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主義價值觀是和諧社會建設的倫理基礎和倫理秩序的支持與支撐。獨立學院承擔著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加強對獨立學院學生的集體主義教育,對培養和諧社會的建設者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獨立學院學生集體主義教育的現狀
在當今社會多元化價值觀念的影響和沖擊下,大學生的價值觀念不可避免地發生著變化。目前,獨立學院學生集體主義觀念不強,表現為集體主義觀念模糊、集體主義意識淡薄、集體主義精神缺乏等,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價值取向多元化,少數學生表現出缺乏甚至質疑集體主義精神
學生的價值取向多元化主要表現在大學生的個人主義趨向漸強而對集體主義認同漸弱。少數學生存在集體主義就是以犧牲個人利益為代價,集體主義完全無視個人利益的存在等思想,表現出對集體主義的不認同甚至是誤解。他們沒有集體意識,缺乏集體主義觀念,常把個人與集體對立起來,表現出不愿為同學服務、不愿承擔社會工作、不愿參加集體活動等行為。功利化和現實化的價值取向讓他們把個人利益的得失程度作為衡量一切的標準和依據。重實際,輕理想,目的性強,功利心重[1]。究其原因,有對集體主義的誤讀和對個人主義的認識誤區,更是我們對集體主義價值觀教育的不足與消解。
社會和家庭只重視分數而忽視對學生人文價值觀教育,高校又對培育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不夠重視,學生們往往只片面理解和接受個人主義,忽視實質上的工業化大生產的社會更需要集體合作。目前,獨立學院學生班級專用教室少,班級概念趨于淡化,小團體和個人的概念增強。班級活動容易流于形式,班級凝聚力和向心力不足,班級建設質量不佳。由此可見,社會環境、學校環境、家庭環境都為學生的本位意識提供了滋生和蔓延的土壤。
2自我主體意識突出,學生難以融入集體生活
當今大學生的自我成長經歷和社會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使得他們的自我主體意識不斷加強,他們對自我主體需要的尊重,對自我價值實現的關注與追求異常強烈[1]。但是由于自律性太差,他們達不到集體生活需求的一致性和規范性,對于集體強調的規定和紀律等等種種約束難以適從,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自由散漫,不能遵守各項規章制度。他們一方面展現出主體意識較強的優點,另一方面又表現出自理和自律能力較差的缺點,導致在現實生活中很難把自己當成一份子融入集體生活。
3人際交往障礙,學生未能創建集體和個人“雙贏”局面
他們習慣于在網絡上尋求情感宣泄,用人與機器的交往代替了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現實交往,導致學生現實中的人際溝通能力不足,人際交往能力較弱。在脫離家庭的大學住宿生活中,這種欠缺更是日益放大和明顯。雖然獨立學院學生普遍愛好廣泛、多才多藝,但由于缺乏集體意識,不能與團隊成員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團隊活動時整體協作能力較差。他們在團隊活動時總是遭遇尷尬,在努力表現自我才能與團隊整體協作之間出現矛盾。人際交往障礙導致他們不能很好地將個人利益融于集體利益之中,達不到集體建設與個人發展互促互進、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二培養獨立學院學生集體主義觀念的途徑
大學生集體主義教育的具體內容主要包含增強大學生集體主義意識,培養大學生集體主義情感和鍛煉大學生集體主義行為習慣等方面[2,3]。在當前社會思想、觀念和文化大交融的時代,獨立學院學生思想活動的獨立性、多變性、選擇性及差異性日益增強,這就要求我們開展集體主義價值觀教育的方式方法也要不斷開拓與創新。
1正確理解新集體主義價值觀的科學內涵,發揮其對學生集體主義教育的指導作用
新集體主義價值觀摒棄了舊集體主義觀只片面強調集體利益,否認和輕視個人利益的狹隘觀念。新集體主義價值觀在重視集體對個體的關心、引導情感歸屬的基礎上,更加重視公正、平等、民主和個性,是一種包容多元的有機整體。在集體主義原則下,個人與集體互為目的和手段,個人存在于集體,但不湮沒于集體,而是在集體中發展自我[4]。既強調集體利益的個人性質,把集體利益看做是個人利益總和的載體,又同時強調集體利益自身的獨立價值,把集體利益看成是個人利益的一種過濾器和道德價值導向目標。集體主義內涵啟示我們,在進行集體主義教育的同時,我們應該注重學生個人的思想建設和發展,要把學生個人的思想建設融入集體的建設之中,優秀集體的發展應該促進個人的全面發展,二者互相促進,相輔相成。大學生只有真正明確集體主義的科學內涵,才能摒棄以往對于集體主義的消極內涵的影響,真正從內心接納和繼承并發揚集體主義,高校集體主義價值觀教育才能顯現實效。
2豐富校園文化,發揮校園文化對學生集體主義教育的熏陶作用
