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商在非常艱難的環境中,把最強的堅韌性和最大的靈活性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他們不僅僅誠信,他們還有戰勝強者、戰勝一切的能力。
晉商是指14世紀中葉到20世紀初,從事商業活動的山西人。在明清時期,一代又一代晉商,以超人的膽略和智慧,將中華文化的和諧理念、誠信經營融入到商業實踐之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成為我們今天經商取之不盡的智慧源泉。
儒文化熏陶下的晉商
晉商能夠獲取巨大成功,是受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的影響。他們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形成勤儉、誠實、守信等特點。儒文化不同于道家哲學的順其自然或是無為而治,強調個人要做出一番事業,同時儒文化更注重“家庭觀念”,注重商人誠信。
“家庭”在晉商的處事行為中顯得非常重要,家庭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父輩與晚輩的關系是有嚴格的等級之分的,父輩對晚輩是絕對有權威的。可以說,儒家早已把對父輩的絕對服從的觀念灌輸給了千萬個傳統的家庭。作為一家之主的“父親”對于自己的地位私毫不敢懈怠和含糊,對于自己應該承擔的職責更是心中有數。他必須積極進取,甚至“知其不可而為之”。
儒文化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不論是宗師官員還是普通百姓,都在積極汲取儒文化精神上的養分。在明清時期,沒有哪一種文化能比儒文化的影響更大。儒文化在強調勤儉的同時,便是誠信了。范仲淹以為“惟不欺二字,可終身行之”,司馬光解釋:“誠者天之道,思誠者人之道,至臻其道則一也。”“致”“誠”之道必須自“不妄語人”即“不欺”始,經過長久的修養,一個人才能達到“言行一致,表里相應,遇事坦然有余地”的境界。“誠”與“不欺”上通“天之道”,這為此時的道德找到了宗教性的超越根據。儒家思想的長期宣說,把這些觀念深深印刻在商人心中,所以商人對誠信二字的重視已是順理成章的事。
誠信大于天
據《易·系辭》記載,早在堯、舜、禹時代晉商就出現了。據《國路·晉語》記載,晉文公時,山西的榆次、安邑(今運城)就是有名的商業重鎮,尤其在明清以來五百年間,晉商發展到鼎盛時期。長期執掌內外貿易之牛耳,以雄財善賈而飲譽海內外,其秘決之一就是誠信經營。
誠信是晉商的價值核心,也是他們的商魂。孔子說:“民無信不立”;孟子說:“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司馬光說:“誠者天下之道。”他們都把誠信視為人的立身之本,處世之道。如祁縣喬家在包頭的復盛油坊,一次運胡麻油回山西銷售,經手員工為圖厚利在油中摻假,掌柜發現后令他們立即全部傾倒重裝。清朝末年,平遙城內有個討飯的老太太拿著1200兩的匯票到日升昌兌付白銀。這張匯票歷時30余年,日升昌經查驗無誤后立即將本息全額兌付。原來,這個老太太年輕時,丈夫是做皮貨生意的,賺錢后辦成匯票藏在身上,在回家途中染病身亡,幾十年后老太太摸丈夫唯一的遺物夾襖時無意中摸到這張匯票。從此日升昌誠信為本、童叟無欺的聲名大振。日升昌票號始終認為:“一日耍奸,可以欺市,二日耍奸,可以愚民,但沒有哪一家商號,能夠數年,數十年靠耍奸混跡于世。”
晉商在法律文化缺失的年代,靠誠信鑄造了舉世驚嘆的輝煌。缺乏誠信是制約市場經濟發展的瓶頸,不誠無信不僅僅是個別人、個別企業的現象,它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經濟的正常運轉。當前,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發展,都在急切地呼喚誠信的回歸。誠信作為個人的品德,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誠信作為社會準則,是每個人都必須遵守的。
和諧理念融入商業實踐
晉商另外一個成功的經營之道就是把和諧的理念融入商業實踐,高度重視各方面的和諧,包括財東與掌柜、伙計關系,同行同業關系,客戶關系的和諧等等。
和諧就是協調、和緩、謙和、和衷共濟、團結合作之意。晉商的和諧經營之道為他們帶來了滾滾財富。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說明人和人之間關系的和諧非常重要。晉商認為“和氣生財”“和為貴”“凡事不做過分事”,以日升昌為代表的晉商票號,實行了嚴格的兩權分離制度。掌柜(經理)對商號資本和人事全權負責,財東(董事長)不加干涉。財東只有首任掌柜的聘任權和分紅權,下任掌柜由上任掌柜聘請。掌柜一經聘用,財東則委以全權,掌柜做到忠心事主。掌柜對外代表商號,而財東則不能以商號名義在外活動,不得在號內食宿、借錢,不得指使號內人為自己辦事,不得干預商號業務。這就是晉商的用人而不疑人,只有不疑人才能產生很好的和諧效應。
晉商這種商幫和諧的群體精神,來源于家族間的孝悌和睦。明代晉商李明性說:“夫為弟子壯不能勤力,將坐而食父兄乎?”于是“挾資賈秦隴間”,他在商場上以聰明和智慧而致富,又“內行周慎,孝睦于父兄。仲兄卒,無子,以己次子后之。治家甚嚴,族子甲出錢收息過當,召而責之,手裂其券,自是舉宗凜凜。”在現代企業中,企業主和員工都要達到同一個目標——共同富裕,這樣才能和諧相處,達到和諧管理的效果。如果企業主違背這一目標,只顧自己賺暴利而不顧員工的死活,那么就會發生矛盾、沖突,發生嚴重的“不和諧”事件。所以,和諧管理與科學管理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獲得最優效果。兩者完全可以統一,和諧管理是科學管理的文化內涵,屬于科學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留下無盡的思索和回味
晉商,作為一段歷史,已經翻過去了,但留給我們的是無盡的思索和回味。晉商的誠信觀念,晉商的儒學精神、和諧理念、強者意識等等都是我們今天需要認真學習和效仿的。
明清時期,政府對于商業活動并不是十分的鼓勵和支持,晉商在非常艱難的環境中,靠自力自強、含辛茹苦尋找一切機會,把最強的堅韌性和最大的靈活性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他們的靈活、善于和政府打交道的公共關系能力逐漸變為他們的文化核心,他們不僅僅誠信,他們還有戰勝強者、戰勝一切的能力。
在今天看來,晉商繼承和融會了歷史上豐富的商業經營經驗和自強創業精神,這些經驗和精神在我國的商業思想文化史上產生了強大的吸引力和創造力。使得“晉商”這一自發組織而成的商業群體,在歷史傳統思想文化的熏陶下,吸取先輩的優秀經商思想,總結前人艱苦創業的實踐史,積累了豐富的經營訣竅,悟出了多方面的理財之道,增長了經營的知識才干,優化了自身處世為人的文化素養和精神素養。在瞬息萬變、強手如林的商海搏斗探索中,前赴后繼、自強不息,終于跨入歷史上明清時期幾乎獨占全國金融資本和稱雄全國商業資本的輝煌時代,創造了中國商業史上最燦爛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