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市地處山西省西南部,小氣候條件優越,早春氣溫回升快,晝夜溫差大,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發展草莓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目前,臨汾市栽培草莓的面積逐年擴大,栽培方式也多樣化。為促使臨汾市草莓產業健康發展,現將臨汾草莓產業現狀、存在問題及發展對策探討如下,供參考。
1 發展現狀
1.1栽植面積由小到大
臨汾草莓產業發展始于上世紀80年代,1982年臨汾果樹場從河北保定地區引進雞心品種栽培,隨后平川縣市開始也少量引進了香玉、美珠等品種進行栽培,但一直處于零星露地草莓栽植階段,全市草莓栽培面積僅有13.3~15hm2。到2000年,全市草莓栽培面積達到534hm2,大部分縣市均有栽培,栽培品種有全明星、寶交早生、豐香、紅顏、童子1號、甜茶理、卡麥羅莎等。此后,逐年較大面積發展,到2011年底,全市草莓面積已超過1200hm2。
1.2生產模式由單一變多樣
目前,臨汾草莓生產已由過去單一的露地栽培模式變為以露地覆膜栽培為主,塑料大棚和日光節能溫室栽培并重的多種栽培模式,如霍州市在大張鎮靳壁村建設冬暖式日光節能溫室79個,在大張鎮下樂平鎮建設塑料大棚20個,在西張垣建設日光節能溫室290個。全鋼架無支柱溫室11個,設施栽培面積達38hm2。襄汾縣在新城鎮沙女村建設了5個日光節能溫室草莓采摘園。在露地覆膜栽培中,也由單純栽植草莓變為與瓜菜套作的模式。如襄汾縣景毛鄉草莓和西瓜套種,每667m2草莓收入7000余元,西瓜收入2000余元,比單一栽培草莓提高經濟效益30%左右。堯都區在喬李鎮發展40hm2露地草莓,與藥材、蔬菜進行套種。
1.3栽培技術從粗放到精細
過去,由于本市草莓生產處于零星栽培狀態,在栽培管理上基本是粗放管理、土法管理,產量水平一直較低。采用設施栽培草莓生產后,一些縣市果業部門開始重視草莓新技術的推廣,舉辦培訓班為當地傳授草莓育苗、種植、防病治蟲、土壤消毒等技術,實現了草莓從種到收全程科學管理。
1.4草莓市場從無到有
目前,臨汾生產的草莓,80%為當地消化,20%遠銷周邊地市及省城太原。就地消化的草莓已由農民自產自銷變為市場化批發銷售,在堯都、侯馬、霍州等農貿市場已有專門的草莓批發零售區域,草莓市場初步形成。
2 存在問題
2.1栽培面積小,技術推廣普及率低
臨汾市草莓產業發展起步遲,主要集中在平川縣市,到2011年底全市草莓面積僅占全市水果栽植面積的1.06%。草莓生產上主栽品種僅3~5個,不能滿足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對品種多樣性的需求。由于面積小,果業部門不重視推廣新品種及配套技術和不同種植類型的技術規程,使新品種、新技術和先進實用技術普及率低。
2.2單個種植,產品質量體系不健全
臨汾市的草莓生產除少量“農超對接”的草莓基地外,草莓種植大部是一家一戶種植,獨立經營,缺乏對草莓特性的了解和種植管理技術的掌握,管理不到位,憑經驗和感覺施肥、澆水、打藥,只片面追求產量,忽視果品質量,使草莓質量難以保證。產品質量體系不健全,還表現在果品采后商品化處理和加工滯后,絕大部分草莓果用于鮮銷,進行分等級商品化處理很少,仍然以統裝混銷為主。
2.3基礎設施差,抗御自然災害能力弱
除近兩年新建的大棚、節能日光溫室外,多數草莓種植戶仍對大棚設施投入不足,大棚設施簡陋,結構不盡合理,沒有滴灌設備、加溫設備和補光條件,溫、光、濕難以調控,經不起大風和雪壓,一遇到連陰天氣就沒有補救措施,風險很大,造成大棚設施產業滯后,產業抗御自然災害能力弱。
2.4苗木質量差,植株生長勢弱
