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三聯學院日語系多年來認真開展實訓工作,按照應用型日語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實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為主,注重培養人才在實際工作中具有的各方面素質,包括語言溝通能力、跨文化交流意識以及人際交往技巧,系里積極開拓就業實訓市場,建立十幾個穩定的校企合作單位,并且實訓單位專業越來越對口,實現日語專業的實踐教學,提高了學生日語會話和聽力水平。實訓單位從單一性到多樣性,滿足了不同程度學生的要求。另外極力建立國際接軌的實訓單位,開拓赴日實訓的項目,積極探索跨文化海外實踐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平臺,充分讓學生學以致用。學生素質培養在開展一系列實訓工作中得到鍛煉。
一系領導高度重視實踐教學
系領導到國內外進行應用型本科教育考察,學習國內外高校的先進經驗。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現已確立了“以學生就業為導向,以職業能力為目標,走產學研結合之路,深化實踐教學改革”的實踐教學指導思想,提出了“人才培養要與專業培養目標相結合、要與企業生產實際相結合、要與理論教學相結合、要與課程改革相結合、要與職業技能鑒定相結合、要與學生就業相結合”的實踐教學目標與要求,為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特色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二日語專業實訓形式與途徑的多樣化
1國內實訓:國內實訓主要分為校內實訓、校外實訓
(1)校內實訓
課堂實訓:在任務驅動教學法指導下,進行課堂教學,使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探索、研究、實踐,教師指導,在學生與教師互動過程中,學生構建自身的知識。在這種方法指導下進行的學習,學生實踐機會多,知識掌握牢固。
校內基地實訓:加大投資力度,新建校內實訓室包括多功能口語實訓室、語音實訓室、日語翻譯工作室,滿足了日語專業的實踐教學需要。目前7間多媒體全功能語言教室、7間語音實驗室、1間日語情景會話教室。各項設施較為齊備,能滿足校內實訓工作的開展。為學生提供生動多樣的日本文化活動,日本教師在日語情景會話教室向學生展示日本人的各種生活習慣、禮儀和文化。還在實訓室裝配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介紹日本文化或者中日交流等方面的碟片,提供多種商務交流情景的影像資料,例如商務會議、商務談判、機場接待、辦公室禮儀等方面的資料,通過觀看影像資料、教師及時解答疑問的實訓方式,可以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日本文化,掌握必需的商務及人際交往禮儀。以每周10課時計算,多媒體設備完全能滿足日語聽力和口語等校內專業實踐課程的需求。
開展豐富的專業對口活動,打造特色文化:日語愛好者協會開展系列活動;櫻花杯演講比賽;每周進行日語角活動,邀請外教和專業老師等跟學生用日語交流,提高了學生的日語運用能力和交往技巧。此外,組織日の風故事大賽、看日劇、舉辦日本文化風情展、參加合肥日本文化周等活動,使學生了解日本的文化習俗,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積極參加校內外的日語演講表演比賽,并取得優異的成績。
(2)校外實訓
近年來開展了多種模式的合作教育,在校企合作培養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本科人才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在省內外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多年來系里成立系實訓工作領導小組,建立系實訓工作管理制度,對實訓學生實行跟蹤動態管理,并有實訓日志記錄,對實訓工作表現突出的老師和學生進行評優,實訓心得作為學習交流材料,每年的實訓工作均建檔保存,工作有延續性。因實訓工作成效明顯,系里連年被學院評為實訓就業工作先進集體。
2國外實訓:主要分為學校實訓、社會企業實訓
系里重視并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學校先后派出專家學者赴德國、日本等國交流或進修,聘請外籍教師數10余人,并與日本的高校結為友好學校,合作開展人才培養。
(1)學校實訓
不斷擴大與國外院校間的學術、科研的合作交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留學平臺。共有6批100余名學子赴日本久留米大學、北陸大學等大學留學。其中的20余名同學已順利考取了研究生,另有10多名同學獲得海外國家級和校級獎學金。此外利用假期組織學生到日本大學建立合作交流教育關系,為學生提供學習語言環境。
(2)社會企業實訓
與一般社団法人アジア文化交流協會合作,特別針對首屆本科畢業生,開拓赴日實訓的項目,積極探索跨文化海外實踐教學模式,為日語專業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平臺,充分鍛煉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以及學習鍛煉生活和其他的職業技能。
三注重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
