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石榴果實套袋,能夠明顯降低石榴果腐病病果率、桃蛀螟蟲果率和裂果率;紅色品種在著色前除袋,白色品種和青色品種帶袋采收,能顯著改善果實外觀質量;套袋對果實的內在品質影響不明顯,但降低了平均單果重。
關鍵詞:石榴;套袋;效果
果實套袋作為生產優質、高檔、無公害果品的重要手段,已在蘋果、梨、葡萄等果樹上得到大面積的推廣應用,但在石榴上的應用并不多。石榴是河南省的主要小雜果之一,種植面積逐步擴大,經濟效益較其他果樹高,但石榴果實病蟲害和裂果影響了其經濟效益的進一步提高。筆者于2010年對石榴果實套袋的效果進行了試驗分析,結果如下。
1 試驗地概況
試驗設在開封市金明區杏花營鎮開封市農科院果樹試驗園,年平均氣溫為13~14 ℃,≥10 ℃積溫4 611 ℃,最冷月平均氣溫-1~-2 ℃,極端最低氣溫為-16 ℃;無霜期213~215 d;年降雨量668 mm;沙質土壤,土壤有機質含量0.425%,地下水位3 m。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氣候溫和,雨量適中,適宜石榴樹的生長。
2 材料與方法
2.1 試驗材料
試驗用果袋為鄭州果樹所生產的“鄭果”牌白色木漿紙石榴專用袋,規格18 cm×22 cm。試驗石榴樹為4年生,品種為資源圃中的多個品種,樹勢健壯,病蟲害輕。套袋果實和對照果實均選自6月20日以前坐的果。
2.2 試驗方法
套袋前進行疏果,6月24日全樹均勻噴灑1次1 000倍4.5%高效氯氰菊酯+500倍大生M-45。6月25-26日套袋,共套袋500只,對照200個不套袋。套袋后15~20 d葉面噴藥1次,藥劑同套袋前,8月下旬結束噴藥。8月26日除袋,摘除破損袋和部分完整袋,留部分完整袋不除(帶袋采收,作為輔助對照)。同時調查果袋破損情況,果腐病、桃蛀螟、蚜蟲的危害情況和裂果情況。9月22日采收,測單果重,觀察記載果實色澤和果面光潔度,用手持測糖儀測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3 結果與分析
8月26日除袋時調查,500只果袋共有121只不同程度破損,破損率24.2%。造成破損的原因是果個大撐破果袋、小鳥為害和枝條刺破等。
3.1 套袋對病蟲害和梨果的防治效果
從表1看出,套袋后石榴果腐病病果率和桃蛀螟蟲果率大大降低,分別為10.8%和17.8%,較對照(不套袋)22.0%和31.5%分別降低11.2和13.7個百分點。但套袋果更容易受蚜蟲的為害,套袋果蚜蟲危害率3.0%,而對照則為0。從表1還可看出,套袋果的裂果率為2.2%,遠遠低于不套袋果的13.0%。而且套袋果中裂果主要是果袋破損的果,裂痕淺。
3.2 套袋對不同品種果實著色的影響
從表2看出,紅色品種的除袋果和對照果著色好而全面,但對照果有果銹,果面不光潔,而輔助對照(帶袋采收)果著色差,粉紅色,但果面光潔,有光澤;白色品種和青色品種帶袋采收果實底色變淺,果面顏色更好。
3.3 套袋對果實內在品質和重量的影響
由表3看出,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方面,臨潼14號和凈皮甜兩品種的3個處理沒有差別,豫石榴1號和火炮兩品種帶袋采收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在百粒重、出籽率、出汁率方面,4個品種的3個處理沒有規律,說明套袋對果實的百粒重、出籽率、出汁率沒有明顯的影響。可見,果實套袋對石榴的內在品質影響不明顯。
由表3還可看出,4個品種的平均單果重均為不套袋>除袋>帶袋采收,說明果實套袋對果實的重量有一定的影響,不套袋的果實最大,帶袋采收的果實最小,套袋影響了果實的膨大增長。
4 小結
套袋后石榴果實的裂果率、果腐病病果率和桃蛀螟蟲果率大大降低,但套袋后果實更容易受蚜蟲的危害。蚜蟲從袋口或袋體破損處進入果袋并大量繁殖,噴藥時又噴不到,從而為害比不套袋更嚴重。所以套袋前一定要仔細噴布殺蟲劑,同時注意防止袋體破裂,扎緊袋口,即使果實套袋期也不能減少噴藥次數。
果實套袋對果實的內在品質影響不明顯,但降低了平均單果重。果實套袋能顯著改善果實外觀,建議紅色品種在著色前除袋,而白色品種和青色品種應帶袋采收。
第一作者簡介:趙艷莉(1973-),女,河南農業大學畢業,大學學士,現在開封市農林科學研究院從事果樹研究工作,副研究員。
(收稿日期:2012-05-17;電話:0378-3162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