草莓栽植多采用二年一栽或三年一栽制,單位面積用苗量大,從外地調苗成本高,種植戶一般采用自繁自育種苗。由于缺乏相應的技術保障,原種苗經多次繁育后種性退化,造成苗木質量參差不齊,達不到優質苗標準,導致植株生長勢弱、結果能力差、果個小、畸形果多、品質差、產量低、抗逆性差、病蟲害逐年加重。
2.5施肥量不足,不重視有機肥的施入
由于有機肥腐熟時間長,占用場地大,搬運費工、費力,且為遲效性肥料,不如施用化肥見效快,導致大部分草莓種植戶有機肥施入量不足,特別是多年種植的草莓園,有機肥施入量更少,更談不上配方施肥。再加上多年的重茬種植,養分失衡,毒素積累,導致病蟲害多發,果實質量變差等。
3 對發展草莓的建議
3.1擴大栽培面積
在草莓生產發展中,建議果業部門有目的地進行區域化和規模化草莓生產建設,通過政府推動,快速擴大草莓栽培面積。
3.2加強草莓安全優質生產
草莓園應選在生態條件好,遠離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續生產能力的農業生產區域,產地環境要符合無公害產品或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準。生產過程中要嚴格按照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的標準進行生產,以有機肥為主,配方施肥,以確保草莓產品安全優質進入市場。
3.3引進新優品種和推廣應用新技術
引進草莓新優品種,擴大草莓新優品種生產規模,提升產業檔次。在堯都區、霍州市、侯馬市、曲沃縣各建立6.7hm2草莓精品基地,按照綠色食品標準進行栽培和管理,充分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大力推廣草莓脫毒苗應用技術、草莓連作土壤消毒處理技術、節水滴灌技術、放養蜜蜂技術、疏花疏果技術、配方施肥技術等,促進草莓優質果生產。
3.4大力發展基礎設施栽培
草莓種植戶在以露地栽培為基礎的條件下,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栽培,如小拱棚、大棚、日光溫室栽培。通過設施栽培來提早或延后果品上市期,保證草莓果品周年供應市場,增強市場競爭力,達到豐產、質優、高效。
3.5建立健全草莓無病毒種苗繁育體系
為提高苗木質量,保證果品質量安全,盡快建立健全草莓無病毒種苗繁育體系,推廣無毒種苗。并采用專圃擴繁,從源頭上解決草莓苗的隨意留種、引種問題,促進草莓產業健康、持續、穩步發展。
3.6優化草莓土壤條件
草莓保護地栽培保護設施固定,很容易產生連作障礙問題。生產中應大力推廣增施無害化處理的優質有機肥、日光溫室消毒、秸稈生物反應堆和植物疫苗等技術,及時優化草莓土壤條件。增加土壤有機質,減少病蟲害,提高抗重茬能力。采收結束后,應及時揭膜淋雨清除草莓植株。輪作其他作物,避免加重連作障礙。
3.7創新生產模式,應用多種輪作模式
開展“蘋果園間作草莓”、“日光溫室葡萄與草莓輪作”、“草莓套種西紅柿”、“草莓套種青椒”、“草莓套種西瓜”等模式,如日光溫室葡萄與草莓輪作栽培模式,草莓元旦、春節上市,葡萄7月份上市,使土地、能源得到了充分利用,發揮出了最佳效益,增加了草莓種植戶收人。
3.8發展旅游休閑觀光型草莓園
發展草莓休閑采摘、草莓觀賞盆景、草莓農家樂等旅游方式,通過發展休閑觀光草莓園,不僅對全市草莓產業的發展有一定推動作用,還能提升臨汾市的旅游休閑和消費檔次。全市擬在堯都區、侯馬市、霍州市等郊區建立3座觀光型果園,與堯廟、晉都、陶唐峪等相近旅游景點結合起來,走出一條果園生態旅游的新路子。
3.9積極開拓草莓市場
草莓上市集中,不耐貯運。隨著栽培面積的擴大和產量的提高,要注重鮮食草莓的市場開拓,通過舉辦草莓節、觀光園活動。大力宣傳草莓文化,溝通信息,加強生產和市場信息化,積極開展草莓貯藏、保鮮、加工研究,加強草莓包裝技術,通過在泡沫里加冰塊的方法達到延長貯藏期和銷售期的目的,以促進草莓良性發展。