一是鼓勵教師參加職業資格認證培訓,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應用型人才培養能力和產學研合作能力,取得相關的專業技術資格,如國家職業指導師、創業培訓師等;二是通過常規的申報職稱方式向主管部門申報相應的專業技術職稱;三是利用暑假期間選送專業教師到企業進行實踐培訓,打造骨干人才;四是積極組織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先后參加學院與日本有關的重大學術會議,還派骨干教師參加了若干次國內日語專業教學研討會。五是專業教師都畢業于內外著名高校,大多數教師有在日本留學、研修或在日企工作過的經歷。并且常年聘用兩名教學經驗豐富的日籍專任教師,他們用親身經歷來傳授,更加增強學生的實戰性。
四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是多媒體教學的設施短缺問題,制約著教師在實務展示、案例教學等教學環境的發揮,并限制了教師教育教學改革的積極性。現有的實訓設施條件仍然還不能滿足教學實踐的需要。
二是教學模式的研究和改革不足。基本上仍然以書面教材為主,缺乏行業培訓指導。學生在口語及相關技能操作方面并無太大優勢,因此并不能滿足企業的需要。
三是實訓教學師資隊伍建設緩慢。系里年輕教師較多,雖學歷高,但能夠適應滿足實踐實訓教學總體上的比重不高,只能從事專業教學工作,缺乏實踐教學環節的專門訓練,難以勝任相關的實踐指導工作。
四是學生定位不準,實訓就業概念模糊。時常為待遇更換實訓單位。用人單位一般只需要少量對口人員,不會有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工作崗位提供學生實訓,很難進行成班建制到企事業進行實訓,因此學生多以分散實訓為主,對實訓的質量監控和管理帶來一定問題。
五是從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的現狀來看,數量逐年增加、校企合作不斷加深、涉及行業領域不斷擴展、實訓基地效益日趨凸現,但因諸多原因,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模式單一,實踐內容與專業培養目標脫節,學校、企業和學生三者之間利益矛盾嚴重。重數量,輕質量;重建設,輕管理;相應的配套環節跟不上,導致對基地的管理缺位。
五為進一步強化實訓工作應采取的措施
一是新建出多元化、多途徑相結合的技能實訓教學模式,有效地將學生所學的知識有機地轉變為技能。通過形式多樣的實訓教學,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溝通能力、實戰能力等,打造應用型人才的隊伍。
同時,改革課程體系設置,適時調整教學計劃。全面實施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自主學習和訓練為主、開放型的實踐訓練新體系。
二是加強與企業深層次合作,重視基地的內涵建設。加強校企合作,轉變實訓基地的管理模式,應采取校內外結合、院系共管的建設模式,強調教學、科研、生產相結合,建立雙方“平等、互利、互助、互信、互動”的合作關系。同時院系里要從組織和制度上加強和改進對基地的管理,定期調研實訓基地,聽取企業與學生的反饋意見,檢查實訓效果,對各個實訓基地進行評價,篩選適合學生實訓,保證實踐課程內容順利完成。
三是培養出一支真正意義的實訓教學師資隊伍。通過支持并鼓勵教師進修學習,到企業、基層進行實踐鍛煉,打造骨干人才;利用暑假期間選送專業教師到企業進行掛職鍛煉或參加實踐培訓;支持教師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資格認證,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應用型人才培養能力;要求教師經常帶著科研項目到企業進行調研,提高產學研合作能力。
總之,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中日之間的合作進一步深化,社會對日語專門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大中型企業以及商務部門需要大量的日語口譯和能夠用日語進行商務交流的管理人才,特別是具有多種才能的復合型管理人才,對于學習日語專業的學生來說,職業定位不再局限于單純的日語口譯與筆譯等直接運用于日語的工作,而是放寬了視野,面向旅游服務、國際貿易、市場營銷等多種職業取向,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正因為這種日語職業定位的改變,在新形勢下給日語專業實訓工作帶來契機和挑戰。如何根據新形勢開展日語專業的校內外實訓成為我們亟待研究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周幼華.多維視角下的高校復合型外語人才培養探討[J].江蘇高教,2011(3).
[2]李相然,王憲杰.獨立學院實踐教學改革與實踐教學模式探索[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0(4).
[3]張耀宇.新建本科院校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0(12).
[4]黃敏玲.高職院校校內實訓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版),2011(10).
[5]袁媛.以校企合作教育推動大學生就業[J].江蘇高教,2011(1).
[6]于永華.培養大學生職業能力的理論與實踐探索[J].高校教育管理,2012(1).
[7]袁雙宏.淺談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J].職業技術,2010(12).
[8]甘茵.關于高職應用日語專業培養目標和教學改革的探討[J].科教導刊,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