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教學最早可追溯到蘇格拉底的“產婆術”以及孔子的“啟發式”教學。問題教學對于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都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在西方發達國家,問題教學在經歷了古代的思想萌芽、近現代學者廣泛地理論探討,現已得到了廣泛地應用。在我國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問題教學已經引起了教育理論界實踐工作者的廣泛關注和爭論,業已成為我國目前教育理論界和實踐工作者共同關注的一個熱點話題。
一問題教學的內涵
對問題教學內涵與本質的準確把握,是有效開展問題教學的前提和基礎。如果基于已有的教學經驗,單從字面來理解,人們習慣性地會把問題教學理解為以問題中心的教學方式或是一種教學手段,也就是問題教學法,或者是提問法等等。基于這樣的理解,勢必會將問題教學理解成為一種教學方法,即充分發揮和利用問題在教學中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設計問題、穿插問題以促進有效教學的一種教學方法。
然而,如果簡單地將問題教學等同于或約等同于問題教學法,則是對問題教學的一種狹隘且片面地理解。我們認為,問題教學不僅僅只是一種教學方式或教學手段,更應該將其理解為一種基于創新價值訴求的教育教學理念,一種系統的教育教學思想,一種全新的現代教學理論體系,是對傳統的講授式為主的教學思想理論體系的革新,是對傳統的教學模式的一種超越,也是對現有教學理論模式的重要補充。簡單而言,問題教學是一種在創新教育價值理念指導下,以“問題意識”作為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以“問題情境”作為教學實施的基本背景,以“問題能力”作為教學評價的基本準則的一種教學模式。馬赫穆托夫認為:問題教學包括問題情境的創設、問題的提出、問題的解決等一系列復雜有序的過程。可見,“問題”是問題教學的靈魂,貫穿于問題教學的每個環節。
第一,“問題意識”是教學設計的端點,貫穿于問題教學的始終。問題是教學活動的起點,更是問題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胡適曾說過:“問題是知識學問的老祖宗,古往今來一切知識的產生和積聚,都是因為要解答問題。”因此,教師應本著強烈的“問題意識”來進行問題教學設計,整個教學設計從問題開始,經由問題情境及問題解決等環環相扣的“問題”環節,以問題結束,這是問題教學設計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則。
第二,“問題情境”是問題教學的核心要素,是教學實施過程中的基本背景。問題不僅是激發學生求知欲的前提,而且還是學生理解和吸收知識的前提。知識只有圍繞問題而展現出來,才能很好地為學生理解和接受,才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建構知識,進而才真正成為其內在精神世界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教學活動圍繞教學設計中的“問題情境”而展開,只有使問題情境存在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師生圍繞問題不斷探究、思索和追問,才能保證教學過程的連續性和有效性。從這個意義上說,問題情境應成為教學實施的基本背景。
第三,“問題能力”是問題教學的目標追求,也是教學評價的核心指標。問題能力不能單純理解為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其還包括問題意識的培養、思維品質的提升等方面。問題能力也可以理解為學生的一種綜合創新能力,問題是教學活動的歸宿。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不僅僅是為了增進知識,更主要地是為了引發更多新問題,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維水平。問題教學不以“消滅”問題為目的,而是以“生產”問題為旨歸,應當是在初步解決已有問題的基礎上引出更廣泛、更深刻的新問題。這些新問題出現的意義,不僅在于它能使教學活動持續進行,而且更重要地是在于它能把學生引上自主探索、積極創造之路,培養其創造思維和創新精神。換言之,問題教學追求的不單純只是知識本位的結果性目標,而是能力本位的過程性目標———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在問題教學模式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內容應多元化,學生“問題能力”是否養成,則是衡量問題教學實施是否成功的基本準則。
二問題教學的本質
第一,問題教學蘊含的是一種啟人心智的創新教育理念。不同的教學模式體現著不同的教育理念。傳統講授式教學的核心目標是對現有知識的了解、掌握和運用,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設計、教育教學組織模式、教學方法及教學評價機制等等,都是圍繞“知識傳承”來進行,體現的是知識本位的教育價值理念。而問題教學是基于以人為本的教育價值理念,是一種以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參與意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等為主要目標的教育價值觀。問題教學過程中,從教學的設計、實施到教學評價,都圍繞著“問題”來進行。學生在問題情境→問題歸納→解決方案→新問題情境等環環相扣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能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新的知識和信息,而且能在問題情境中形成一種問題意識和問題能力,能自主地從多維的角度去探究問題情境中問題解決的方式路徑,有利于培養出學生的創新思維品質和能力。
第二,問題教學彰顯的是一種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理念。傳統的課堂,學生只是“課堂機器”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件,一個等待填滿的“容器”,學生的作用在于滴水不漏地裝載教師傳遞過來的知識。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始終被知識奴役和束縛,以知識的傳承為中心任務,忽視了教學活動中人的因素,尤其忽視了學生的主體體驗和主觀能動性。只注重對知識的傳承與接受,勢必導致學生智能發展的畸形與片面。
