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利用性誘劑對鈣果園中梨小食心蟲成蟲的發生進行了觀察和記錄,發現成蟲一年中有6次發生高峰,且與降雨有明顯的關系,同時根據觀測結果進行了藥劑防治,為鈣果園梨小食心蟲的預測預報與防治提供了依據。
關鍵詞:鈣果;梨小食心蟲;預測預報
鈣果(歐李)[Cerasus humilis(Bge.)Sok]屬薔薇科櫻桃屬的一種灌木果樹,耐寒、耐旱、耐瘠薄,是干旱地區有發展前途的核果類果樹[1],近年來在我省許多地區已開始廣泛栽培。生產中,在鈣果園中發現了梨小食心蟲的嚴重危害,但對其發生規律和防治方法還沒有研究報道。因此,筆者對梨小食心蟲成蟲在鈣果園中的發生進行觀察和記錄,并根據調查結果進行藥劑防治,以期為鈣果園梨小食心蟲的預測預報與防治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選山西農業大學園藝站鈣果試驗園和鈣果種質資源圃(以下簡稱資源圃)作為試驗的觀測點,兩塊試驗地相距300 m,中間有磚墻相隔,前者面積1.3 hm2,后者面積為0.3 hm2。每個園周圍均有其他果樹,如蘋果、梨、桃等。于2011年5月24日懸掛梨小食心蟲誘捕器,兩塊試驗園分別掛5個,誘捕器離地面的高度為1.2 m,間隔10~20 m。誘捕器中的性誘劑誘芯為山西農業大學農學院提供。
從2011年6月1日開始,每日記錄各誘捕器內梨小食心蟲成蟲數量,直到誘捕器中梨小食心蟲不再發現為止。5個誘捕器內的成蟲數量累加后取其平均數記為當天的誘捕量。
在誘捕器中成蟲數量達到第1次高峰后第3天開始噴布殺蟲劑,在果實成熟時統計蟲果率,每個鈣果品種隨機選取5個結果枝條,重復3次。殺蟲劑為“桃小食心凈”,生產廠家為山東省聊城,噴施濃度為2 000倍液。
2 結果與分析
2.1 梨小食心蟲在鈣果上的危害特征
調查發現,梨小食心蟲不危害鈣果枝梢,只危害鈣果果實。幼蟲蛀入果實果肉內,在果核周圍蛀食為害,產生大量蟲糞,幼蟲老熟后由果肉脫出,留一大圓孔。孔口周圍無流膠和蟲糞,前期蟲果無明顯被病原菌侵染腐爛現象,后期蟲果大量腐爛。
2.2 梨小食心蟲成蟲發生規律
圖1、圖2是園藝站和資源圃梨小食心蟲成蟲性誘劑誘捕下的每日成蟲數量。從中發現,成蟲的發生有多次高峰:6月26日兩處成蟲數量同時達到一年中的最高峰,分別為62.2頭和24.3頭,為第1次高峰;1周后7月4日發生第2次高峰;第3次高峰在7月27日到8月4日;1周后8月11日發生第4次高峰;第5次高峰在8月21日;1周后8月28日發生第6次高峰。
觀測到的梨小食心蟲成蟲數量,從中可以看出,整個調查時期(6-9月)梨小食心蟲成蟲幾乎都有發生,在6月份發生量最多,兩處每日平均可誘捕到9.4頭和6.0頭;7月份和8月份居中,兩處每日平均可誘捕到5.3頭和2.5頭;9月份最少,兩處每日平均可誘捕到0.2頭和0.4頭。梨小食心蟲集中發生在6月16日到6月30日、7月1日到7月15日、7月26日到7月31日、8月1日到8月5日、8月11日到8月15日、8月21日到8月31日、9月1日到9月15日。梨小食心蟲從卵至成蟲的發育周期為30~50 d[2],而從園藝站和資源圃調查的梨小食心蟲集中發生時間均小于其發育周期,說明梨小食心蟲有世代重疊現象。
2.3 降雨對梨小食心蟲成蟲發生的影響