健康高雅、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對大學生的成長有著潛移默化的促進作用。校園文化是一種適合高校特點、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活動為主要手段、以校園精神為主義特征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獨立學院要注重創建優良豐富的校園文化,利用豐富多彩又喜聞樂見的學生活動為載體,開展以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價值觀為導向的各種課外活動。讓學生沐浴在高昂的文化氛圍和濃厚的學術氣氛中,自覺培養性情、陶冶情操、砥礪品質。積極搶占一切宣傳陣地,如網絡、廣播、報刊等,旗幟鮮明地宣傳集體主義,謳歌集體主義精神,表彰踐行集體主義思想的典型,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同時要充分發揮輿論媒體的監督作用,及時曝光和批評違背集體主義的行為,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社會提倡什么、反對什么[5]。扎實推進高尚學院文化的宣傳和教育工作,讓學生在校園文化和輿論的良好育人氛圍中自覺接受集體主義價值觀,推進大學生集體主義價值觀的教育。
3努力加強班集體等學生組織建設,發揮“真實集體”對學生集體主義教育的強化作用
真實的集體是集體主義價值觀孕育生成的落腳點。班級是高校學生管理的最小單位,班集體建設的好壞對學生的德育教育至關重要。學院要克服困難,努力為班級提供固定的活動場所,讓同學體會到班級的存在感。大力加強班級文化建設,抓好班主任和班干部工作,利用比賽和競爭等形式開展各種班級活動,讓學生在參與班級活動的過程中自覺融入班集體中,強化集體意識,增強集體榮譽感。獨立學院學生興趣愛好廣泛,大多喜歡參加各種學生組織。因為共同興趣而自發組成的學生組織是溝通個人自由與公共規范的中介,是形成集體主義精神的關鍵。我們要大力建設各種學生社團和協會組織,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發揮社團和協會的獨立性和參與性,進行集體主義教育。通過抓好班級即“有形集體”和學生組織即“無形集體”的平臺建設,增強個人對真實集體的歸屬感和認同感,發揮“真實集體”對學生集體主義教育的強化作用。
4積極拓展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發揮社會實踐對學生集體主義教育的支撐作用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社會實踐活動是培養大學生集體主義價值觀最生動、最直接的形式,實踐中的集體及集體主義的狀況,直接影響大學生對集體主義理念的內化與踐行。學院要積極引導學生走出校門,深入企業、社區等基層,從多方面、多層次、多渠道開展教育幫扶、法律援助、專業實習、志愿服務、社會調查、勤工助學等社會實踐活動。堅持課內與課外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學習與勞動相結合,提高社會實踐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通過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的蓬勃開展,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為社會服務,強化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團隊意識,構筑學生的協作精神和抗挫能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敬業精神,既檢驗和鍛煉了學生,也服務了社會,讓學生真正領會集體主義的深刻內涵。幫助學生深刻認識到把個人融入集體帶來的真正實效,即優秀的集體更能促進個人的健康發展,讓學生在實踐中自主衡量個體與社會的價值觀,學會甄別和自覺抵抗不良價值觀的侵蝕,真正肩負起歷史和國家賦予的重任。
5創新學生考評機制,發揮“集體考評”對學生集體主義教育的導向作用
當今大學生主體意識強烈,特別重視集體和集體中的同伴對自己的評價,積極謀求實現自我價值,渴望得到外在的認同。因此,獨立學院要摒棄以往單憑分數的學生考評方法,創新學生考評機制,在考評機制中應該融入并且重視集體及同伴對學生個人的評價。以班級、社團、公寓等為集體實踐的載體和操作平臺,將集體置于競爭環境中,建立完善科學的集體評價體系,如開展優秀集體的評選活動,將每個集體成員的表現都與集體的整體成績相關,集體也依據成員的表現對個人進行考評。這樣學生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融為一體,集體與個人就建立了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榮辱關系。“集體考評”制度能有效引導學生融入有利于促進個體不斷完善的集體中,有助于學生形成健康而牢固的集體意識,強化集體主義價值觀。
參考文獻
[1]黃昭彥.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在當代大學生價值觀教育中的有效結合[J].傳承,2010(2).
[2]陳華.當代大學生新集體主義價值觀的構建[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0(9).
[3]狄奧.當代大學生集體主義價值觀現狀與教育對策研究[M].中南民族大學碩士論文,2008,1.
[4]陳莉.走向后集體主義—當代大學生文化的價值分析[J].大學教育科學,2009,1.
[5]楊紅梅.當前提高大學生集體主義教育實效性的思考[J].前沿.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