而問題教學恰恰能從很大程度上解決傳統的課堂教學中“見物不見人”的傾向,能充分彰顯出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理念。首先,從主觀方面來講,問題教學的核心教育教學理念就是倡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為本,這是問題教學設計和實施的起點。其次,從客觀上來講,實施問題教學,必須遵循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問題教學的特點是教師是以問題來設計教學、以問題來架構教學、以問題來引領教學、以問題來結束教學,教師要想收獲教學實效,那么問題的設計和實施就必須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換言之,教師的“教”必須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這從客觀上強調了以學生為本的學生中心地位,彰顯了現代教育理念所提倡的素質教育。
第三,問題教學隱含的是一種注重教學過程設計的現代教學思想。傳統的講授式的課堂目標關注結果,而問題教學課堂目標更加注重追求過程。問題教學模式中要求教師能有意識地設計教學目標、教學流程、教學實施及教學評價等環節,教學設計的初衷既是為了預設的目標,更是為了教學過程中能有更多的生成性目標(如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思考問題的方式和角度、思維的深度和廣度等),雖然教學過程中有些生成性的目標無法設計,但都希望通過有效的教學設計能更多地促成生成性教學目標更多更好地實現。正如前蘇聯問題教學專家馬赫穆托夫認為的那樣:問題教學是發展性教學的高級類型,在這種教學結構中占主導地位的是對話設計和認識性作業。除了有意識地進行問題教學的設計之外,教師在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整個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問題意識、問題情境、問題呈現及問題解決等環節,以促成學生在收獲知識的同時,能在思維品質、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地發展與成長。問題教學中對這些生成性的目標的設計和追求,體現的是一種全新的現代教學思想。
三問題教學的價值
問題教學是一種創新教育理念指導下的教學模式,其價值蘊含于其內涵與本質之中,概括起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有助于實現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如前所述,傳統的以理論知識的傳授和記憶為主線的教學模式,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容易囿于“如何教”的思路中,教學設計更多地圍繞教師的“教”來進行,容易導致教學實施過程中學生主體地位的“旁落”,易走入教師中心、教師主體的怪圈。而在問題教學中,問題成為貫穿教學設計、實施和評價的整個過程。從教師的教學設計來看,就是從學生的“疑問”需求開始設計,由疑生疑,用疑導疑;從教學實施的過程來看,教學目標能否實現取決于學生能否主動地從“問題情境”中獲得新知,獲得思維、能力等方面的全面提高;從教學評價來看,問題教學的教學評價也不再是教師對學生的單方面評價,而是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互相評價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總之,問題教學的全過程都體現著教師引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地位關系。
第二,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潛能。學生通過講授的方式掌握的只是信息,不是知識。只有教師藝術地將已有的知識經驗還原為現實中的困境和無助,才能激起學生的探求欲望,這樣的知識才能成為學習者知道且信奉的信息。杜威早就講過,知識不能從一個頭腦直接植入另一個頭腦。在問題教學中,由于知識是經過學生自己的頭腦而獲得的,所以學習的過程帶有探索的性質,不僅能深刻地了解知識是什么、為什么,還能進一步開發學生思維的潛力和創新的能力。
第三,有助于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是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是所有學科教學的共同任務。通過問題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呈現,讓學生在“問題背景”式的教學過程中獲得新知和形成“問題能力”,不僅可以把知識藝術地還原為社會生活實踐中的困境和難題,而且可以讓學生學會如何分析和解決實踐中的問題,設想社會實踐時遇到的種種可能性,并建構解決問題的圖式,為將來服務社會做準備。
第四,有助于增進學生的創新能力。問題教學沒有提供現成的知識和解決問題的圖式讓學生識記,而是將學生置于生活困境中,讓其自己去發現知識,建構解決問題的圖式。建構解決問題的圖式需要問題解決者調動自己所有的知識儲備并結合問題情境對其進行加工、重組,所以它實際上就是學生運用和發展自身創造性的過程。另一方面,由于問題具有非良性結構,每一個問題都蘊藏著多種觀點與性質不同的理論,所以學生能學會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而且明白這種特殊的視角是必然的。這一過程實際上也是學生發揮創造性的過程。
參考文獻
[1]雅斯貝爾斯.什么是教育[M].鄒進,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1.
[2]吳式穎,任鐘印.外國教育思想通史(2)[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3]吳式穎,任鐘印.外國教育思想通史(7)[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4]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M].王承緒,譯.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5]安方明.論問題教學對教學論改革的意義[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1996(4).
[6]羅祖兵.教育學問題教學的問題情境及其創設[J].現代教育科學,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