的可以相互競爭相互學習,有的可能關系太熟了,反而會影響學習。諸如此類,有的家長不明白,不理解老師的意圖。所以往往讓老師束縛手腳,影響到教學。
柳老師:安排座位看似簡單,好像只是個座位,學生坐哪都可以,其實不然,不同的座位且不說對學生的心理有著一定的影響,就是從教學來說,不同的座位編排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
比如很多老師都注意培養和利用小助手協助輔導后進生學習,安排時就要事先搭配好,方便組織;有的老師課堂上經常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開展教學,座位編排就要適應這種需要;有的課堂注重同桌交流,有的側重自主學習,這都需要合適的座位安排與之相適應。所以,有經驗的教師在開學初都會認真分析學情,盡可能地將學生座位編排與教師的課堂教學結合起來,方便課堂教學的組織管理。
胡老師:學生編排最好要參考學生的意見,只要學生的真實意圖不是違逆學習擾亂秩序的,都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讓學生挑選同桌伙伴。教學活動本質是一種交往活動,有教師與學生的交往,也有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往。學生學習需要伙伴之間的交流碰撞,才能印象深刻,不管是陳述性知識還是程序性知識,經過反復多樣的呈現才會得到內化鞏固。傳統的通過學生相互隔離的做法實際上隔斷了伙伴間的交流,浪費了小伙伴間相互學習交流的資源。教師妄圖掌控課堂,因此對學生采取堵截、隔離。這實際上還是教師中心、秩序至上的傳統思想在作怪,不是以人為本的教育。理想的座位編排應該在學生自由選擇的基礎上,結合教學和管理的需要,作適當的微調,使之更順應學生的學習需要。
扈老師:目前學生的座位編排還是以傳統的秧田式為主。教師對課堂的控制仍然很強,這種形式適應教師主導下的課堂教學,客觀上反映了當前教師仍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的教育觀念。新課程倡導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倡導探究式學習,這些要求必然影響到學生座位的編排。有一些改革力度大,理念先進的學校和教師,在學生座位的編排上作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嘗試,有馬蹄形的,有圓形的,有扇面式的,有對列式,有分組式的,有自由式的,還有“田”字型、“凹”字型等許多方式。各種不同的編排形式對應著不同的教學需要和教育管理的需要,我覺得一個真正的教育理念先進,銳意教學改革的老師一定會關注到學生座位編排,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價值的。
三、筆者視點
小座位,大學問。編排座位盡管看起來普通不起眼,但實際上它是教學空間的組織形式,是教育空間資源的一種分配,直接影響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交互作用及學生之間的人際交往、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教學信息的反饋等。有一些研究表明,座位的編排不同,會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習效率、課堂紀律、健康人格等都有一定的影響,比如說,編排座位會影響孩子們的學習效率,一般來講,坐在前排或者坐在中間的孩子,他的學習因為處于老師監控的范圍,他課堂上的學習效果要比坐在后面和兩側的孩子學習效率可能高一些,同時,編排座位還與他整個的課堂紀律情況正相關聯,一般來說,坐中間和坐在前排的孩子,不容易搗亂,而坐在后排的以及兩側的孩子,因為他離教師視線控制范圍比較遠,就會容易出現課堂上搗亂的行為。教育無小節,處處皆學問。一個看似平常的管理行為,其中蘊含著如此豐富的教育內涵。
但是,客觀上存在不少老師忽視或者漠視座位編排的教育價值,有的只按照身材高矮排座,有的只根據成績優劣排座,也有的則考慮是否便于管理確定怎樣排座,也有放任學生自選隨意搭配,最多的則是排座仍只按照傳統的秧田式排列,缺少創新。這些客觀上揭示了教師教育理念還比較保守,對座位編排的教育價值缺乏認識和重視。對此,班主任首先必須在思想上要重視學生座位的編排,要從教育的高度看待編排座位的行為。正如英國學者威爾肯森(Clive Wilkinson)所說,“教室的環境布置與位置安排是學生獲得學習機會的關鍵”。唯有思想上重視了,認識到教育必須以人為本,促進學生的發展,編排座位也是教育行為,這樣才可能慎重對待,不至于簡單草率。
座位編排以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為中心,應用空間的多用性、易變性和擴展性,確保空間的最大運用和課程活動的完全擴展。每位班主任既要關注學生的生理基礎,又要關注學生的心理性格;既要考慮學生的學習需要,又要考慮學生的生活交往實際等。有經驗的教師能根據學生不同的性格、習慣、學習基礎、視聽能力,以及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的組織等等,進行綜合的考量,巧妙地編排座位,以有效促進每個學生健康發展,比如說孩子的視力問題、身高問題、性別問題、交往問題、個性性格問題等,都要充分考慮周到。
班主任編排學生座位需要制定一套相對固定的規則,規則之下人人平等,以此指導學生座位編排,便于實際的操作,也可以服眾。規則的產生可以來自于學生,也可以由班主任制定一個草案,讓學生參與討論修訂。這一方面是對學生應有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是為后面規則的執行作了合理的鋪墊。當然,座位編排的規則有時也會與學生的個別需要可能發生沖突。對此,班主任要發揮協調作用,要審時度勢,了解孩子的實際情況與規則之間的分歧所在,從而進行適當的變通。既要做到堅持原則,又要做到適當變通,必要時可以將普遍性的問題交由學生討論修改規則,讓規則更人性化,服務于學生。
總之,科學編排座位不僅關系到課堂教學效率,而且會影響學生的性格、交往能力等的發展。因此,班主任應積極探討科學編排座位的藝術,營造和諧的學習氣氛,力爭為每位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教育的邊界就是生活的邊界,哪怕只是座位編排,也能反映教師對學生的關愛,反映教師對待教育的用心程度。新課改理念倡導教育“以人為本”,座位編排也當以生為本,為學生的發展保駕護航,貢獻力量。
(作者單位:江蘇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江寧分校)
責任編輯 李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