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禮泉縣農民栽植柿樹歷史悠久。為了促進柿產業健康持續發展,筆者特對禮泉縣柿產業現狀進行了一番調查分析,并提出發展建議。供有關部門和廣大果農參考。
1 產業現狀
柿樹屬于高大喬木,適應性強,易栽易管易豐產,果實營養比較豐富,被稱作“木本糧食”。所以,大家對栽植柿樹的積極性比較高。
禮泉縣柿產業的發展,由無到有,由小到大,曾經幾起幾落,呈波浪式前進。近10年來,國家實行退耕還林,山區農民又在坡地和荒溝大栽柿樹。再加上農民也在河灘、渠岸、路旁和莊前屋后都栽植柿樹,柿產業又有了較大的發展。現在,全縣共有柿樹面積1 400 hm2,共有65萬株,年產柿子20多萬t。其中澀柿類占98%,甜柿類占2%。澀柿主要品種有火柿、火晶、火罐、尖尖水柿、平頂水柿、雞心黃、紅柿、木娃、重臺等;甜柿主要有富有、次郞等。柿樹主要分布在禮泉北部半山區和山區,其中有名的優生區是建陵鎮唐肅宗陵北側和西側的涼馬村、山西頭村和西洼村等。其果實色澤艷麗、味甜汁多,名揚四海,遠銷國內外。在楊凌第三屆農高會上,涼馬村產的火柿還榮獲了“后稷金像獎”。
2 存在問題
2.1 蘋果沖擊
禮泉屬于蘋果生產大縣。蘋果的經濟效益沖淡了柿產業,如蘋果園的落地劣果每1 kg價1.6~1.8元,等于澀柿價的2倍多。所以不少農民不積極采收柿子,造成柿子爛在樹上。
2.2 技術滯后
多年來,縣、鎮(鄉)和村上都沒有舉辦過柿樹高效栽培技術培訓班,不少農民對于柿樹如何整形修剪和防治病蟲等都是一知半解。
2.3 管理粗放
多數農民對柿園管理很粗放,放任自流現象多,不整形修剪、不施肥、不灌水、不防治病蟲,因此產量低。例如10年生的柿樹,667 m2產量不足1 500 kg,且質量差,商品果率僅為25%左右。
2.4 加工太差
果品采后加工、商品化處理是增加附加值的重要環節。有關資料表明,農產品產值70%以上是通過采后商品化處理實現的。而全縣沒有一個柿子加工企業。在農村多數青壯男都出外打工,留守在家的多為老人和婦女。在柿餅、柿干等家庭加工上沒有充分發揮婦女“半邊天”的作用。
2.5 銷路太窄
由于柿子產量低,質量差,加工趕不上去,市場竟爭力不強,很難打入國內外大市場。所以,上門收購的客商不太多,多數農民坐門等客,從而造成內銷不旺,外銷不暢。
3 發展建議
3.1 加強引導力度
要促進柿產業健康持續發展,首先要突出宣傳,教育群眾深化認識,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水果多樣化的期盼,發展柿產業仍有比較廣闊的前景。其次,要正確處理柿產業和蘋果產業的關系,學會“彈鋼琴”。政府應制定優惠政策,扶持柿產業不斷壯大。第三要堅持典型引路,高起點,高標準,建立一批高效示范園,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3.2 加強技術支撐
應以本縣果業局、科技局、園藝站等單位為依托,以鄉鎮果樹站、農技站為紐帶,引進先進技術,以項目共建形式與有關科研機構進行合作,建立科學合理、實用有效的支撐體系。并從上到下,層層舉辦柿樹高效栽培技術培訓班,推廣高新技術、實施科技入戶示范工程。力爭在1~2年內給每個村培養3~5名科技帶頭人。
3.3 強化采后處理
