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到了,耳畔國歌嘹亮,眼前紅旗飄揚,伴隨油然生起的一種莊重的情愫,每一位有志于文明傳承的師者不經意間都會捫心自問:在一個價值多元、社會正在激變轉型的時代,“我”的價值何在?“我”應如何自我驅馳以展現才華、綻放自己的生命之花?
對于事業乃至人生而言,信念無疑是最重要的。
有這樣一個故事讓人久久感懷:在美國洛杉磯曾經發生一場大地震,一位年輕的父親在安頓好受傷的妻子后,馬上奔向兒子上學的學校,此時學校已變成一片廢墟。當多數孩子的家長看到現場已無搜救生命的可能絕望離開之后,他仍沒放棄用雙手挖掘泥土;當救援工人到達現場勸他離開,他仍沒放棄。最后,他把他的兒子從廢墟中救了出來。
一個信念堅定的人,他的眼神是執著的,他煥發的動力是無窮的。無論他的“信念”指向什么,他都可以獲得“救出自己兒子”般的足以自豪的人生經歷和體驗。而豐富的經歷和深刻的體驗則是成功人生的重要尺度之一。
較之選擇職業時猶豫徘徊、干工作時眼高手低、畢生行色匆匆卻終無所獲的一些人來說,終身從教應是教師引以為傲的一件幸事。我們心無旁騖,在教書育人的平凡生活中發現人生的意義,找到歸屬感,并體現和創造自身的價值……印度詩人泰戈爾說:“花的事業是甜蜜的,果的事業是珍貴的,但是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總是謙遜地垂著綠蔭。”我們憧憬花開卻無時不以“葉”的姿態“謙遜地”生活著——這種謙遜是一種執著,是一種生命樸實無華卻始終如一的怡然狀態。
有人說,從事教育事業對人的要求其實并不高,一顆愛心,一腔熱忱,如此而已。這個“一”的珍貴在于教育者傾其所有、毫無保留,它傳遞的是教師教書育人、誨人不倦的赤子之心。“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當是優秀教師光彩照人的人格寫照。
教師對于學生一點一滴的愛,對于教育大廈一磚一瓦的奉獻,都是教師忠于內心信念并安身立命于教育事業的具體體現。教師的從教生涯不僅需要智商支持、情商參與,更需要栽植一株信念樹,不斷地培土澆灌,方能從容優雅地走下去。
因了信念,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教師也會變得非常重要——于國于民都不可或缺。
(作者單位:江蘇新沂市教育局)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