調查期間發現,雨后梨小食心蟲成蟲數量有很明顯的增高,相對于7、8月份天氣情況,其梨小食心蟲的發生量見表3。由表3看出,園藝站和資源圃雨天誘蛾量極少,平均每天為1.7頭和1.8頭,雨后第1天成蟲數量立即上升,平均每天為18.3頭和8.6頭;第2天便上升到最大,平均每天為52.0頭和17.3頭;第3天又開始下降,平均每天為42.3頭和14頭。雨后第2天和第3天均高于其他晴天誘蛾量。可以看出雨天成蟲幾乎不活動,但是雨后會加速發生,在雨后的第2天達到高峰。馬天翼[3]、馬之勝[4]、李里[5]、岳蘭菊[6]等人的研究也表明,濕度大,成蟲活動旺盛,交尾率高,產卵量高,壽命長,危害嚴重。所以雨后第2~3天也是成蟲防治的關鍵期。
2.4 噴布殺蟲劑對不同鈣果品種(系)蟲果率的影響
在梨小食心蟲第1次高峰期之后的第3天噴布殺蟲劑,選擇5個不同成熟期品種的鈣果調查其蟲果率,結果如表4。從表4可以看出,藥劑防治明顯降低了蟲果率,降低幅度平均為67.6%,說明采用性誘劑進行預測預報還是可行的。不同成熟期的品種(系)防治效果有一定的差異。6、7、8月份是梨小食心蟲大量發生的時期,03-25、農大6號和02-16的成熟期在8月上旬到8月下旬,而農大4號和農大7號成熟期在9月份,可以看到,早、中熟品種的蟲果率較高,而晚熟品種的蟲果率較低。馬平順[7]在梨樹上發現在果肉較硬時,幼蟲難以蛀入,隨著梨果日漸成熟,果肉松軟,易于幼蟲蛀食,危害逐漸加重,往往是后期特別是接近成熟期蟲量多危害重。本次觀察到早熟品種蟲果率較高,晚熟品種蟲果率較低,也與果實的軟硬程度有關。所以,在生產上應注意梨小食心蟲大量發生的時期與品種成熟期之間的關系,早、中熟品種和晚熟品種應分開種植。
3 討論與小結
梨小食心蟲在鈣果園中由于一年多次發生,且世代重疊,本次試驗在兩處鈣果園進行梨小食心蟲性誘劑預測預報,并進行一次藥劑防治,盡管蟲果率明顯降低,但還沒有達到極好的效果。不過,可以肯定利用性誘劑在鈣果園中進行預測預報,并根據預測預報結果進行藥劑防治是可行的。鈣果園中鈣果品種多樣,再加上周邊還有其他果樹等原因也是造成防治效果不佳的原因。本次研究為鈣果園梨小食心蟲的防治提供了一定的參考,目前鈣果的種植區域較廣,各地可在當地進行預測預報,并探討其有效的防治方法。
參考文獻
[1]杜俊杰,楊懷義,曹 琴,等.歐李生物學特性的研究[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1992,12(4):311-314.
[2]忤均祥,袁國輝,史樹森,等.農業昆蟲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264.
[3]馬天翼.秦安縣梨小食心蟲加重發生的原因及防治對策[J].甘肅農業,2011(54):19.
[4]馬之勝,劉建庫,高建波,等.梨小食心蟲的發生規律與防治技術[J].植物保護,2011(10):30-31.
[5]李 里.梨小食心蟲的發生與防治[J].宜賓科技,2010(2):23-25.
[6]岳蘭菊.碭山梨小食心蟲大發生的原因及其綜合防治[J].中國植保導刊,2010,30(2):25-27.
[7]馬平順.梨小食心蟲在代縣梨園的發生規律探討[J].技術交流,2011(14):50-51.
第一作者簡介:王志梅(1987-),女,山西農業大學果樹學專業在讀碩士研究生。
基金項目:山西省科技公關項目(2007031019);山西農業大學科技創新基金(2006060);山西省農業成果轉化基金(2011)。
(收稿日期:2012-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