從近年來國內好多水果市場銷售情況來看,一般澀柿每1 kg價0.8~1.2元,而加工處理后的脫澀硬柿每1 kg價4元左右、軟柿6元左右、柿餅20~26元。顯而易見,采后加工的脫澀硬柿增值了3倍,軟柿增值5倍,柿餅增值15倍以上。所以,要開足馬力,加強采后商品化處理:一是要采后剪柄、摘萼、清洗、脫澀、分級、巧裝禮品盒;二是要建立加工企業,加工柿餅、柿干、柿醋、柿酒等。
3.4 提高市場份額
首先要采用高新技術,多產名牌精品,以便增強對客商的吸引力。其次可利用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媒體做好品牌宣傳,提高禮泉精品知名度。第三要鼓勵農民進入商海,“找鍋下米”,開辟高端市場,擴大銷售渠道,提高市場份額。
3.5 掌握技術要點
3.5.1 加快育苗 可以鄉鎮為單位,有計劃地建立一批柿產業育苗基地。用君遷子(軟棗)作砧木,采用嫁接繁殖。要熟練掌握育苗嫁接技術水平,加快嫁接速度,不斷提升嫁接成活率。
3.5.2 適地適栽 發展柿產業應全面規劃,因地制宜,選擇品種,適地適栽。半山區和山區應栽植耐旱、耐寒、耐瘠的火柿、火罐、雞心黃等澀柿和富有、次郎、伊豆等甜柿品種。平原灌區可栽植喜水肥的平頂水柿、尖尖水柿、紅柿、矮化柿258和新秋、大秋和陽豐等甜柿品種。
3.5.3 加強水肥管理 施肥灌水是促進柿樹生長及早果、豐產、優質的重要措施。幼樹應多施氮肥,以促進早成形、早結果。成年樹應做到氮、磷、鉀配合,平衡施肥。基肥應結合秋耕施入,以施有機肥為主,施肥量應占全年施肥量的60%以上。幼樹每株應施50~100 kg,大樹每株應施100~200 kg。追肥前期應以氮肥為主,后期應以磷、鉀肥為主。同時, 要巧灌水,要重視萌芽前灌水和6月上旬果實膨大期灌水。
3.5.4 注重整形修剪 凡干性強、頂端優勢明顯、分枝少、樹姿直立的品種,應整成疏散分層形為宜,樹冠呈圓錐形;凡是干性弱、頂端優勢不明顯、分枝多、樹姿較開張的品種,應整成自然圓頭形。修剪則以冬剪為主,夏剪為輔。在冬剪中對于幼樹修剪,可采用少疏多截的方法,促發分枝,搭好骨架,整好樹形;對于盛果期樹修剪可采用疏、截相結合的方法,疏弱留強,疏密留稀,并對生長強壯的結果母枝實行單枝更新;對于生長較弱的結果母枝實行雙枝更新;對于衰老期樹修剪,實行大枝重回縮、大更新促發更新枝,復壯樹勢;對于放任的大樹,應本著隨枝作形的原則,逐年疏除過密的大枝,改善光照,促使內膛小枝健壯生長,形成良好的結果母枝。在夏剪中,對徒長枝,一般留20 cm摘心,弱枝摘心后,頂部易形成花芽;強枝摘心后,發出的二次枝仍可形成花芽。
3.5.5 實行保花保果措施 為防止生理落果可采用以下方法:一是合理施肥灌水;二是花期環狀剝皮;三是幼果期噴0.3%~0.5%的尿素液或硼肥;四是防治炭疽病和柿蒂蟲等病蟲危害,可在1月份進行主干、主枝刮皮涂白;2月份噴布5 °Be石硫合劑或柴油乳劑;5月份噴20%殺滅菊酯1 500倍液,防治柿蒂蟲;6月份噴1∶(2~5)∶600倍式波爾多液防治炭疽病、角斑病和圓斑病等,并噴40%速撲殺1 000倍液,消滅柿綿蚧和龜蠟蚧等。堅持治早、治小、治了,達到保花、保果、保葉。
(收稿日期:201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