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四個月來,內地最火爆的綜藝類電視節目無疑是由浙江衛視強力推出的《中國好聲音》(The Voice ofChina)。這是一檔大型音樂類真人秀節目,源于荷蘭節目The Voice ofHolland,同時也承載著美版、英版同名節目的熱度,在中國首播便好評如潮,而屏幕外,“中國好聲音”一詞并沒有因為唱罷而消弭,依舊如火如荼地為人們津津樂道,甚至在報紙、網絡等媒體上開始衍生出了“中國好××”的流行語模。如:
(1)“漫畫黃金周”好戲連臺“中國好漫畫”佳作頻出(中國文化報2012年10月9)
(2)送走了“中國好聲音”,我們迎來了“中國好作業”(武漢晨報2012年10月10日)
(3)《夢想秀》催生中國式標簽“中國好媽媽”受追捧(網易娛樂2012年10月13日)
(4)最炫國民風喚不回“中國好質量”(法制日報2012年10月14日)
(5)“中國好聲音”何以成了“中國好霸王”?(東方網2012年10月15日)
緣何“中國好××”能夠如此風靡呢?
首先,從語法結構來看,“中國好××”是典型的定中式偏正結構。這樣的組合關系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融合了范疇(“中國”)和性質(好)的框架,凸顯了焦點信息“××”。而“××”大多是由雙音節名詞來充當,加之雙音節的定語“中國”,使得由五個漢字構成的語模簡潔凝練,朗朗上口。
其次,從語義上來看,“中國好××”鮮明地表現了“出類拔萃、超群出眾”的基調。形容詞“好”在感情色彩義上屬于褒義詞,因而多表示贊揚或滿意義,如例(1)(3)(4),但是并不妨礙人們將其用于反語以表達一種嘲弄和反諷義,如例(2)(5),這也體現了該語模的表現張力。
再次,從語用的角度看:第一是這個語模是種認可和肯定的標簽,如例(1)(3)(4)。有人說過“真正的好壞是與對手比較才能知道”,能夠被大眾和媒體標以“中國好××”,說明這是經過比較斟酌后的一種推崇,人們樂于接受這樣的定位。但是,人們也同樣善于用這樣的語式正話反說來增強語言的鮮明性和生動性,如例(2)(5)。第二是報刊、電視、網絡等媒體為其風靡提供了宣傳載體。《中國好聲音》不僅用音樂叫醒了我們的耳朵,更因劇透、造假等敏感話題讓人應接不暇,如此高頻率的視聽沖擊,想忽視都很難。而為引起大眾的興趣與注意,媒體樂于將模仿節目的名稱當作吸引觀眾眼球的噱頭,以達到借力使力的效果。
最后,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這種語模的產生是從眾效應與創新意識之間平衡的結果。隨著“中國好聲音”這個專有名詞使用頻率的增加,逐漸出現審美疲勞。而在它原型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地嫁接后,開始大量出現以“中國好××”為模板的新短語,甚至還陸續催生出了“××好聲音”“××好××”的語模(如微博好聲音、百度好帖子等),舊瓶裝新酒,熟悉又新穎。這些陸續出現的新短語既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大眾的注意,又能延長大眾的審美時間,從而使大眾更加有效地關注傳播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